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理念与文化自信

2019-11-13

艺术评论 2019年8期
关键词:理念设计文化

[内容提要]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凝聚力量、实现民族复兴,对外传播影响、塑造国家形象的核心。如何塑造文化这一核心的价值体系,增强这一核心的影响力,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文化自信”的理念已被上升至重要高度,在与文化关系密切的设计领域,文化内涵通过设计理念在设计产品中得以实现。以设计理念自信间接做到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并以蕴涵着优秀文化的设计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是时代赋予设计工作者的使命。

设计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创作行为,是设计方案执行之前对其结果的一种假设,以及为保证方案顺利执行进而实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对一系列社会的、技术的、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方式的、资源的和程序的等种种因素的综合性的考量与管控。设计不等同于艺术,它具有更强的社会性,更加贴近人的现实生活,一般意义上来讲,我们更多地强调设计需要基于使用者的需求展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进步和物质的丰富,满足人们具体物质需求的设计产品逐渐丰富,设计越来越多地处于被选择的情况之中。决定人们做出选择的因素,也已不单纯地局限在设计的实用性和解决某项具体需求的功能性之上,文化、艺术、审美和方式等与理念密切相关的设计因素,已成为决定设计能否被接受和是否能够广泛传播应用的主要因素,这也将设计理念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而决定设计理念的各种因素大量集中在文化层面,换而言之,文化是设计理念生成的重要基础,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设计理念,也将呈现出文化自信的属性,体现在具体设计产品上,即为更加明确的文化属性。

一、设计理念与文化诸要素的关联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文化积淀、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先觉等诸多方面,它们相互融汇、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推动着文化的迭代与发展。在以上诸多层面中,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先觉与设计理念的生成具有最直接和最紧密的关联。

(一)设计理念需要设计的文化先觉

若想理解设计理念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我们需先厘清在设计领域中文化自信与设计文化先觉的关系。在文化、艺术、审美和方式等与设计理念相关的因素中,文化因素是核心,是基础,它决定着人们对艺术、审美和方式的认同与选择。文化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是历史的传承、价值的赓续创新和精神的兴盛”。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并且都呈现出经历了无意识自发阶段—有意识融合阶段—有意识拓展阶段的过程,这三个过程分别对应着文化的非自觉、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先觉。作为自然人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属于某一个文化范畴的个体,其理念、行为和对文化的认同处于非自觉状态,是被动的、无意识自发的,当这种认同积累至一定的阶段,便会催生出对这种文化的自信,进而基于自信生发出文化自觉。这种自觉会体现在其行为的诸多方面,比如认知、行为和实践等,作为设计工作者,这一自觉会体现在其日常工作中,影响设计理念的生成。但作为文化生产者的设计工作者,仅停留在文化自觉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设计产品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的认知和文化取向,这一认知和取向将直接影响大众文化自信的程度,这也便决定了,设计工作者不但需要文化自觉,更需要文化先觉。“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显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或是负面倾向。当然,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和纠正它,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的引领文化走向。”只有做到文化先觉,并以文化先觉影响设计理念,才能实现设计理念的文化自信,进而影响大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是每一名有担当、有文化使命感的设计工作者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二)设计理念与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现当代之前,文化认同所指的范畴多为中华民族内部多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进入当代,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承载着多元化文化理念的外来文化产品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之中,那些以外来文化、西方设计理念为内核的设计产品的迅速涌入,在满足了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为其文化附上了“优等文化”的光环。这一现象已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认知,并影响到文化和生活的诸多方面。

