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盛行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研究
——以抖音app为例

2019-11-13方子轩赵国斌夏紫薇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精神大学生

方子轩 赵国斌 夏紫薇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在这全民自媒体的时代发展下,竞争无比的激烈,由于伪原创严重,自媒体发展陷入了发展瓶颈中,但是仍然有可发展空间,自媒体在我国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相对于传统媒体,自媒体对于大众而言可操作性更高。

在近几年的自媒体发展过程中,音视频异军突起,内容加速迭代。比起浏览图文,音频、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更能让用户沉浸,点开视频一不小心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制作精良、有创意的音视频节目成为爆款图文后最好的吸流量手段。在这些发展迅速的自媒体软件中,抖音无疑是佼佼者。“抖音”是这个移动视频时代所带来“社会变革”的典型标志。它不仅仅开创了当下娱乐信息交流的新方式,更对之后“娱乐”这个词的涵义埋下了更多可能性的种子。最重要的是,眼前“抖音”的兴盛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板块,并大大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猎奇心理,于是掀起了一股大众平民都在拍抖音的“时尚潮流”之风。

在自媒体背景下,我们以“佼佼者”抖音为例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进行研究。当代大学生在自媒体盛行状态下,价值取向、自身学习和人际交往观念方面受到影响。一方面,自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交流方式和环境,为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平台,为大学生展现并形成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另一方面,自媒体为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使大学生过度依赖于自媒体,甚至其主体性逐渐丧失,使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形成的差距和冲突。

我们的初心是希望通过此研究,让当代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媒体,在自媒体盛行情况下,帮助大学生建立美好精神需求。

2 研究方法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精确、更贴合当代大学生现实,我们以武汉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项目研究的课题以“抖音”的诞生为原点,以类抖音的短视频软件以及同为社交类型的其他社交软件如微博的发展变化为横轴,以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为代表的年轻人娱乐文化倾向和娱乐消遣形式的变化为竖轴,建立一个基本的坐标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多方面的探索。以抖音为研究原点,在自媒体范围内对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需求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贴近事实的。基于前期查阅资料,我们将内容包括对抖音的了解,看法,喜爱程度,以及在抖音中的参与度等做成调查问卷,在线上进行了广发配合线下的实地抽取问卷调查。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抖音”的盛行与当代大学生内在精神需求的关系,为什么当代大学生大多倾向于类似“抖音”这种快节奏,刺激性强,形式新奇的娱乐模式,是单纯的偶然的好奇心理在作怪,或是有着积蓄已久的必然性原因所导致;“抖音”的风靡是否代表眼下大学生心态已趋向娱乐化,利益化;“抖音”的热度会持续多久等等。基于问卷调查结果,抖音如何影响当代大学生以及其精神需求呈现了更直观的数据化。希望通过本文所呈现的研究结果,能够使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媒体,让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发挥有益的最大用处,而不是用来消遣时光。同时希望通过本研究,我们得出的研究结论能够在自媒体盛行情况下,帮助大学生建立美好的精神需求。

3 研究内容分析

3.1 近年大学生精神需求变化分析

自2009年移动互联网开始在中国真正被广泛使用起来,我们就一直处于数据爆炸与快节奏的信息时代里。与过去历史上英国的工业革命有所不同的是,这场信息革命波及到中国并开始产生某些深远影响的同时,人类的情感需求相比过去也发生了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时代,我们对自然的宗教情怀被以人为中心的启蒙理性所代替,对自然的审美情趣被征服自然的工具理性所取代;而至后工业时代,全社会正在导向“一种新的束缚形式,在现时代走向精心制作的感情。”也就是说,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的都被文化产业普遍的操纵了,不仅让知性内容被操纵了,而且情感也被文化产业操纵了。在09年之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这种影响与操纵体现地愈发突出,尤其在以大学生群体为主的年轻一辈之中。

以自媒体的盛行为跳板,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年轻群体,在社会交往需求上显得更加急迫。这种需求是人类的基本精神需求,是人类加入团体以避免孤独的需求。过去大学生在网络尚不普及的时候,会更多地将业余时间与精力分配给传统式的娱乐休闲模式,这种模式下人们往往是集体行动,在集合活动中交流情感,互相交换情感因子与信息来满足自己的社交精神需求,因此彼时人们由于社交的形式造就了集体归属感,这种感觉使得人们忽略了自身的情感表达,进而更愿意在集体中弥补自身的精神空缺。

