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档案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2019-11-13时晓静
时晓静
(山东省济南市城建档案馆,山东济南 25000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以档案工作为基础和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档案文化已然成为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作为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准确把握档案文化内涵、如何精准认识当前档案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推动档案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档案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
1 档案文化的内涵
1.1 档案与文化
档案是人类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既是文化资源,又是文化载体。我国《档案法》明确,档案是“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文化既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更加准确地说,文化是能够被传承的历史地理、生活方式、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学艺术等,是被普遍认可的且可传承的意识形态。
1.2 档案文化与档案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档案文化是人类群体在从事档案管理与使用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档案观、档案理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简单来说,档案和档案工作共同构成了档案文化。近年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给档案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是属性特征不断延伸。在原有多样化特征的基础上,档案文化新增了创新性、增值性、社会性、共享性等特征,档案信息由原来的国家所独有的信息资源逐渐变成全社会共享的公共信息资源,档案文化建设也从一种简单的文化叠加变成一项专业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二是建设方向发生转变。信息化时代下,档案文化开始真正作用于精神文化建设层面,档案文化建设的方向已由客观存在转变为主观创造。各级档案部门开始按照文化强国建设要求,主动探索用户需求,加大档案相关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力求实现档案价值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价值最大化;档案利用者也能够主动查询档案,同时对档案工作提出需求、明确改进方向。三是建设方法有所改变。信息化时代下,电子信息档案异军突起,成为与纸质档案并重的一种档案形式。相较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在形式、种类、存储、查阅、传播方面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使得档案文化的价值功能得以大幅拓展,推动档案文化建设方式方法不断改变。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档案用户提供了在线传递、全文检索等网络化功能,使得档案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高效;另一方面,档案文化产品也新增了视频、音频等信息加工品,档案文化的体现形式更加形象、生动。
2 当前我国档案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级档案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围绕档案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有所提升。但社会主义新时代日趋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对档案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囿于历史和体制等根本性原因,档案文化建设在社会认同、机构设置、战略规划、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
2.1 社会认同度不高
按常理来讲,档案文化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大力推动档案文化建设应该受到各级高度重视,得到人民的一致认同。然而现实反映并非如此,当前社会对档案文化建设的认可度并不高,主要表现:一是档案文化理论研究看法不统一。在档案文化、档案文化建设等基础概念上,相关研究文章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现象,其中不乏有一些观点相互冲突、互相抵消。在这种基础概念尚不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无法对档案文化建设形成有力指导。二是档案文化核心价值认识模糊。目前,有关档案文化建设的论文中,对其意义、地位作用、开发利用、扩展和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居多,对核心价值研究很少。档案文化的多义性,以及档案文化属性的被忽视,导致国内各级档案部门尚未对档案文化核心价值观形成统一的认识。而正是这种认知模糊导致社会对档案文化的认同度不高,更谈不上在全社会形成核心价值共识。三是档案部门对档案文化本身的价值认识不够。档案部门没有准确定位档案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对档案文化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参考和凭据层面,使得档案资源的文化品位在征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大大弱化,导致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层次不高。
2.2 顶层战略规划不系统
档案文化作为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和智力源泉,但缺少国家层面战略规划的问题困境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近年来虽然各级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国家尚未明确顶层档案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及战略方针,也未制定合理的战略步骤及战略措施,导致地方档案部门在推动档案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遵循、依据和标准,出现了各个地区、各个行业档案文化建设标准不统一、进度不协调、体系不完整的现象,严重制约着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
2.3 工作体系不协调
合理的内部结构、协调的工作体系能够确保档案文化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也能确保档案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档案文化建设的问题。一是档案部门文化性弱化。长期以来,档案部门更多是作为一个行政机构存在,政治性强、文化性弱的特点比较明显。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档案部门作为参与者、支持者、服务者,未能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其本身应有的文化属性和价值有所弱化。二是档案部门服务性弱化。档案文化建设仍仅限于管理机构内部事务,“重保管、轻利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档案部门对于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调研了解不清,难以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档案服务体系。三是档案部门间协调沟通不顺畅。地方档案部门互成体系,异地档案部门缺乏固定或长效交流机制,容易造成资源管理和利用的脱节,导致档案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四是档案工作制度不配套。目前各级的档案管理工作,大部分仍沿用着数十年前的粗线条、模糊式管理方式,制定的制度对于价值层面、道德伦理和技术层面上的东西考虑甚少。
3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档案文化建设,不仅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与档案部门整体工作的推进相协调;还要正确认识矛盾特殊性,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工作实际丰富其特有内涵和形式;更要坚持发展和联系观点,不断调整社会和群众对档案文化建设的认知程度。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共同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3.1 强化理论研究和文化宣传
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档案协会的作用,通过学术征文、专家论坛和交流研讨等形式,引导各级档案部门从理论源头进行探索,吸收我国传统档案学理论精华,借鉴外国现代档案学理论经典成果,进一步加深档案文化内涵、价值、特征等方面的探讨。同时还要从当前档案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入手,深入剖析问题原因并进行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档案文化建设做出预判。二是要积极借鉴当前成熟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充分利用各级档案部门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工具,开展网上宣传、微展览、互动交流等活动。同时加强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联系,合作挖掘档案信息中的历史文化知识,推动档案文化全方位、立体式传播。使档案文化尽快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构,将档案文化的理念有效地传达给目标受众,使档案文化建设获得更多外界关注和认同。
3.2 加强顶层设计和改革规划
首先,国家档案主管部门应结合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要求,统筹中央和地方档案文化建设问题和需求,制定国家档案文化建设中远期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具体步骤,统一理念思路,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可遵循、可执行、可落实框架。其次,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先定职能、后定机构再定人员”的原则,着力推进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改善档案文化建设环境;同时大力发展和培育档案文化,实现档案文化与档案事业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档案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再次,要针对基层试点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合理确定方针方略,指导地方档案部门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同时科学统筹经验总结与推广的方向,确保地方区域创新成果大范围运用,牵引档案文化建设快速发展。
3.3 完善法律法规和建设制度
一方面,对现有档案文化建设制度进行再审查,剔除并淘汰不符合当前档案文化建设规律的条款,特别是要重点清除影响档案工作体系协调性的过时法规制度。另一方面,积极吸收国内外学术界专家学者的最新档案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将先进的档案文化发展理念与现有制度科学整合,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