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怎样培养学生读析法学习
——农村初中语文读析法学习研究

2019-11-13韦昊惺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课文作文老师

韦昊惺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六隆镇中学,广西百色 533317)

读析法学习,有广义,也有狭义。广义的读析法学习,指凡是阅读,都含有读析法学习的成分;狭义的读析法学习,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文段等进行的读析方法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做练习、做试题等运用读析方法的过程。是学生针对特定的课文、文段、试题,经过阅读、朗读、熟读、背诵、思考、分析,求得正确理解其中含义,并能够正确回答一些需要回答的问题的方法过程。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时候。现在国家实行全国统编教材,这些教材的设计与编排是根据国内总体要求与发展需要来编定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地区发展还是很不平衡,各个地方经济、文化有一定的差别。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差别莫过于文化知识的掌握的差别,核心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差别。因此,“农村初中怎样培养学生读析法学习”,主要是探讨农村初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1 要明确目标要求

初中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的有关要求,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引起读析学习的高度重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已的心得,能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问。”“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已的思考,作出判断。”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课文或文段来训练学生读。有些重要的课文要进行多读、反复读。比如,《大自然的语言》(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目标是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次熟读全文,才能达到目标要求。读的训练,可以采取早读、晚读、正课等时间来训练。经过读的训练,学生对课文获得深刻的语言感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读析要到位

读析法学习的“读”可以由老师引读、范读;也可以由学生齐读、自读。不管老师引读、范读,还是学生齐读、自读,读的训练要有一定的深度。怎样训练学生读析才能有一定的深度呢?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大道之行也》,首先要引导学生疏通文字关;其次引导学生解释有关词义;其三引导学生翻译课文,突出翻译一些重要句子;其四,训练熟读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就要训练读析的到位了。即一要在反复熟读全文中获得亲切的语感,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熟读中作一点解释或点拨;二要在反复熟读全文中教师要适当地去分析解释一些重要词语的意思,比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修,培养。”;三要在反复熟读全文中教师要适当地翻译理解一些重要句子的含义,例如,读到“讲信修睦”熟读后要适当作一点翻译:“讲信修睦,意思是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接着继续熟读,让学生读中有析,析中有悟。又如《北冥又鱼》,读到“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引导学生读中要进行提问或作解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什么意思?”“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样的读析结合,学生才能获得真知;四要在反复熟读全文中教师要结合课文中心思想,让学生去深入体会中心思想。比如引导学生熟读《虽有嘉肴》,要提醒学生“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要学生明确:《虽有嘉肴》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如果老师教学上能够做到以上这些,学生的学习就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收获,这样训练学生的读析法就是到位了。只有这样引导学生读析,读析得到位,才能使学生对文字材料有正确的认识,获得深刻的理解,学生读析的境界才能升华到一定的高度。

3 要遵循一定的读析规律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认识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依据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读析法学习,“读”是感性认识;“析”是理性认识;“读”得越深,“析”得越规范、正确。读与析要结合起来,读是基础,析是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要求。

4 要留时间深入读析体会

引读、范读、齐读、自读、熟读、背诵之后,还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体会,求得更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5 展示教师下水作文,激发学生读析兴趣

为了渲染学生读书学习气氛,想办法激励学生投入到读书学习的之中,教师运用写周记、日记或者下水作文来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周记、日记或者下水作文写好了,贴在班里的学习园地上,供全体学生阅读。我把教师一些周记、日记或者下水作文展示后,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周记、日记或作文没有?”几乎所问的学生回答看过。这有几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积极读析兴趣;二是渲染学生读析气氛;三是培养学生集中精力读析习惯;四是提高学生读析能力。

6 展示学生作文,激发学生的读析热情

展示本班、本年级学生作文,这些作文反映的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真实感强,吸引学生阅读。一个学期中,我有目的地选择学生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在本班学习园地展示。作用:一是激励学生作者本人写作自信;二是激发了广大学生读析热情。

7 以问题、试题引领,培养学生读析能力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读析法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多做试题、多做练习。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做试题量,学生通过做题、练习中不断提高读析能力。

8 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动读析法学习

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深化教学改革主要有:一是开辟教学新的思路。教学工作是个创新的工作。教学时要注意开辟新的途径,不能只凭老路走。只有不断开辟新的思路,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激情,学生学习才不枯燥。开辟教学新思路,教师要有进取心,积极学习和思考以适应形势下教育教学的发展,并积极探索适合现实的教学改革。读析法学习不是一成不变,要不断开辟新的思路,拓展新的领域。二是要深化教学思想。从老师来看,教学方法来是教师不断的领悟、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深化教学的结果。怎么深化教学改革呢?首先,讲课方法要深化。不论上好的班还是上差的班,教师都要深化思想意识:学生积极,老师积极;学生不积极,老师要积极;学生乐观,老师乐观;学生不乐观,老师要乐观;学生自信,老师自信;学生不自信,老师要自信;学生深化学习,老师深化教学;学生不深化学习,老师要深化教学。落实读析法学习,教师要不断深化教学思想。三是要充分信任学生。从多次分析考试试卷中不难发现,学生考试到关键的时候能发挥潜力,是老师激励与信任的结果。如果,教师平时都不尊重学生人格,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者看到学生学习不积极,老师对学生就丧失信心,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老师一旦对学生失去信心,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动力,这样便不会发挥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出来。学生的聪明才智长期得不到激发,在期考或中考就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出来。因此,老师对每个学生要给于信任,相信学生会学好,相信学生会对自己负责。充分信任学生,培养学生读析法学习的成效更加明显。四是要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强化读析法学习,教师要善于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深入读析,切实调动读析学习的积极性。

9 贯彻落实读析法学习要持之以恒

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陈寿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爱因斯坦也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由此可知,只有多读、多析,才有更深的领悟。读析法学习,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读析学习,又要突出重点知识的深入读析学习;既要在感性认识上进行读析学习,又要在理性认识上着重读析训练;既要遵循读析规律,又要开拓创新读析学习。只有这样,读析法学习才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领悟,获得丰富的知识,具备多样的智慧,实现学生学习效果优质化。

猜你喜欢

课文作文老师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