3.2 抖音的出现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影响

尽管我们已经大胆预测了网络与媒体会在未来迅速发展,然而我们还是低估了信息时代的数据制造与传输能力。“抖音”于2016年9月正式上市,虽然一直到17年春节人们才真正知道它是什么,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接下来走上自媒体神坛的步伐。截止至2018年6月12日,国内抖音的日活用户数已达到1.5亿人,是一月份同数值的四倍。支撑起这个庞大数据的生力军,正是20-24岁的大学生群体,占据了抖音用户量的32.85%,其次是25-29岁大的年轻人群体,占比27.90%。由此可知,“抖音”打下的流量“江山”大半壁有20-29岁年轻人的功劳。而“抖音”拥有这么多忠实用户的同时,又对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当人们沉浸于“抖音”带来的新鲜与乐趣时,不可否认地,他们的日常几乎都被观看抖音视频给占据了,或者是亲自参与其中拍摄属于自己的视频试图来展现自我价值,不管如何,这都会花费他们许多时间;“抖音”的内容也值得人们好好斟酌一下,在刷不完的视频中,总有质量上的优劣,传递能量的正负区别,学会如何鉴别和选择优秀的视频便显得很重要,并且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塑造人生三观的黄金时候,“抖音”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接受过多的文化价值冲击,这对于他们塑造三观就埋下了可能具有消极影响的种子;其次模仿也是“抖音”的一大特色,如今大学生也有许多模仿“抖音”视频内容的行为,其中不乏具有挑战性甚至危险性的内容,这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无疑具有潜在威胁。

3.3 大学生为什么会受抖音影响

在以微博、微信为依托的自媒体时代,年轻群体中,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思想观念深受影响。一方面,自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其交往更为便捷;另一方面,自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也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以“抖音”为例,它的出现正对年轻人的口味绝非巧合。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类对于社会的多方面需求是完全离不开的,因此下面我们将着重从社交需求方面讲述大学生受抖音影响的主要原因。

自媒体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有其自己的内涵与特点:首先自媒体是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手段,使普通大众从信息的接受者变成信息的发布者。它具有主体自主性、内容个性化、传播及时性、信息互动性的特点。而社会交往需求又叫归属与爱的需求,是指人类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的总称。在自媒体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呈现出目的性更加明确、突破时空界限、途径多样化的特点。其次,在自媒体条件下我们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自媒体条件下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的现状是:一方面,自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提供了积极条件,即扩大大学生社会交往范围、增加大学生社会交往途径、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平等性;另一方面,自媒体给大学生社会交往需求也带来了问题,即大学生的现实交往出现障碍、大学生建立的社会关系脆弱、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淡漠。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交往对象鱼龙混杂、交往内容真伪难辨、交往手段的依赖性和交往环境的隐匿性。

这些内容使得大学生对“抖音”这类音乐短视频难以抗拒,他们与“抖音”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抖音”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内容,娱乐方式的同时,“抖音”也因为大学生群体的大量注入而增加了许多新鲜的内容,改变了观众了的观看喜好。

3.4 抖音的利与弊对大学生生活的利与弊

上文中,我们在“抖音对大学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一板块里已初步提及了抖音可能产生的利弊点,现在我们将完整地,具体地对此进行分析,科学地阐述“抖音”对大学生群体究竟具有怎样的优点与缺点。

其中优点包括:

(1)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一个没有任何粉丝的大学生,只要拍出好作品,就能很快获得大量关注。大学生愿意在这个平台上表达自我、寻找自我,只要内容与形式正确,对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有一定促进作用。

(2)有利于激发灵感、培养创意: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想法独特、点子多,他们希望并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创作出好作品,这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作灵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与大家共同分享。

(3)有利于激发灵感、培养创意: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想法独特、点子多,他们希望并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创作出好作品,这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作灵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与大家共同分享。

(4)有利于拓宽眼界、增长知识:通过抖音短视频可以足不出户地看到来自不同国度、民族、区域、城市的新鲜事物,既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又同时使他们拓宽眼界、丰富知识。

但同时它的缺点也不容忽视:

(1)容易致使大学生沉迷:抖音短视频因其精彩的内容和有效的传播而吸引大学生,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沉迷于此,有时一天甚至要“刷”上好几个小时,这种情况就很容易使大学生失去对学习的专注。

