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卫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推进机制研究

2019-11-13王家兵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卫生课程思政思政

王家兵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9

引言

2019年是学校思政工作和思政教学建设的关键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座谈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注重顶层设计和课程规划,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作出了系列决策与布署。既为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性的理论指导,又为“课程思政”指明具体的建设路径和方法。紧紧抓住党的领导这一主线,为“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价值导向前行提供了根本保证。高职从属于新型高等职业教育范畴,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卫生高职院校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预备军和主力军,同时也是为国家培养医护人员的重要教育基地,卫生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与思想政治存在一定差异性,强调“课程思政”,主要原因是学生素质水平对推进医疗卫生和医患关系整体和谐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卫生高职院校学生是否具备医疗卫生人员资格,思想政治理念及价值观念等是重要的评判因素,影响学生的职业道德。卫生高职院校积极展开“课程思政”,注重学生的品质形成与成长过程,包括特定文化、精神因素等综合形成的教育理念形式,对构建教育主体性与生态性职业院校教育空间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内涵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在2015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会议上明确提出:高校需要与党委形成统一,党政群团积极抓住共管机制,展开全课程育人教育机制工作。十九大报告中对此也提出新要求与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下,需要综合改革“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每位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每门课程都要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

二、卫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的优势性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意识、身心健康等方面随着主观与客观环境变化发生新的变化,并且,大学生正处于青春躁动时期,普遍学生存在心里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起伏,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包括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甚至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的全过程中,深化改革课程教育机制,将德育教育中国渗透到职业院校教育全课程中,从思想政治教育为基准点,着重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与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同时,全课程关心、帮助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重视全过程教育和育人环节,强调教育全过程的监督与跟踪评价,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发展需求的大学生特点,展开育人教育工作,将思政元素融于各门课程,与此同时,及时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情况提出针对性地教育指导工作,重视“课程思政”的树德育人功能,是展开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

新时代卫生高职院校是“天使起飞的地方”,以服务“健康中国”需求为导向,培养的医学生既要精湛的医术,更要传统的美德。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和思想尚未成熟,社会不良文化、思想和风气极易侵蚀他们,同时也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非常重要,价值观的世俗化发展导致有些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出现网贷、厌学、网恋、拜金、极端个人主义等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化育人工程,“课程思政”的教育机制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切实构建卫生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人文素养课+医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同心圈层模式,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实效作用,将“学医育德”教育理念全面对接“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挥思政理论课+人文素养课+医学专业课的支撑作用,构建整体性“课程思政”教育结构,可以弥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点,防止思政课程和其它课程的两张皮现象。

卫生高职院校的初心和使命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其中医术是躯体,医德是灵魂,树立“课程思政”教育指导理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全过程、全课程角度践行“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德育教育观,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理论落实到教育实践过程中,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创新进程,进而形成完整、流畅的“课程思政”推进机制,有利于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代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思想的接班人和践行者,成为人民群众身边的“健康加油站”。

三、卫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推进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创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推动卫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始终坚持“八个统一”思想,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创新“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亲和力与吸引力,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增加教育的渗透作用。例如:坚持学理性和政治性相统一,从透彻的学理性分析解答学生的困惑,用主流思想价值观说服学生,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量教育学生,在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获得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实践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以科学化理论教书育人,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充分结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内容,融合思政小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加入到专业实践中,在科学理论教育中获得武装头脑的能力。并且,也可通过启发性和灌输性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学科思政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与解决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螺旋式教育中得出结论,是的科学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卫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科学理论的应用实践能力。

(二)科学配置教学课时与师资力量

卫生高职院校专业学生,多数会选择医疗服务行业从事岗位工作。但是,医疗行为存在不确定、侵袭性、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再加上政策法律的制约性,我国医患纠纷问题频频发生,社会秩序以及医疗服务工作受到一定的声誉影响。现阶段,基础性法律课程与教学教材内容展现出针对性教育的缺失,非法学教师可以讲解法律基础性内容,但是深入或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则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与教学实践。对此,卫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法律素养,结合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实践情况,注重法学专业师资队伍的配置比例,从过程性教育中切实注重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的教育层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安全意识。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课程教育机制,合理配置法律教育课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衔接,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课程思政”信息化育人

卫生高职院校针对生源多样化特征,在“课程思政”育人中,应重视多方面工作的协调性,主要为:第一,“课程思政”育人采取针对性教育方式,利用学生电子档案信息和个人互联网社交体现的思想状况,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需要注重个体与整体性的恰当把握,在学科思政教育中和教材编写中加入对应的思政和阶段性教育元素。第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医疗纠纷的法律思想。医疗案例具有明显的直观现实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三,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与评价方式。例如:网络在线交流讨论与线下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从课程过程中引入最新教学理念,结合最直接、最新医疗法律案例与事实,促进课堂互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学科思政教育更加注重过程性教育评价,尤其是学生在课堂或在线学习的表现,强调“重过程、轻结果”,利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工作。

(四)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一,优化升级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卫生高职院校专业性特征较为明显,重在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院校师生比例存在明显的失调。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配置问题,应积极地采取改革措施,合理配置师资队伍,最大化实现教育需求。卫生高职院校可外聘专业教师,重点强调外聘教育人员要做到“课程思政”育人。第二,全面提升卫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技能。积极鼓励教师深造学习,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平台,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课程思政”的实践效率。第三,学生是卫生高职院校思“课程思政”的教育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主体性,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特点,以及专业教育要求,采用个性化、分层式教学模式,在过程性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对此,探究“课程思政”推进机制,应积极调整与改变师资队伍建设,从教育内容、学生管理和课程架构三方面角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指导方针,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

(五)确立学校党委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课程思政”理应由学校党委肩负主体责任。学校党委要把“课程思政”育人作为培养合格接班人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党委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课程思政”,抓住制约“课程思政”建设的突出问题,在课程设置计划、教师队伍建设、资金需求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大历史观谋划“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积极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新格局。“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单兵作战,也不是一个部门的筹划,而是党的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既要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布局中进行谋划,也要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中进行谋划,在扣好人生扣子的各个关键阶段进行谋划,以形成体系化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在“课程思政”育人的制度建设上,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将多年摸索出的经验予以制度化,如“思政小课堂结合社会大课堂,构筑一体双翼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利用好实践课程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健康中国实践中”,进一步激活“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课程思政”既有虚有实又有声有色。

结语

总而言之,“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卫生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同时也代表着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多方主体精心的栽培与引导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下的育人思想,结合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性,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推进机制已成为学校思政改革的必然选择。创新优化“课程思政”改革,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精神,增强“四个自信”,将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觉融入到岗位实践中,积极做好医患工作,形成坚定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

猜你喜欢

卫生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智取红领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