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毛泽东诗词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2019-11-13张香丽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斗争胜利理想信念

张香丽 重庆市巴南区委党校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是他一生政治理想、生活追求的反映,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寻求民族伟大复兴的执着追求,通过分析毛泽东的诗词能够深刻的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

理想信念坚定

理想信念坚定是中国共产党员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过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1927年春,毛泽东曾途经湖南,同妻子杨开慧一起登上黄鹤楼。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前夕,面对严峻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深感忧虑: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出路何在?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的毛泽东吟出激情慷慨的《菩萨蛮·黄鹤楼》,抒发了对大革命失败前夕危急形势的深切忧虑和苍凉心情。词中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表达了作者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念奴娇·昆仑》写于1935年10月,当时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步步入侵,中国大片国土丧失,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当务之急。国际上,各帝国主义国家也企图实现瓜分世界的野心。毛泽东有感于此,写下此词。词作通过对昆仑山功过的评价和拔剑裁山的奇特想象,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伟大思想,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志要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抱负。

《杂言诗·八连颂》是毛泽东于1963年8月1日写成,该诗高度赞扬了身处上海最繁华地段南京路,“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不忘初心、保持优良革命传统的好八连。在这首诗里,毛泽东的崇高理想表现得最直接、最全面、最生动。诗中“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即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品质,也赞扬了中华儿女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不怕艰难困苦

中国革命的历程是非常艰苦的,我们党为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所进行的斗争,实际上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支撑着中国革命的发展。

毛泽东的诗词深刻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困苦的坚强品格。

1930年2月,红军准备攻打吉安,行进到广昌西部的雩山境内时,毛泽东作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词中描写了红军受命前去攻打吉安时路过广昌的情形,展现量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伟壮阔的词。该词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第二次跨越娄山关与敌人发生激战的情景,写到:雄关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尽管前面有很多艰难险阻,只要我们艰苦奋斗就能前进,赞颂了红军不畏艰险夺取胜利的豪迈气概和英勇精神。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现了这支革命队伍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勇气。

英勇顽强斗争

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特征,中国革命正是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顽强斗争精神的鼓舞下,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最终走向胜利的。

毛泽东的诗词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斗争的精神多次进行了形象的描写。

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两省敌军各一部,乘红军主力还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重兵围攻井冈山。红军守军不足一营,凭借着黄洋界天险,奋勇抵抗,击退敌人进攻,保住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就是有名的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毛泽东作诗《西江月·井冈山》抒发喜悦之情,诗中“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歌颂了井冈山军民众志成城,坚守革命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1931年5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成功打破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围剿”。反第二次大“围剿”胜利之后,毛泽东满怀喜悦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诗中“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描写了山下敌人步步逼进,革命根据地人民连老弱病残都投入了对敌人的斗争的情景,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景物活写,既渲染出战斗紧张而又激烈的气氛,又衬托出根据地军民敌忾同仇、奋勇杀敌的声势。

《七律·冬云》写于1962年,当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式都十分复杂和严峻。国内,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刚结束,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国际,以苏联为首的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掀起了一股反共反华浪潮。此外,在台湾的蒋介石妄图进犯大陆。处于内外交困形势下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年底,毛泽东有感于国内外形势,写成这首七律诗。诗中“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屈不挠,敢于和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积极乐观向上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面临再大的危险,始终临危不惧,用一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的精神。

1930年1月,为了打破国民党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兵“会剿”,红四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第二纵队1月3日到龙岩大池、小池阻击迷惑敌人,掩护主力转移,任务完成后向北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西越武夷山,入广昌。期间,毛泽东写了《如梦令·元旦》,诗中“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写红军到达目的地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的情景,充分表现了作者为胜利而欢呼的喜悦心情,也展示出革命武装斗争光明灿烂的前景,显现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清平乐·会昌 》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是毛泽东在会场登山后所作。这一时期毛泽东在党内军内已无发言权,但他并不气馁,调整心态,埋头于做调查研究、读书、向中央提建议。该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特别是“风景这边独好”的独白,更加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豁达之情,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七律·长征》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之际。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看到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该诗高度赞扬了红军历经千难万险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进军抗日战场的壮举,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豪情。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进一步凸显。

猜你喜欢

斗争胜利理想信念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坚持就是胜利
领导干部要勇于斗争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