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贬三境界
2019-11-13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刘会然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刘会然
在古代,因为种种原因被贬的作家很多,通过被贬作家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迥然不同的胸怀。“唐宋八大家”之中的柳宗元、苏轼和欧阳修极具典型,纵观三人遭贬后的作品,真可谓“三贬三境界”。从不同的境界中,我们也可以感悟自我经受磨难后应有的心态。
柳宗元入朝为官后,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唐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柳宗元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异常的小石潭风采图,但结尾却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出了自己凄寒悄怆之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显然还没有跳脱被贬的愤懑情怀。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纵使景再美,但被贬后的柳宗元还是沉湎于个人哀怨的境界中,这是一种个人的小情怀。
苏轼在贬居黄州时,留下了大量诗文,在《水调歌头》一曲和《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抒发面对月光发出的感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以看出苏轼有被贬后的苦闷,但更多是一种感慨与自傲。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积极寻求解脱,也使得这篇散文显得静美、隽永。
同样,在《水调歌头》中,作者与弟弟苏辙多年未见,在中秋之时,理想与现实困顿之际,作者没有哀怨悲鸣,而是表现出一种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可以看出,被贬后的苏轼是超脱个人哀怨之后的豪迈境界。这是一种自我释放的大胸襟。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宋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欧阳修贬在滁州之际留下了大量的散文名作,其中以《醉翁亭记》最为耀眼。
从宋天圣八年(1030)起,年仅23岁的欧阳修就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被群邪所忌,革官贬谪。他的理想在以前不能实现,而在贬于滁州之后,滁州百姓的安乐生活,给了他极大的宽慰,滁州的山水,又把他引入了一个恬静的境界。他陶醉了,但不是醉于酒,而是醉于优美的景色,醉于百姓和乐的生活。在滁州,禽鸟因山林而乐,人们因太守游而乐,而太守则是因百姓乐而乐,他处在优美的环境中,身心愉快,舒适安闲,不由得醺醺然。
被贬的人都有抑郁、彷徨的情怀,都喜沉迷山水,欧阳修也如此。但难能可贵的是,他选择与滁州人民同乐,他把个人忧伤投到了百姓和乐的大舞台。可见,被贬后欧阳修的境界是把个人的悲伤消解在与民同乐之中。这是一种完全超脱自我的旷天亘地的济世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