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探析
2019-11-13杨朔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杨朔 中原工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一、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背景
2015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与北京大学学子的座谈会中,多次提出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自信。之后两年间,习近平又有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特别对文化自信的内容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一次提出文化自信的语境更加庄重,观点更加明确。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1】四个自信鼓舞人心、意义深远,其中的文化自信在文化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尤为重要。在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困境
2.1 抵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支撑,有利于扩大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地位,更能保障我国文化安全,特别是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安全。只有真正懂马克思主义,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的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但是,当代很多大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产生盲目崇拜的心理,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却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当前我们处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各种外来文化充斥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其中,不乏一些反马克思主义和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言论,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更容易被错误的言论所误导。【2】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西方国家接着大学生被误导的时机,借助网络载体大肆向我国大学生输送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一些大学生对这些价值观念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思考,完全忽视西方发达国家价值观念中的消极面,不遵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反而用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来衡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现状,进而会使他们产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信任,甚至是排斥。就像是高校思政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方式,但是一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这些科目就是说教课、灌输课,更有甚者称之为洗脑,进而从内心里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
2.2 传统文化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对精神文化的执着追求。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古诗词、乐曲、赋、民族音乐、戏曲、书法、国画、对联等,还包括各种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活动和各种民族不同的节日礼仪等。但是,当代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这些传统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是守旧的,过时的,落后的文化。当今的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了解的少之又少,更多人热衷的是西方的洋节。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增加了大学生群体增强文化自信的难度,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2.3 快餐文化盛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大学生群体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受限于纸质载体等原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且在文化市场中的占比越来越低,而以电视、网络等载体为代表的快餐文化盛极一时。快餐文化的出现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精神上的需求和喜好,短时间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然而,快餐文化的传播引领大学生频繁地更换关注内容,对出现的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严重削弱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文化关注的持久度,快餐文化很难凝聚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精神,更没有办法有效传承。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到随着热度改变焦点的快餐文化,长此以往,我们将可能遭遇因得不到社会了解、大众认同和后代继承而被迫面临文化断层的窘境和危机。
2.4 外部文化冲击
近年来,以美、韩、日为代表的西方思潮的涌入,对我国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文化观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渗透甚至是破坏。世界各大洲各国的文明,没有所谓的高低优劣之分,在各国文化领域交流过程中,我们坚持开放包容,以开阔的胸襟和视野来面对,大胆接受和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和文化成果,但这不意味着对外来文化的全盘接受,应该倡导大学生学习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发展经验,正视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渗透与冲击。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心得建立正处于成长建设的关键时刻,如果任由外国资本主义文化肆无忌惮的涌进和渗透,将使大学生群体文化自信的发展极为被动,甚至对外界形成依赖。对待外部文化的冲击,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坚持在多元融合中坚持中华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自信向更好发展不是要走非此即彼的道路,而是一个求同存异、取精去粕的过程。文化自信不是自负狂妄,抗拒、排斥外部文化有违我们中华民族一向所倡导的兼容并蓄理念。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加强交流互鉴,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外部文化的优秀理念是时代要求、发展所需。【3】在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唯有以开放的态度参与对外文化交流,自身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发展和不断创新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让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当代中国的活力。
三、新时代如何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几点建议
3.1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诞生的。所以,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工农革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实践证明是它是正确而且科学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要有一份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再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上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不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社会思潮混淆了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确立,动摇了这部分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所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消除错误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西方思想观念影响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高校教师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2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正确应对西方外来文化
认真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增强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信心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面,必须采取实际行动,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正确的理解,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升他们的文化内涵。新时代,我国应当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完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充分的展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大学生文化认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冲击,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以社会实践、文化宣传、学校讲授等方式,多维度多种形式促进大学生接纳我国的主流文化,让大学生增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在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时,能够科学地、客观地来分析和比较我国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吸收其中一切有利于提升自身文化自信的因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将民族主体意识作为参考坐标,以批判审视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明确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及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4】
3.3 立足高素质人才建设增强文化自信
21世纪,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前,我国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和近年来各省针对留住人才推出的各项抢人政策即是最好的例证。笔者认为,人才建设和文化发展并非互无联系,文化因其丰厚的知识底蕴和智慧结晶而主要依靠知识分子予以继承和弘扬。因此,立足高素质人才建设发展文化自信未必不可。学校是我国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关乎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理念的教育就是从根本上夯实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在当下的教育体系中,建议加强关于文化自信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一方面,不断增强学校教师队伍政治思想素质,打造一支专业化、素质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自信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方式的创新,真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优秀的文化知识和课。例如,在高校思政课堂中引入第二课堂,即思政实践课,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自己给自己讲课,让学生能真正的去学习,去搜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的内容,把思政的课堂活跃起来,脱掉“说教”课堂的帽子。
3.4 丰富校园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熏陶、渗透的作用非常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文化观的树立。所以,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科学确定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布局、步骤以及资源配置等,分类分层开展大学文化建设。”【5】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采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通到校园文化活动和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在学校人才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形成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 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6】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学校报纸、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广告栏等文化宣传主阵地积极主动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教学楼命名、学校内部道路命名、文化长廊建设、校内雕塑、校内名人名言等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尽可能的采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让这些“隐性”的教育资源“开口说话”,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通过积极开展“元宵灯会”、“中秋晚会”、“端午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民族传统节日氛围,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国节日的魅力,以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
四、结语
任何一个民族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自身优秀文化的积极引领和强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总之,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是我国最现实的要求,只有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使其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