反思设计与文化的关系,中国的设计需要勇于承担起唤醒大众文化自觉、推动更广泛群体文化认同的责任,为促进中华文化认同提供养分。从更深层次角度讲,这一反思和文化认同的构建,已不单纯是中国设计发展的问题,是关系到全民族文化自信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认同问题。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平台上,文化产品和设计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与产品一道走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文化产品和设计产品的生产者,以什么样的设计理念设计文化产品,以什么样的设计产品承载和传播文化理念,以及传播什么样的文化理念;在设计教育中如何践行“文化自信”,以什么样的“文化自信”观念培养设计人才;进而以文化先觉的设计思维、文化自信的设计理念、文化自觉的设计产品唤醒大众的文化自信,推动个体和整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自我觉醒、反省和创建,是设计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设计理念中的文化自信

建立设计理念的文化自信需要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历史传统文化进行当代中国化的理性审视,并秉承着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借鉴与包容的心态,与时俱进地展开。笔者将结合自身设计教育工作的经历和所研究的学科领域,以当代中国化的理性审视的视角,对设计理念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础、物质基础,以及设计文化的独特性、创新性和设计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文化维度的分析。

(一)设计理念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础

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设计理念富含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纵观世界文明历史,没有哪一个民族有中华民族如此悠久且未曾中断的文化传承,其间虽有多次外来文化的介入,但最终都融入了中华文明这一主体文化。这一事实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系统性、完整性和包容性,也体现出了中华文化作为主体文化的强大自信心;从另一个角度看,外来文化的融入也大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因素之一。并且,中华文化作为独立的整体,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社会约束与认同形式方面,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方面,都与其他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申办到正式举办的视觉识别设计,我们透过“人形太极”的申办标志和“中国印”的承办标志能够看到,这两套视觉识别所基于和传播的价值理念,不仅是融入了两个具体而唯美的图形的审美理念,更是中国道家平衡互补哲学思想和信守承诺诚信精神的体现,这些设计无不基于丰富浓郁的中华文化精神展开,并承担着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责任。被世界上大多数人认同、传承和融入生活中的中华文化,不论是人们秉着自觉的心态还是被社会意志所赋予,都必将成为设计理念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础。

(二)设计理念文化自信的物质基础

丰富的视觉文化遗产是设计时取之不尽的物质源泉。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建筑、绘画、书法、陶瓷、金属工艺、织锦与绣品等物质载体,为我们记录和传承了丰富的视觉元素、视觉语言形式与工艺技术。以陶瓷为例,从夏代初见端绪的黑陶与白陶,到北宋的定窑、汝窑;从商代陶器上的饕餮纹、云雷纹,到清代的暗绘云龙纹;从唐代的“折腰碗”到明末清初的“象腿瓶”,无不为我们留下了图形与色彩、内容与形式、艺术与技术的设计灵感来源。2016年G20峰会国宴餐具的设计满含传统文化审美元素,“青绿山水”、工笔带写意的笔触创造,布局含蓄严谨,意境清新。无论是制瓷工艺、色彩体系,还是西湖十景的精美图案,不仅向世界各国来宾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也传播了中国文化自信的浓浓气息。这些对于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视觉文化遗产的挖掘与运用,应该构成每一位设计工作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以及设计上文化自信的物质依托。

(三)设计文化的独特性与多元化丰富了设计理念文化自信的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文化融合,各民族文化既相对独立完整地发展,又有一以贯之的脉络,这些为中华文化的差异性和融合性提供了可能。我们现在经常运用的各类传统图案中,大量的图形都是经过长期融合演变而来,经过民族文化融合再创造的过程,很多图案已经跨越了民族界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在演变过程中衍生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对于中华民族具有普遍性图腾含义与丰富内涵的“龙纹”就是典型的代表。龙纹由春秋之前、最初极简的“C形”和“卧龙”,逐渐演变为较为丰富的“飞龙”和“坐龙”纹饰,汉代龙纹已融入九种动物的局部,以呈现“龙”无所不能的神性;宋元至明清时期,龙纹演变成更为繁复的造型,以体现皇权与王权的威严。另外,在龙纹演变过程中,各种工艺表现的优势与局限,也促使龙纹因适应技术要求而呈现出更丰富的形式,但中国龙纹在演化过程因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所承载的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使其造型方式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中龙纹的造型特点,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意义。