(2)模仿视频内容的代价大:为了新鲜刺激、收获流量、被更多人关注,部分大学生会冒着危险去翻拍或者自制视频类作品。这些作品部分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对大学生的安全具有一定威胁。

(3)侵犯个人隐私:拍摄服务员、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陌生人各方面情况的视频作品不在少数,很多被拍者本来做着自己正常的工作,却忽然有某些情节被传到了网络,引起众人的评价,甚至对相貌的评价,不但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还侵犯到了他人的隐私。

(4)内容涉及传播负能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看法不同,各种负能量的东西都可能被传播,这会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然也是一把双刃剑。

4 研究结论

在上文中说道,抖音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存在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有利又有弊,但若要是完全摒弃,则有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抖音所带给大学生的弊处是远大于利处的,不论大学生们是在抖音上花费大量时间,还是引起并不理智的追求潮流,更重要的是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的一种侵蚀,这些对大学生群体带来的危害并不是增长见识、愉悦心情所能抵消的。

总得来说,抖音带给当代大学生的弊大于利,但利与弊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影响。

大学生需要什么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使用抖音的研究,以小见大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需求,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4.1 求知需求

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是一个科学家对求知的追求,而接受了十多年校园教育的大学生们,同样在追求知识的路上从不止步,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对精神需求的食量很大,所以对一些新鲜新奇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因此抖音在某些方面正好迎合了大学生们精神方面所需要的。所以不论是学术方面的科学知识,还是类似于音乐方面的兴趣知识,都是大学生们对求知的表现。

4.2 尊重需求

每个大学生都需要他人给予尊重,总喜欢别人关注自己,当得到尊重、关注之际,他们就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得到美的享受,体会到生活的价值,这样,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乐观。在使用抖音上来看大学生更多的是寻找存在感和满足感来获得尊重,大学生们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通过发布视频,把获取点赞支持作为一种兴趣,在完成这样的行为之后,他们就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4.3 交往需求

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飞速,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早已成为大学生们的主调,大学生们交往动机出自我精神需要,但是精神需要并不能直接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就会觉得一切都顺利,反之就会处处碰壁,以至于有些小事都做不成。而且,能与别人沟通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是孤独和不幸的人。互联网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的精神需要,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找到归宿。

4.4 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大学生精神需求中必不可少的,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精神财富则会在他们的心灵里一首先在他们的情感和内心感受里留下痕迹。对于大学生来说朋友间心灵的相互依存与默契、互相的牵挂与爱护便是人世间最难得的情感抚慰和最难割舍的真情,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没人愿意被别人认为是冷漠的人。爱默生说:“灵魂如果在我们身内,就是一种情感,在我们身外,就是一种规律。”实际上,大学生的活力,也是随着其情感的发展而发展的,只有情感的需求适当地满足,才能丰富个人自身发展的动力。

5 研究建议

5.1 对抖音的建议

5.1.1 完善防沉迷系统

在抖音迅速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抖音大军,抖音已经着手对抖音进行反沉迷系统的设置,进一步完善、普及反沉迷系统对大学生快乐生活学习有重要作用。

5.1.2 加强监管力度

抖音中出现低俗的短视频,会导致社会风气向不正确的方向发展,运营商应该担起责任,努力为当代大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正能量作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为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5.1.3 助力挖掘传播地方特色,将中国抖音走出国门

不论是拍摄中国美好河山的风景抖音短视频,还是宣传民族精神的抖音短视频,这都在为中国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助力,同时也让中国城市的知名度和中国民族精神的荣誉、影响力更上一层楼。

5.2 对大学生建议(精神需求)

5.2.1 树立科学的需求理念

在大学生教育中引导大学生积极的精神需求、满足大学生合理的精神需求、匡正大学生消极的精神需求。从教育入手,把精神需求的教育寓于课堂中,把精神需求的思想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5.2.2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大学生应从走出去开始,放下手机电脑,在城市和校园中发现更多美好的事物,在培养个人专业能力的同是,拓展其他兴趣爱好,把青春年华的精力挥洒在积极的美好的事物上。

5.2.3 正确的价值观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选择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所以培养正确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关键的任务,不论是当下抖音热潮或是未来出现的更新奇的事物,大学生都要保持理智的态度面对。

猜你喜欢

精神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都精神
大学生就业趋势
拿出精神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