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2019-11-13魏伟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358

新生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德育政治

魏伟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8

一、学校德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学校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好的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虽然国家也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并且思想政治学科颁布的新课标中还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但是在高考升学压力的大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实施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方面

由于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一些道德教育工作者和许多教师的思想仍然存在混淆。由于教学工作的繁重,他们也没有很多的机会去接受道德教育有关的培训。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然“重智轻德”,把自己定位成“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中片面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造成知识与德育相脱节,忽视了自己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作为引导者、参与者、示范者的角色定位,对于其他学科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课堂中,可能涉及到德育方面的内容比较少,但是对于思想政治的教师来说,每堂课的内容都会和学生的情感教育相联系,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可能会忽略某些环节,使德育培养学生向善美好的道德情感功能得不到完全发挥。

(二)学校方面

学校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重度智力教育和轻度道德教育的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学生的分数是衡量学生好坏的一切标准,学生在道德素质上处于怎样的认知水平上,学校并不能完全的掌握,只要学生不会在学校发生很大的错误,学校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成功的。此外,学校对于德育建设的重视程度很低,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和核心地位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我们在学校中最常见的道德教育活动就是班会,许多学校并没有开展其他形式的活动,德育的展开就只是局限在课堂上以及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

(三)社会方面

网络传媒、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给学生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判断事物本质的能力产生了不可规避的影响。学生看手机时会浏览到形形色色的新闻,有些低俗的不良信息被学生看到后,自控能力和约束能力较低的学生可能就会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久而久之,学生原本已经存在的正确道德思想就会被这些错误的思想所误导,逐渐的丧失自我。

二、加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德育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知道德育的完善与发展不是仅仅依靠一个人、一所学校的力量就能去完成的。既需要学校与教师的配合,学生与教师的积极引导,也需要学校与社会的紧密配合。那我只想从思想政治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应该如何促进德育的发展。

(一)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力量

高中生都经历了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心中比较渴望自由、独立,也伴随有叛逆顽固的特点,很难做到理性地去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他们对于事情的选择和处理,首先会从模仿开始。因为教师是学生在学习阶段接触最多的成年人,老师的言行可以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举止行为。

作为思想政治的教师,原本就肩负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突出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涵养,做到言传身教。教导学生应该按照规定去做的,一定要提醒自己首先去完成。这种言传身教的做法也可以放在课堂讲解中,既讲授所学的知识,又能够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列举出教师身上符合德育教学的案例。如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学习不同的消费类型,学生会有一个相互比较,去推测那个同学符合哪种消费类型。所以教师在这时就可以结合自身的消费经历,去与同学们相互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去了解父母的消费情况,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工作的不容易,反省自己花钱时候的大手大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借助内容,挖掘德育素材

高中政治课牵扯的教学内容较多,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指南》中也强调过,要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德育的重要作用。可以毫无夸张的说,每一堂政治课都会或多或少的牵扯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做的就是去善于挖掘这些隐藏在教材中的德育点,在讲授新课时更好的贯穿在其中。

比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的模块时,谈到《企业与劳动者》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可以列举我国发展规模很大的企业公司和“3.15”中造假的企业,告诉学生企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的就是要诚信。同时可以将诚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诚信的事情存在。通过学生的不同案例,去更好的教育学生要懂得诚信待人,在学生的这种互相倾诉中,讲德育的内容渗透教学的过程。

(三)基于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制定,要求打造活动性学科课程,更多的体现出思想政治的核心素养。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按照原有的上课模式,教师教,学生听,已经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所以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性教育,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比如合作学习、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等。这些都不同程度会激发了学生的自觉性。

例如在讲解政治生活的模块时,讲到《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时,可以将学生分组,通过学生对所在社区的调查情况,合作学习。民主管理是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部分内容,社区是每一个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通过自己的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到他们社区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通过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增强学生对社区的责任感,使得他们更加懂得自己也是社区的一份子,有义务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针对他们乱扔垃圾的不自觉性,不保护社区卫生的不良习惯,起到一个很大的警示作用。

(四)结合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德育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接触到的新闻资料越来越多,接受新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中,很多的新闻素材都可以成为教师在讲授课程时的一种课程资源。高中学生虽然学习任务重,但也不乏对时事政治的关心,学生之间经常会围绕一个时事热点进行探讨和争论。对于学生去学习新课,培养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念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的内容,选取近期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根据现实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加深对知识理论学习的同时,受到一定的道德教育。

今年正值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习近平主席也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做了重要的讲话。例如在讲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就可以很好地结合五四精神的内容去讲解。做时代的新人,要积极的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五四精神的讲话也指出,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播放习主席讲话的相关视频,会使得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悟。此外,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写一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以及如何去践行实现。这样就更可以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去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

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是需要学校的保障,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家庭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对于教师德育工作的展开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不是简简单单在学校中就能完成的,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学校接受到的良好习惯,也需要家长在家长对学生进行规范和引导。

教师教学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走出学校,去社会中发现新鲜的事物。像现在学校比较热衷的研学旅行,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着学生去知名学府看看,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带领学生去纪念馆、博物馆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的好习惯,也可以带领学生去登山、徒步旅行等活动,这些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坚强意志。

小结

对学生道德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深入的过程。道德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需要每一个教师去落实的。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师,深知身上肩负的重任很大,不光要在课堂上教授相关的知识,也要多拿出时间好好开展德育教育,丰富德育活动。将知识的传授与思想品德的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为学生良好道德的发展,保驾护航,努力将每个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德育政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