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读出滋味来
——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
2019-11-13刘付贵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君山路小学校
刘付贵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君山路小学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较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好文章,要多念。”叶圣陶先生这段话,把朗读的重要性讲得很清楚,大家常挂在嘴边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都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
现代古装影视片中,我们经常看到私塾和公学里面的学子或文人墨客,在大声朗诵或者非常有韵味地吟诵他人或自己的作品。据笔者了解,现当代人士,如果是接受了几年私塾教育的,绝大多数都能诗能文,大都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与当代不少学生学了十几年语文还不知语文为何物相比,充分说明私塾教育的可取之处。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出口的声音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可感性。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与课文中语言文字反复接触,能深刻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奏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生才能从读中有感而悟,借助读而达到悟性理解。因此,要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为指导好学生的朗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点滴尝试。
一、勇于创新,敢于根据理解“改”课文
有些课文,如果把语言或标点略加改动,学生读起来定会感觉到浓浓的情感。如我在讲《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学生总也读不出对植物妈妈的敬佩之情来。于是,我大胆进行了创新,在课题中加了一个“真”字,把课题变成《植物妈妈真有办法》,没想到这么一改,学生们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读得棒极了!除了改课文之外,我们还可以提供一些课外的断句的句子或短文,让大家试着断句,体会不同的停顿的不同意思。比如讲成语“对牛弹琴”改为“对,牛弹琴”,意思就迥然不同。另外还有著名的句子“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留不留”,停顿不同,意思就各不相同。
二、教师或录音范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小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喜欢模仿。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师在范读时,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老师语气、语调和表情,仔细体会课文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如:我在教学《从现在开始》课时,开始,我指导学生要把猫头鹰的话读得神气十足,把袋鼠的话读得激动万分。可连续指导两个学生朗读,都不能令人满意。于是我进行了示范:把动物话中的个别词做了重点处理,竟没想到学生听后模仿得惟妙惟肖。另外,录音朗诵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比如目前中央台做得非常火的节目——经典咏流传,由当代文艺界许多著名人物吟诵,他们本身具有较高的人气,再加上认真的雕琢,声情并茂的表演,很吸引爱好国学的人士以及多数青少年儿童。这一良心节目,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适合的,让他们在朗诵方面受益匪浅。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
因为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所以,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因为这是朗读目标之一。四川话和北京话都属于北方方言区,但是二者的读音差距仍然非常大。比如边音和鼻音不分,前鼻韵和后鼻韵不分,“f”和“h”不分,当然四川话还有其他很多读音也都与普通话的读音差距甚远,我们要有意识地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2.在学生读准字音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时注重重音时表情达意的作用。重音往往有强调的作用。重音不同,强调的内容就有所不同。比如“这件不留名的好事是小明做的”,不同的词语重读,强调的内容就完全不一样。
3.指导朗读要注意语速与停顿。
4.指导朗读要注意语调和情感的处理。
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讲究不断的变化,如果汉语的朗读都像部分外国人或极少部分本国人那样都用一声来读,短时间还觉得有一定的味道,有些新奇,但是一直是这样,难免让人觉得毫无变化枯燥乏味。因此,真正的朗读,就要注意语速与停顿,就要注意语调和情感的处理。
四、指导朗读形式要灵活多样
指导朗读,光在朗读技巧上进行指导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形式的灵活多样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1.充分利用活动课。在活动课上,我开展了《小小广播员》活动,学生们兴趣高涨,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朗读水平,通过这节活动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兴趣,真是一举两得。
2.朗读方式要多样化。如: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总之,朗读教学要做到“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促进者,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在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尽量把读的时间与机会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像蜜蜂一样自由、主动地采集花粉,酿造花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