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实现中共党史教育目标的路径探析

2019-11-13崔梦月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00

新生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史时代

崔梦月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00

一、新时代强化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要性

今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研究与红色基因的传承,高度重视在当代大学生中加强中共党史教育的宣传。各大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中共党史、革命精神在学生中的教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提升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借鉴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处理复杂问题的艺术与能力。

(一)新时代高校强化中共党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1】新时代强化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党的奋斗历程,用老一辈的奋斗精神来武装自己的世界观。帮助大学生继承党在奋斗道路历程中的经验,为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自我能力。

(二)新时代强化中共党史教育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提供丰富的内容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再次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定位、内涵和历史演变对新时代开好思想政治理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中共党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内容,党史资源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的组织形式,党史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为传统和最具特色的形式和途径。因此,新时代强化中共党史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二、传统高校中共党史教育出现的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地方,承担着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中共党史知识素养的重任,高校党史教育工作不可忽视,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功能。但随着高校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共党史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党史知识不能内化

当代大学生的在享受高等教育带来优惠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祖国的未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必须具有一定的历史荣辱感。这样的要求下就要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要有充分得认知,尤其是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总结经验。但在如今的高校中一些大学生单纯的将中共党史作为一门学校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去学习,认为只要掌握好基本的理论知识就行了,对党史教育仅仅停留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对革命战争史一点都不了解,对老一辈革命家没有认同感。根本没有把中共党史知识内化为自身所需要的理论。

(二)思想政治课缺乏相关党史的内容。

在如今高校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知道相关的入党誓词,对于党在各个时期提出的方针、政策、所担当的使命义务所不知,可见,在高校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十分缺乏相关的党史知识。党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其系统的理论知识,尽管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中也引入了党史教育相关方面内容,但是全国开设党史专业的高校微乎其微。

(三)对党史教育投入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对党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从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党史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是党史课程的开设和党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等方面都十分不足。在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还是采取传统的讲授法,利用枯燥无味的课堂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

三、新时代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目标实现的路径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各种文化潮流、思想碰撞的新时代,我们必须用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基因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针对当代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高校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结合传统党史教育的方式,加大创新,探索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的新途径。

(一)抓住中共党史理论课主阵地

全国高校开设中共党史这一专业的本科院校寥寥无几,新时代想要强化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牢牢抓住中共党史理论课这一主阵地。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工作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促使新时代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目标的实现,用党的优良精神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必须利用好中共党史教育课堂。

1.抓住中共党史理论课主阵地,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高校老师必须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气氛,也要转变传统的老师一味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能够做到老师与学生协同发展,充当好学生研究进步上的“引路人”这就要求老师需要在研究成果转化上下功夫,让研究成果能够走进教材,亲近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抓住中共党史课的主阵地,创新学生学习方式,加大学生实践能力。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国史学习研究和革命精神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将党史理论知识能够内化的过程,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要努力开发和利用地方党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学生进行党史纪念馆的参观。实现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统一,把党的先进思想转化成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思想资源。

(二)中共党史理论课程教育的方法、载体要做到与时俱进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在信息技术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做到中共党史教育的方法、载体的与时俱进,提高中共党史教育的效果。

1.中共党史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

在进行中共党史教育的过程中,在吸收传统教育方法之上,加大创新,利用新兴资源,使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方法的日益多样。要做到充分利用中共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活动,通过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会、报告会、座谈会、红色旅游、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大学生能够做到把党的历史、经验、精神进行内化,转化为自身的精神宝库。

2.中共党史教育的载体的与时俱进

要创新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工作的载体,从重视直接、显性的载体到兼顾间接、隐性载体的转变,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在新媒体告诉发展的今天,新时代促进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需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兴媒体,通过开拓网络、微博等新媒体载体建设进行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实现中共党史教育的载体的与时俱进。

(三)丰富与细化中共党史教育内容,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形式对内容也起着反作用。只有中共党史课程在遵循历史基础之上,对党史内容进行不断地的丰富与细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新时代促进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目标的实现,要牢牢坚持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对中共党史知识的了解。在长期的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工作过程中,为了吸引教育对象的兴趣,教育者往往会不断挖掘新的教育形式,提高学生对党史学习的兴趣。但是,我们在创新形式的同时,必须遵循党史教育内容的实事求是原则,习总书记在2010年7月21日举行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因此,教育者在创新党史教育的形式的同时,必须坚持其实事求是的党史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形式上,更应该注重在内容上下功夫,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老祖宗的理论,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解惑释疑。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党史时代
张静如对中共党史研究生教育的贡献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社长/总编荐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