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村访贫笔记
2019-11-13王征桦
□ 王征桦
十字村是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的一个小村庄。我每隔一段时日要去十字村一次,在春季繁花簇拥、秋季红枫掩映的村庄中开展扶贫工作。沿着淙淙的溪流走,穿行于村居房舍间,我在支书老夏的带领下,去走访那些零星散落在村庄之中的贫困村民。
老夏不苟言笑,脚步匆匆。无论你说什么,他只是“嗯”一声,整个走访似乎都在尴尬无声之中。我们要了解的是全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老夏有个本本,上面记载着每个贫困户的详细资料。这些资料并不只是记在本子上,每个贫困户的信息都在老夏的脑子里,无论东南西北还是拐弯抹角,老夏都能找到他们。其实,就算没有老夏,我也能找到他们,因为散落在村庄楼房间的低矮的小屋中,十有八九居住的是我们要找的贫困人群。
在山坡上的破屋里,住着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一个人独居。墙是泥砖砌成的,已经倾斜了,有一间早已坍塌。老夏劝老人搬到山下去,老人不肯。老夏说,山下有水有电,房子呢,政府已经给你建好了,你直接住进去就行了。
老人说,我在这里住惯了,不想动了。无论老夏怎么劝,他就是不搬。老夏没办法,急得直搓手,对他说,老犟头,你真犟!你看房子不行了,它快倒了,房子倒的时候,你跑都来不及。还是下山吧。你要是不愿意住山下的房子,也可以住敬老院呀。磨了一个多小时,老人就是不同意搬,他说他哪里都不去,就要住这里,搬到别的地方睡不着。我有点着急,问老夏:这咋办?老夏摇摇头:明天再来,不过,明天来的时候,找三叔一起来。
再犟的人都有人治他。老夏说,这个老犟头怕的就是他的三叔。他的三叔只是辈分大,年龄却比他小。别说你和我,对于老犟头,谁说话也没有他的三叔说话管用。老夏一再让我放心,说这户一定会在明天搞定。
在支书老夏的面前,我就像是一个能力极低的扶贫人。在村里走访时,村民们碰到支书老夏,都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老夏也不多言,只是“嗯”一声。老夏不抽烟,但有时候,他会递几支烟给他们,并给他们点个火。我拎着包,跟在他的身后,像一个实习的学生。
我们走进了一家装修得很时尚的楼房前。老夏在客厅里吆喝,有人在家吗?没有人应答。我有点疑惑:在这样精致的小楼里,难道还住着贫困户吗?见我诧异的表情,老夏解释说,这户人家是兄弟合住的,这幢楼是弟弟建的,哥哥和嫂嫂都是智障,没有劳动能力,连生活也不能自理。弟弟看哥嫂可怜,就接他们一起住。虽然村里给了哥嫂低保,但生活上,还要有人照顾。像这样有情有义的弟弟,村民们是交口称赞的。
推开半掩的门,果然见到一对夫妇坐在客厅里。老夏说,喊了半天的门,你们为什么不应声?两人还是不应声,只是“嘿嘿”地笑。老夏又问那男的,你弟弟呢,去哪里了?这次他吱声了,说他弟弟上城里了,今天不回来了。老夏有点遗憾地对我说,走吧,我们也只有明天来了,和这两人说不清楚事情。
跑完这两家,在路上,一个村民拉住老夏的胳膊,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病历来。这是一个胃癌患者,刚刚出院。他说,一场病害得他花了十多万,儿子又在上大学。因为疾病,夫妻俩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干活,现在家里实在支撑不下去了。老夏蹲了下来,接过我递的笔,把这个人的情况一一记下来。
老夏的小本子记得密密麻麻,谁是需要救助的,谁是需要通过就业从根本上改变状况的,谁是需要急切解决问题的,都有精准的归类。那天,从早上开始,一直到夕照满天,我们才走访完全村的贫困户。结束的时候,我和老夏坐在村头的高岗上,清风徐来,树叶沙沙,吹尽了我们一天的疲乏。抬眼望去,晚霞铺陈在树梢,整个村庄都笼罩在暖色的霞光之中。在这霞光中,我也找到了那一份深藏其中的踏实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