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浙江文化融入意大利语教学研究

2019-11-13凌莉雯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意大利语语种外语

凌莉雯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西方语言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1 现状分析

1.1 国外研究现状

中国文化作为唯一绵延不断达5000余年的一种文明载体,至少近2000年间一直参与世界各文明间的互动与对话,见证了诸多文明的兴盛衰亡。法国比较文学大家艾田蒲两卷本《中国之欧洲》、美国史学巨匠唐纳德·拉赫穷毕生之力完成的三部九卷本《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以大量第一手资料证明,中国文化不仅促发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形成、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至启蒙时代更成了西方崇拜的偶像,“中国几乎成为西方文化向往的乌托邦”。国外也有关于把文化融入语言中的研究,佛罗伦萨大学外语教学研究院的亚历山大·萨沃耶教授认为:“把意大利语文化融入到意大利对外教学中是十分重要和势在必行”。可见,虽然国内外专家都对“把将本国文化传播给语言学习者,并使语言学习者有学习本土文化的能力”有相关研究,但对于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研究尚且不足,因此有待进一步观察与跟进。

1.2 国内研究现状

融合中国本土文化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外语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例如,应当把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教育贯穿到各层次外语教学之中,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者与国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流过程中具有坚实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操守;再有,中国文化需要继续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并从中唤回失去已久的文化主体性的自觉,直接用外文传播中国文化可以更好展现“中国的心灵”等诸多呼声。中国外语教学专家张蔚提倡“生产性多元文化主义”,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多面性”和“文化创造力”,以强化高校外语教学中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英语教育研究员康莉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困境的深层次剖析,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体现对文化的重视,使学生能够用其独特的“边缘”视角审视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等等。国内小语种学者们对于如何培养地区小语种人才的研究也日趋增多,如鲁锦松在《试论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文中阐述他对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但总体而言,其研究还存在较大空白,尤其是关于如何通过地域文化走进意大利语课堂来培养意大利语人才的研究是相对较少的,既缺乏概括性论述,也少有系统性研究。

2 中国文化“走出去”易,“走进去”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为了和谐相处、共谋幸福,我们需要彼此理解、相互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的前提就是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熟悉。其次,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其文化注重平衡与和谐,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共同体重要一员。如何与其他文化的民族共生共存,不仅是中国的课题,也是世界的课题,一个屹立于世界的完整的中国形象,应该是一个经济、文化的复合体。不能只让世界惊叹我们坚硬的经济形象,文化的柔美魅力不仅可以淡化经济形象的硬度,更可赢得亲和力。因此,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和谐共处,“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中国文化走出去”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提了出来,尽管学者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研究,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今中国文化有“走出去”,但是没有“走进去”,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对中国文化的偏见和不认同,或许是由于翻译导致其语言严重受伤。

3 浙江文化融入意大利语教学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渊悠久,文脉深广,文气充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是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发挥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推动浙江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大提升的生动景象,浙江文化传播力、创造力、影响力日益增强。文化繁荣发展成为浙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亮点和强大支撑。弘扬浙江文化是精神建设的重要一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弘扬浙江文化、增强城市包容性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亟需培养高素质的非通用语种人才。国以才兴,业以才立。中国文化走出去作为一项跨学科、跨国别、跨领域的文化传播工程,在人才资源方面,不仅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专家学者,也需要大量具备较好外语能力、谙熟国际文化传播规律的实践性人才,特别是具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外语水平出众以及通晓国际惯例的非通用语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提速,破解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匮乏,已成当务之急。我国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相应非通用语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的人才培养需要完善学科布局,更加合理地进行学科课程设计。这既是国家亟需也是外语院校的责任担当。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培养小语种人才的侧重点往往落在传授语言本身,而缺乏母语文化的渗透,许多小语种人才虽然掌握了语言工具,但对本国文化、本土文化却知之甚少,也没有宣传家乡文化的意识。因此,研究浙江文化融入意大利语教学,不仅是本省意大利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大突破,更是实现浙江教育改革、弘扬浙江文化的关键一棋。只有当我们培养出了国际化高素质的小语种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于社会进步与发展,为本省精神文化传承与发扬做出贡献。此外,在国内各个小语种专业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发展相对较快、前景相对较好,如果能够成功实现浙江文化进课堂,无疑会在其他小语种专业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发教育领域内的新思考,促进浙江省精神文明的建设。

