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客留言

2019-11-13

杂文月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读史月刊杂文

读史使人明智

李增录(河北任丘)

我喜欢读史,每期《杂文月刊》到手,我总是先读有关历史题材的文章。比如,2019年5月下的《杂文月刊》中有《考核当学齐威王》一文,我就先后读了两遍,圈圈点点,思前想后,获益匪浅。

文章的点睛之笔:“齐威王只是奖赏了一个即墨大夫,烹杀了一个阿地大夫,就收到了齐地大治、国强民富的效果,可谓高超、高明、高效。威王为何能一举而多得?概略考之,不外乎以下诸因:即考核内容直奔主题,考核方法简便易行,考核结果一针见血。”

读罢此文,联想过去,感到可笑。我退休前,曾任办公室主任,就经常组织检查团进行年终考核工作,而做法却与齐威王大相径庭,不仅内容过多过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方法总是先打招呼,让下属做好准备,众多人员去了,也只是听听汇报,翻翻档案,看看典型而已。至于奖惩,也是奖多罚少,不是你好我好,就是轮流坐庄……这样的考核,有什么意义呢?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诚哉斯言!历史是一面明镜,读史可以知古鉴今,将几千年前发生的事回味一遍,从而得到文化滋养,增加人生睿智,何乐不为?

读《加减有度》有感

常永瑞(陕西延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批阅试卷确实以扣负分(减分)为主要做法,我也是如此,这是基于一个班级大多数学生的习题做对的多,做错的少,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是错的多,对的少的现状。这样做不仅批阅效率高,计算成绩也是总分100分减去个位数或最多的是减去40 分以内的两位数,这对于个别口算能力不佳的语文老师也是一种方便。通过读《杂文月刊》文摘版2019年5月下《加减有度》一文,我觉得自己的做法虽然批阅效率高,但是无形中对成绩中下等学生及学困生就有可能产生看法、挑不是,甚至一开口就批评。这是作为人师容易犯的错误,今后要学习香港老师的做法,加正分,逐步淡化教师对学困生的负面看法,这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争取迎头赶上,这也是教育教学的真谛之一。

“里子”优于“面子”

刘曰建 (北京丰台)

《杂文月刊》2019年4月下《少“造景”多“造福”》,批评两个贫困地区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十分必要。家有千件事先捡紧的办,什么最紧?脱贫。群众“两不愁”(吃、穿)、“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里子”还不完善,却花巨资搞“驴屎蛋子表面光,绣花枕头一包糠”的“面子”,实属南辕北辙。即便脱贫了,为了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也丝毫不能松懈,有条件修饰门面,也要遵循朴素又大方的原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优劣无须自己评价,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自身要有强大的“免疫力”

张良汉 (安徽马鞍山)

拜读白雪松先生《由“想不腐败太难”想到的》(《杂文月刊》文摘版2019年4月下)一文,细细揣摩之后,意犹未尽,不吐不快。

我侄女是2008年安徽省选调生,起初在县检察院工作,多次婉拒有关单位的“购物卡”,因表现良好,现在市委组织部工作。我举这个真实的例子,不是吹捧侄女,我只是想用身边事情证明,想不腐败是不难的,关键是看自身的“免疫力”。如何才具有这样的“定力”?窃以为,必须具备四点:一是政治素质好,站稳政治立场,有良好政治品行。二是工作能力强。务实谋事、扎实干事,负责任、敢担当,不躲闪,不回避,推动工作突破。三是服务水平高,当好新时期的“店小二”,放低身段,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实际,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四是廉洁自律,坚持自我净化,严于律己,时刻注意个人形象,谨言慎行,不断完善自己。试想,自身综合素质高,“免疫力”强,心思又用在工作上,想不腐败是不难的。

“凄凉”的背后

张立超(辽宁锦州)

一觉醒来,不见朋友,只见“账单”,这是一种什么心情?(《杂文月刊》文摘版2019年4月下)“柳州男”选择了“打服务员”泄愤,作者品咂出“凄凉”况味,笔者品读再三,深觉文小意深,有些话不吐不快。

细究下来,此时的“凄凉”之感(无论是谁感觉出来的),似乎与“人多人少”干系不大,关键是——“人”不仗义啊!“九个朋友”(应该是男性吧,而且均为成年)独留一个“醉酒兄弟”睡在餐馆的酒桌上,为规避账单而纷纷“逃逸”,试问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他们眼里除了钱还有别的东西吗?他们担心过朋友酒后的身体安危吗?!着凉感冒不在此“九友”考虑之列,突发急症亦不在他们思虑范围之内吧?如此“冷酷”,谈何“朋友”!

至于餐馆的“服务水平”更是不敢“恭维”,是太过“繁忙”让九人溜走了,还是“付账模式”就是等最后一个“醉鬼”醒来不得而知。“柳州男”受“刺激”有其诱因,但此男绝不以“为朋友买单为乐为荣”是“情真意切”的,当然他的“所谓朋友”也是如此。人际交往的成本有时候极其高昂,“金钱成本”仅是其一,“561元”刷出了九个朋友的真实面目,不知“柳州男”该不该小小地“庆祝”一下。

世人常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其实指责、评价的都是“别人”,极少提及自己是如何对待他人的,实际上是想从他人那里“取炎获暖”不得而心生怨愤。这实际上是高估了人际交往的热度和能量,谁会白白给别人“送”温暖呢,能以“暖”换“暖”已经是很大的造化了。“温暖”只能内求,只有自己内心的热度才能让自己感受到由内而生的源源不断的暖流,对外界的“炎凉”正确评判、理性接受。这个“热度”是一种科学认知铸就的心理大容量,使我们不至于因人际交往的“恶劣”情况而情绪剧烈波动。

和谐《家风》家的标配

曹勇(安徽淮南)

看了《杂文月刊》文摘版2015年5月下,王成喜的封面漫画《家风》,感受颇深。三代家庭成员:婆、媳、孙各拿着不同的串串香,冰糖葫芦、烤鱼串、水果串同时塞进对方嘴里,奶奶把冰糖葫芦塞进孙子嘴里、儿媳把烤鱼串塞进婆婆嘴里、奶奶的孙子把水果串塞进妈妈嘴里。画面氛围自然、和谐,细节生动、精巧,手法写意工笔兼得。整体构图似摆拍又没有作秀感,堪称行为艺术。一幅和谐《家风》图,构成家的标配。

猜你喜欢

读史月刊杂文
读史(外一首)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读史即悟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欢迎订阅2015年《同舟共进》月刊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
茶 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