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数学课改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9-11-13刘建

报刊精萃 2019年5期
关键词:香蕉猴子动手

刘建

四川省邛崃市南街小学

1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关于观察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得数学猜想,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观察力都非常有限,他们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却很有兴趣,让他们看,再让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引入主题。

比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的校园图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写上被图画中的人物吸引注了,非常开心。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这时我没有急时提问题,而是利用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一定时间随意看自己想看要看的,还有说说图上有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满足后,我再提出問题。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看谁找的多,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我再指导他们观察方法,很快就找到1 到10所表示的物体,例如"1 位老师""1 面红旗" "2 位小朋友在跑绳""3位同学踢球","4 个垃圾箱"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让学生先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这是符合低年级的特点。随着知识的加深、增多,对观察要求有所提高,使他们学会观察方法。

2 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我在平常的课堂中,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很多,既然要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充分利用每一幅图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同样一个问题在一个学生回答结束后,继续追问有谁比他回答更好,更棒的呢?期待下一个同学能有更完善的回答,我在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这样学生对内容理解也进了一步。

在教学课本 的"比大小"时,我先出示例题,先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观察,便有人陆续举手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图上画有猴子和一些水果。还有3 只猴子和4 个梨、3 个桃、2 根香蕉,对这些同学的回答,我都给予他们表扬、肯定、然后我再单独出示3 个猴子和3 个桃,我问:"谁多,谁少?"学生同声说:"一样多。"我再问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些?学生回答:"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接着我又出示了猴子和4 个梨,学生马上回答说:"猴子少,梨多。"最后,我再出示3 个猴子和4 个梨,学生马上说:猴子少,梨多,这时,我又问:"刚才你们说猴子多,现在又说猴子少,到底猴子是多?还是少呢?这三种水果比较,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多?谁少?"这句话怎样说合适?请你们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讨论的时你们发表一下意见,每个学生都有说话机会。最后请各组代表出来,总结:"猴子比香蕉多,香蕉比猴子少,猴子比梨少,梨比猴多,所以梨最多,香蕉最少。"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效率很高。40 分钟,既让学生学到知识,明确了物体的大小多少是比较中得到,让学生把图的内容说得连贯、完整、具体,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创造激情,让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起来

数字是一个思维比较抽象的知识,然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保留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他们年龄的特点和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也保留直观动作思维形式,我从他们年龄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让学生实践中操作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9"的组成,我先让学生拿出9 根小棒,再让学生把9 根小棒分两堆,师:"你有几种分法?你是怎样分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很快学生说出不同方法,有的说我把9 分成1 和8,2 和7,3 和6,4 和5,5 和4 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很快说出9 的组成。

在这次课改中指出: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编写,掌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和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进行发现和理解。

4 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学习。

新课程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只依赖模仿,动手操作实践,认真思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学习内容上,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提高兴趣,使他们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只要对新课改进行教学,一定对学生将来产生积极影响,21 世纪进入了"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崭新时代,江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负着特殊的使命。"

猜你喜欢

香蕉猴子动手
快手香蕉饼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
瓶里有香蕉
香蕉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永远的新猴子
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