4 立足教学,优化课程设置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绍兴市乃至浙江省意大利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毕业生也已成为绍兴乃至浙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及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非英语国家,例如部分欧洲国家英语普及率并不高,因此意大利语等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对提高浙江省国际知名度及弘扬浙江本土文化有着显著的推进作用,进而推动城市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故此,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教学基点,研究浙江文化进意大利语教学课堂,课题组成员将专业课程设置按照以下方向进行调整,并且将高等教育资源的引进以及校企、校地合作,作为教学研究重点:

4.1 对外文化方向的课程设置

增设如“旅游意大利语”、“交际意大利语”等人文课程,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尤其是浙江文化,让学生拥有基本的知识储备。据调查,目前我国已经有几所高校开始在小语种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相关课程并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课下对浙江文化就地调查研究,并用意大利语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既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高年级中可以开设中意文化对比的课程,并开展专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并进行展示。针对浙江文化的专题如:西湖龙井茶文化与意大利咖啡文化的对比,绍兴黄酒文化与意大利红酒文化的对比,浙江古城文化与意大利古城文化的对比等。

4.2 开设浙江文化方面的课程,尝试针对当地文化进行意大利语课程设置

外语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本土文化,鼓励外语专业人才学习浙江文化,了解当地民情、礼俗、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及民间信仰,纵观历史,名人荟萃,从治水的夏禹,复国的勾践,到“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鉴湖女侠”秋瑾等,都可以深入课堂,学习他们的精神,同时增设社会实践项目,组织安排意大利语专业学生到本地特色景点,实习,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联系,在实践中掌握宣传浙江文化的能力。

作为外语人才,也应当了解母语文化,了解家乡文化,在学习国外知识的同时能明辨是非,不一味地崇洋媚外,因此在意大利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时时注意培养小语种人才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时,必须有底线,有原则,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专业教师在“意大利语报刊阅读”这门课程中,既向学生传授国外新闻时事,也需要穿插国内新闻,引导学生既了解国外动态,更不忘国家方针政策,本土文化,尤其是越文化,让学生能够较全面地看待这个世界,不狭隘,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更好地进行本市文化建设。

4.3 引进国内国外意大利语高等教育资源

通过“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智库与国外高校互相交流学习,引进国内及国外意大利语高等教育资源,如有教育经验的意语外教、汉语专业的留学生等。如今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在互派留学生方面有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在引进国外图书资料、著述文献、教育模式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充分吸收西方高校的优点,着力培养我国意语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已经与意大利多所高等院校签署了互派留学生协议,自协议实施以来,已经向外输送了几批学生,部分学生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外文书籍等带回本校,并且积极协助两校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

4.4 推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

大力推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尤其注重在翻译浙江文化著作、宣传当地历史人物、推介本省特色景点等方面的多方合作,发挥意大利语等小语种作为文化交流工具的巨大优势。比如:鼓励并指导学生到浙江各个景点去实地考察、实习,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浙江传统文化,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浙江文化,并积极向外国游客进行宣传;与当地旅游公司、旅游景点管理部门沟通并合作,在文字宣传、网络宣传中添加小语种宣传语,学生翻译,教师把关,保证语言的准确性。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专业已经与浙江省多家单位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鼓励学生在本土环境中学习与工作,了解本土文化与习俗,提升综合素质。最后,也可以开展浙江省意大利语专业本土文化知识竞赛,鼓励学生自发学习浙江文化知识,传承名人精神,在比赛交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向外界宣传。

5 结语

“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全球化这一历史潮流的战略选择,是当前我国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突出的主题之一。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或缺,加快崛起的中国推动文化走出去,既是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领略东方文明的共同愿望,更是促进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路径。如何能做到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首先要立足于文化教学。研究浙江文化融入意大利语教学,不仅是本省意大利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大突破,更是实现浙江教育改革、弘扬浙江文化的关键一棋。在中国,文化教学在小语种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外语教师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体现在目的语文化的教学上,却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教学,导致了学生无法用所学语种来表达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了文化教学应同时兼顾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小语种语学习不应该只是了解西方文化,还应更好地理解本族文化并能够用外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知识和丰富的目的语文化,同时提高母语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以便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中国小语种教学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设计浙江文化融入意大利语教学的具体步骤、措施,如何培养并且加深提高意大利语学生对越文化的兴趣爱好,如何培养意大利语等外语人才的爱国主义情怀。只有当我们培养出了国际化高素质的小语种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于社会进步与发展,为本省精神文化传承与发扬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意大利语语种外语
学唱意大利语作品的基本环节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小语种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非通用语专业辅修教学探究
意大利语语音歌唱发声特点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意大利语”学习热潮向我们走来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