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茶文化与大学英语的教学融合路径探析

2019-11-13孔令兰杨志伟吴兆杰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茶文化内涵大学

孔令兰 杨志伟 吴兆杰

(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重庆 401331)

0 引言

高校英语在新时期教学环境下面临着教学理念及教学要求的变化,革新大学英语教学思路尤为重要。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延循固有的模式,教学效果提升空间较为有限。茶文化既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存在,又可用作教学资源,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丰富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融合方面,茶文化扮演了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对其与大学英语结合的探究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1 中英茶文化思想基本内涵

我国传统文化构成中,茶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茶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在神农尝百草时即确定茶叶具备药用功效,历经唐宋,在《茶经》等专著的影响下,茶走入市民文化领域。茶文化内涵广而博,涉及到文字书画、世界经贸、科教、医药保健等众多领域,可渗透到个体价值观的塑造过程。茶文化拥有自身较完整的格局体系,其中的精髓之处在于茶道的体味感悟。茶道有别于茶艺,不以多样繁杂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而以更为深邃的精神内容示人。基于茶道的理解领悟,无明确标准,领悟深浅在于品茶人。一般而言,茶道可以用“和、静、真、怡”概括。其中,“和”融合了儒佛道思想,是茶文化核心所在;“静”讲求静心研习、修身养性,是修习茶道的基础;“真”突出真我、去除杂念、留存真情;“怡”侧重品茶人的身心感受,彰显茶道之洒脱自由。进入现代社会,自古形成的茶道及茶文化思想依然广受推崇,与礼仪文化及生活习惯紧密相关,价值内涵巨大。

英国茶文化伴随新航海时代而形成发展并风靡,在中英贸易往来中扮演重要角色,并经历了由贵族迈入大众的过程,在英文小说及诗歌中可觅茶之踪影。相比中国茶文化,英国茶文化在细节上有更多讲究之处,茶文化礼仪在一天之内均有显现,如早茶、午餐奶茶、下午茶、晚茶、野餐茶会等,都有其时间节点。随着生活习俗的演变,茶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在英国文化乃至西方文化中产生深远影响,亦对西方文明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融合了英国历史背景的茶饮,加入了糖、奶等调味品,赋予了茶文化新的内涵,通过举办茶会等方式,英国女性有了更多社交时间及空间。

2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茶文化与大学英语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2.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是西方文化的结晶,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与语言背景的差异,英语语言与我国所感知理解的语言涵义有所差别,由此也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语言语境阻碍。单从茶文化的理解差异,就能看到在文化背景的引导下,语言表达的差距。例如,在英语文化中,“black tea”意为红茶,套用汉语语境,应为“red tea”,此种差异即为中西茶文化差异的体现,背后体现出的是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由此延伸开来,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中西文化差异点,由此及彼,也使大学英语教学停留于浅显的文化层面上,在一些词汇及句式的理解及运用上套用汉语逻辑或习惯。此外,大学英语教学中依然凸显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从辅的格局,教学模式单一,文化认同感不强,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受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分获取为目标,课堂教学氛围淡薄散漫,致使大学英语教学过度关注基础知识及实用技巧,忽视了文化层面的浸润熏染,在学生的交流实践中必然会出现“哑巴英语”现象。

2.2 茶文化与大学英语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英语作为西方世界文明符号存在,从属性看属于舶来品,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及传统沿袭,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中极为推崇内敛型含蓄型人格,其中茶文化作为中西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引荐与交流作用。茶文化与大学英语有机融合的意义在于,茶的深远意味,能够由单一的词汇或者简约的表达,引申为庞杂广博的文化元素。多维视角下由茶而论,中西方文化能够找到相互间的共通点,这点对大学英语学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与解析茶叶的历史轨迹、传播途径、饮茶礼仪以及相关文化,学习者从中领悟英国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学习英语世界的一日作息及重要社交礼仪,学习者训练串联英语词汇及知识的能力。从这层意义上看,茶文化与大学英语的结合对提高英语实际教学及应用效果大有裨益。

3 茶文化与大学英语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究

3.1 大学英语教学与茶文化应寻求价值理念上的认同

大学英语教学因涉及到外国语言及文化的学习及应用,在教学中应寻求中西文化上的共通点,茶文化作为重要纽带,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为使大学英语教学能够突出语言文化内涵,在教学训练及模拟中,有必要增加关于英语语言文化价值观念及内涵的阐释,让语言教学不简单拘囿于单一化的词汇认知和句式模拟。英语语言中相关茶文化的点众多,涉及面也较广,如何促进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价值理念引导,教会学生从文化理念去理解语言本质的方法。以茶为文的范本也很多,学生借助课下阅览及网络搜寻,能够找出一些带有浓厚茶文化色彩的读本或段落。通过对读本及段落的解析,他们可以领会中西方文化的价值差异。套用英国茶文化语言框架,可以使英语教学更加贴近当代西方的真实生活,有助语言实际应用。

3.2 大学英语教学与茶文化的结合应借助先进教学技术实现

互联网的兴起给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空间领域,也给大学英语与茶文化的结合找到了可行之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技术,全面展示茶文化内容,同时增添课堂教学的乐趣。例如,简·奥斯汀非常喜欢喝茶,生活中经常饮茶,信函中也喜欢谈论茶,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品茶的场景。教学中加入西方茶会中的知名音乐片段或者名著中的饮茶场景,都可以辅助教学达成预期效果。借助茶文化的共通性,消除学生深入英语文化的畏惧心理,赋予中西方文化更多的柔韧性及延展性。再通过茶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各国的文化差距,认识中西方语言遣词造句及意蕴表达的多义性、多样性,便捷地辅助学生领会中西方文化价值内涵,对其后续语感及语境的运用选择极有帮助。

3.3 开拓挖掘大学英语学习及锻炼渠道

大学英语学习中,以茶文化为主题,可以开拓更多的英语学习及锻炼渠道,例如茶艺会、产博会及茶文化为主的英语角等。在茶艺会及茶博会平台的利用上,大学英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会议志愿者或协助组织者角色中,给高校学生真切感受中西茶文化提供平台。例如,在茶博会分会场中,由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担当翻译或口译,在实践中感知茶文化的广博,藉此学习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并借此机会,向世界普及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课堂教学终究停留在浅层教学模式上,以茶博会为主的实践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充足广阔的表达空间,可以实现英语学习的学以致用,由此也能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技能。而在高校中,以英语角为主的活动可以为茶文化的宣传及演练创造良好条件。例如,每周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以茶文化为主题进行深度研究,从语言、历史、礼仪、价值等多角度进行查阅和挖掘,并在课堂集中交流以系统检验学生的表达能力、研究能力、领悟能力。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条件的改善,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机会大为增多,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讨论互不干涉,之后每组分工各个环节进行全英文茶艺展示,交流分享中,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了诸多极具传承魅力的文化形式,茶文化作为其中的翘楚,深刻地影响了中西方世界文化的进程。之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再将中国茶发展、创新、传播,其文化内涵及研究价值不言而喻。高等英语语言教学主张学以致用,若要将英语文化广泛渗透并融入对话交流中,一方面要做好茶文化的灌输及引导,另一方面要在教学模式上丰富变化,才能让学生真正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掌握学习一门外语的最佳方法。

猜你喜欢

茶文化内涵大学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留白”是个大学问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照金精神的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至善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