在跨文化融合和象征含义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今天广泛用于节日、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结”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中国结已被大众普遍认可,其原型是来自西藏喇嘛教“扎西达杰”,即汉语称为“八吉祥图”纹样的盘长,较为原初的意义是象征爱情和献身。此图形在元、明、清和现代都有广泛应用,更是融入了藏族、蒙古族、汉族、满族等多民族的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了现在为整个中华民族所认同的吉祥、幸运、联结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含义。“中国结”还被中国联通公司提炼为简洁的符号,作为企业标志使用,在其本身凝结的美好含义基础之上,又被赋予了无限沟通的含义。这些在文化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大量视觉元素和文化象征极大地丰富了设计理念文化自信的内涵。

(四)设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设计理念文化自信的时代性提供了可能

设计要基于中国文化的意识形态“兼容并包”地展开。比如上文所提到的“中国结”,作为一种文化含义的载体,从文化认同的层面看,除了在局部的文化研究领域为其溯源进行界定之外,已经很少有人会纠结其到底来自哪一个民族,该更多地倾向于信仰其哪一个原初的文化含义。另外,这几年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哪一种传统服装应该成为正统服装代表的争论,矛头直指“旗袍”和“唐装”。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在官方媒体报道中,各国领导人身着“唐装”参加会议,这一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成为该次会议的一大焦点,被各国媒体争相报道,并掀起了数年的“唐装潮”。然而,这种被称为“唐装”的服饰实质上是以满族“马褂”为基础,结合现代人着装习惯进行再设计的现代“中式服装”。至于“旗袍”,更是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只是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女性服装。笔者认为,在我们今天基于中国文化的设计传承中,要有“兼容并包”的心态,从专业角度看待,正统的“唐装”是指“唐制汉服”,这种服装形制是与当时的物质、精神和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我们可以将当时服装的一些特征经过提炼设计,应用于现代服装,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恢复那种袖阔四尺、拖摆数米的盛唐风范,是很不现实的。因此,设计理念的文化自信要基于中国文化的意识形态“兼容并包”地展开,处理好传承与借鉴的关系,为设计理念的时代性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三、以设计理念的文化自信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创造的以中国文化设计理念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和设计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在国内的影响力也不大,很多人便自卑感激增。以“熊猫”元素为例,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功夫熊猫》三部曲全球票房达到近10亿美元,熊猫形象的世界自然基金会标志历经半个多世纪仍旧为人们所喜爱,而同样以熊猫作为元素的“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吉祥物“阿璞”的设计却遭到网友的一致吐槽,被称为“土味审美的极致作品”;2016春晚吉祥物“康康”的设计更是被网友戏称为“红绿灯成精”。问题究竟出在何处?这样的设计能否肩负起文化自信的重任,这样的设计如何让国人文化自觉?

(一)将文化认同、文化反思、文化比较和文化创新作为设计目标,唤醒文化自觉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认同;它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设计的文化认同是设计被受众接受的前提,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工作者,作为肩负着文化传承与推广重任的设计教育工作者,要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做大众看得懂、传得开和乐于接受的设计文化产品。面对设计师群体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漠视的倾向,要研究其成因,进行文化反思,反思为什么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不能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其中到底是文化的原因,还是设计表现的原因;是受众不能接受“中国文化”,还是不能接受我们的设计;是受众不乐于接受“中国文化”,还是我们的语意传播得不明确、不易懂,致使受众不理解我们所传播的“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具有被现代人所接受的时代性,还是我们没有能够做到文化创新,将“中国文化”与时代紧密结合,与大众的审美需求紧密结合,生产出符合新时代各层次人群所需要的设计产品。我们要“克服‘文化自卑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今日中国人的文化自卑感,构成中国独立自强的根本障碍。我们要摆脱‘时间思维’,恢复‘空间思维’,自信地承认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深刻差异,承认中国独特文化的‘国性’,中国文化的价值才能重新得到肯定”。只有我们的设计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我们才有可能以设计理念的文化自信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

