关于建立“互联网+公路养护”新模式的思考
2019-11-13刘沈阳东营市东营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山东东营257091
刘沈阳 东营市东营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东营 257091
一、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应用起步比较晚,但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正在向纵深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山东某县开发“路网三维智能管理系统”,快速采集道路部件、道路病害、道路地形等三维数据, 构建三维数模,建立农村公路“大数据”,形成全景图片,通过路基、路面和路产的快速巡检和综合分析,为道路日常维护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江苏某市建成了道路巡查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查看巡检情况,巡查人员通过手机将路面、桥梁、边沟和一些安全隐患进行拍照、上传,系统自动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将各类信息传达至办公室和各科室,极大地提高了巡查效率和养护管理工作时效。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养护成本。这些大胆的探索尝试使公路养护管理正朝着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有效促进了公路养护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其应用使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为公路养护管理及决策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当前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路养护是一项重要业务,养护工作到位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减少后期投入、降低资源损耗,并且能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交通服务。与我国公路的高效建设相比,公路养护管理还处在传统模式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意识,对信息化认识不充分。管理者满足于现状,认为信息化技术是个新生事物,与公路养护业务联系不大,可有可无,创新意识淡薄。对信息化建设的实质理解不深,甚至认为安装几台电脑,能够上网收发邮件,将有关资料录入电脑就完成了信息化进程。
(二)缺乏整体规划,信息化发展目标不明确。没有进行整体的顶层规划设计,缺乏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整体框架和具体任务目标,各个业务项目割据,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
(三)缺乏专业人才,信息化发展动力不足。公路养护是一个艰苦的行业,从业人员大多年纪偏大,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新科技、新技术接触不多,缺乏既懂IT技术又懂公路养护管理的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人才人才。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很难有效补充新鲜血液。
(四)缺乏管理规范,无法实现管理流程精细化。公路养护基本沿用原有的管理体制,大部分地区没有建立公路管理信息化平台,无法实现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时效性较差。各地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路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无法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
(五)缺乏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目前,公路行业信息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资金成为制约提升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一个关键瓶颈。
三、加快推进“互联网+公路养护”的几点建议
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我们解决当前公路养护中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为探索建立“互联网+公路养护”新模式提供了可能。
(一)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互联网+公路养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传统的公路养护业务与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充分融合,必须编制整体规划,这是后续工作的前提。
(二)坚持自上而下,做到统分结合。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统一的标准规范,让各省市在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等方面“有据可循”。省级层面要进行统一规划,并建立省级统一的业务平台,实现全省公路养护工作统筹。第三,市级层面要全面做好业务应用,将工作落实到基层。
(三)坚持因地制宜,实施流程再造。要实现“互联网+公路养护”,要紧紧抓住流程再造这根主线,各省市要立足现行公路管理体制,做好平台功能分析、业务流程优化设计等,开发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养护工作全流程线上管理。
“互联网+公路养护”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今后必将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推进养护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实践必将加快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最终实现公路养护事业信息化管理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