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俾斯麦式外交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争端中的分析

2019-11-13章海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410081

新生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俾斯麦普鲁士奥地利

章海晨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10081

前言

统一的三次王朝战争首尾相连,紧密相连,俾斯麦的外交战略也同样是一环扣一环,对战争全局进行了通盘的把握。无论是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争端中,利用德国的民族情绪,暂时承认奥地利的领导地位, 进攻丹麦,转移国内资产阶级的焦点,还是对奥战争中对法国开设“空头支票”,换取法国的不干涉, 胜利后对奥宽大处理,还是普法战争中,运用上一场战争对奥的宽大处理,对拿破仑三世的挑衅使得法国承担挑起战争的罪责, 这些都是俾斯麦灵活外交实践的体现。

1.石勒苏益格霍尔斯坦地区

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争端的原因是议会之王对欧洲国家的破坏。该议定书强迫在丹麦高民族主义情绪的背景下扩大三个公国的特权,实际上,需要将三国合并到丹麦。单方面破坏丹麦国王的行为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不满。这次事件对于普鲁士来说意义非同一般:首先,丹麦侵犯史鸿成为德国民族主义情绪的焦点,抓住了这一事件带来的机遇,点燃了民族的热情,点燃了普鲁士领导下的统一运动;其次,德国政府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将表明谁是德国国家利益的真正代表。此外,对于施伊和问题的坚定立场,将有效地使普鲁士在国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国家正义面前变得窒息。找出一个对洪水流量不满的阀门,稳定“宪法冲突”造成的执政危机。

2.普鲁士在争端上对奥地利的态度分析

1864年,在奥地利,俾斯麦在柏林签署盟约,联合向丹麦施压,并要求在48小时内废除新宪法。由于时间太短,奥地利没有看到俾斯麦的意图,认为自己不能落后于普鲁士,不能让普鲁士取代自己成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者,在此基础上匆忙加入。 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敌人之间的联盟不被理解,甚至引起当时大多数普鲁士贵族的不满,但俾斯麦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他的思考里认为

奥地利的力量和影响力依然强劲,这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普鲁士“联盟计划”面临的巨大压力。 普鲁士虽然野心勃勃,但依旧需要担心奥地利的存在,一旦奥地利在普鲁士进攻丹麦时,愤然一击, 普鲁士将有灭顶之灾,对此必须稳住奥地利,在当时的国际格局下,一个相互保证公约是不可靠的,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拉上奥地利一起进攻,这样双方在这时候就在一条船上了,就算奥地利有变故, 也不会对战争有太大影响,这样既打击了丹麦,又稳定了普奥关系。那么又应该如何让奥地利加入进来呢,早在19世纪50年代“联盟计划”的强硬打压下普鲁士不得不以“奥尔米茨之辱”草草收场, 那么深究奥地利当时的外交战略,其追求的是德国的统一,他的领导地位,当时的普鲁士依旧是在崛起的过程中,在俾斯麦“低姿态”的外交影响下,促使了普鲁士首先承认了奥地利的领导地位,在获得承认之后的奥地利, 自然乐意代表德国对抗丹麦。 但是在这个的背后,形成的普鲁士、奥地利二元领导下的格局,这是俾斯麦在第二次王朝战争与奥地利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在奥地利看不到的地方推行他的扩张统一战略。

3.普鲁士在争端上的“孤立政策”分析

未来,俾斯麦将实施“绝对隔离”政策。 事件发生时的局势如下: 法国深陷墨西哥,不能自拔; 联合王国有着悠久的孤立传统。 此时的普澳也组成了联盟,共同奋斗。最不确定的是俄国,因为俄国长期反对德国人抵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向丹麦派兵最终将不可避免地震惊俄罗斯人。 然而,在1863年,波兰起义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俾斯麦在对丹麦作战前,在1863年向孤立无援的俄罗斯人表达了强力支持,允许俄国进入境内抓捕革命者,这正为之后的俄国在普奥行动中保持沉默态度奠定了基础。这时的丹麦已经孤立无助,在战争中完全失败了,被迫屈服,于10月30日在维也纳签署了和平条约。

4.总结

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争端无疑使普鲁士成为这一事件的最大赢家。对奥地利而言,在短期内内奥地利从这次事件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但它也不得不承认普鲁士的地位和实力,而且还使得普鲁士获得了新的领土并扩大了其权力。 但事实上,它有益于致命的“有毒葡萄酒”。德国联邦的奥地利领导人,将德国统一的旗帜交给普鲁士手中,以及德国国家问题上的沉闷和不作为,使得他们在德意志事务中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相反普鲁士的声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新获得的领地与奥地利相离甚远,中间还隔着不怀好意的普鲁士,普奥日后“擦枪走火”几乎成为某种必然。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争端是由俾斯麦导演的外交大戏。从这一事件的发展来看,俾斯麦外交的一些基本模式已初具规模。这种外交风格将继续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逐渐成为俾斯麦独特的外交模式。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基本是以矛盾为基准,利用自身的让步,换取矛盾的转移,利用第三方的矛盾争夺,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生活之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充分利用了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逐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等战败带来的约束;其中矛盾的基准中还蕴含着“低姿态”的观点,即示弱,使得周边国家并不注意德国的崛起,从而为德国谋求了稳定的发展时期,当其它国家注意过来时,德国已然不是他们可以轻易对付得了。

猜你喜欢

俾斯麦普鲁士奥地利
普法战争的起因及影响分析
无招胜有招
寻根消失的普鲁士
严重时刻
俾斯麦奚落李鸿章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火药桶
居高临下的祝福
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普鲁士新教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