(二)以设计作品感染人,以设计环境规范人,促进文化自觉

好的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不但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今时代,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选择产品或服务时,实用功能已不是选择的唯一或首要标准,很多时候,美观、设计感受、用户体验和身份认同等心理层面的内容,已经成为选择的首要标准。在产品设计领域,我们常常按照可用的、好用的和希望拥有的三种标准来衡量一种产品是否是一款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同类产品的功能都可以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情况下,设计是否能够感染人、打动人,已经成为很多产品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在当今社会,以设计驱动产业发展的行业已越来越多。比如商品的包装设计、电器的造型设计、APP的UI设计,都已成为产品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从另外一个层面讲,好的设计也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里,人们更易于放纵自己的行为,做出不文明的举动,而在一个优雅的设计环境中,人们更倾向于将自己的行为与这个空间进行匹配。好的设计不但会造就一个好商品、好环境,同时也会成为一个无声的管理员,这也正是著名的“破窗效应”在现实生活中起作用的一种反证现象。设计不但应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同时也肩负着引领提升大众文化自觉的责任。大众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平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教育、环境和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将自信的设计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之中,通过设计产品这一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文化载体,促进大众文化自觉。

(三)以文化自信鼓舞人,实现文化自觉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对于个体的文化自觉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会大大缩短文化自觉的进程。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种提升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和设计产品的对外输出。文化产品和设计产品的被认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基于文化产品的文化传播,能够使一个国家的价值主张更快被接受,有利于对外树立一个国家的文明形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输入,这些文化虽然极大地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但这种输入精华与糟粕兼具,数量巨大,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加之中国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比较而言,我们并不善于推销文化产品,致使中华文化在一定阶段内处于弱势,国人文化自信心不足,导致文化自觉淡漠。近年来,我国将文化自信提升至重要高度,在设计领域,从奥运会的视觉设计到世博会国家馆的建筑设计,从历届在中国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领导人的服装设计,到中国杭州G20峰会的系统化视觉设计,都展现出浓郁的中国文化。这些充满文化自信的视觉展示,每一次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掀起了一阵阵“中国风”,使中国文化设计风格成为大众争相效仿和追逐的文化价值取向。有这样的文化自信作为鼓舞,自然极大地提升了大众的文化自觉。

结语

一直以来,中国的设计状况争议不断,其中,设计创作者和设计方案决策者的矛盾是争议的核心。时常有以“丑哭……”为标题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究其原因,是中国快速发展导致的同一时代下大众审美存在严重代沟现象的具体体现,“从审美意识的发展看,审美观念是主体的审美活动在心理上内化的结果,是特定审美关系的产物,客观地保留了特定时代人们普遍的审美崇尚和追求,并受制于该时代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社会心理状态”。我们不难理解,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大量的设计项目,以及设计方案决策者的审美意识,与设计创作者和体验者明显处于不同代际,且这一现象还会长期存在。这更需要我们设计工作者以设计理念的文化自信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

今天设计理念的文化自信,决定着未来设计产品生产者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用什么样的设计产品来影响人、影响世界。我们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充分挖掘视觉文化遗产这一取之不尽的物质源泉,利用多民族的文化构成为文化差异性和融合性提供无限可能,以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共同创造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设计文化。

注释:

[1] 刘波.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时代意涵与价值意蕴[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97.

[2]冯骥才.文化保护话语[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7:109.

[3]刘春艳、范琳琳.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及途径研究[J].现代交际,2015(3):164.

[4]赵英臣、刘光辉.软实力时代的民族文化发展思考[J].泰山学院学报,2009(3):47.

[5]仲呈祥.文化自信的力量[J].求是,2011(7):49.

[6]李西建.消费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80.

猜你喜欢

理念设计文化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BUBA台灯设计
谁远谁近?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
文化之间的摇摆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