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认知差异分析

2019-11-12陈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网络借贷问卷调查消费

摘 要 本文通过设计分析544份在线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得到:(1)男生与女生在关于网络借贷认知上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都只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网络借贷;(2)男生和女生网络借贷的需求存在微小的差异,购物需求和娱乐需求均排在第一和第二,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女生大于男生;(3)选择网络借贷的顾虑因素中,男生和女生的差异不大,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是最大的顾虑。可见不管男生还是女生不理性消费都是网络借贷的主要原因,从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看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认知教育,培养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 网络借贷 问卷调查 消费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各种贷款应运而生,如支付宝的花呗、借呗;聚美优品的唯品花等。网络借贷的便利性、隐秘性和及时性刺激了大学生的不理性消费,尤其是消费认知理念较差的学生,甚至采用不合法的裸贷进行消费。网络借贷有利有弊,如何合理的认识网络借贷、科学的运用网络借贷成了大学生的必修课。对此,本文着重从加强大学生消费认知角度出发,探讨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消费认知、网络借贷认知和网络借贷现状上是否的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1大学生网络借贷认知差异调查——问卷调查法

1.1问卷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在网络借贷认知上的差异。为了避免区域差异带来的物价差异影响,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包括宁波市几大高校的学生。调查人数为1000人,包括本科生和专科生。调查问题一共分成三类:关于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了解;对于调查对象网络借贷认知的了解和关于调查对象关于政策制定的建议。其中封闭式问题12题,开放式问题1题。

1.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在54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男生总人次209人,其中本科院校男生人次为167人,专科院校42人;女生总人次为335人,本科院校占比79.1%。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没有工作收入,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所以每个月固定的生活费大小直接影响他们的消费。 对此,笔者发现在544人次中39.15%的学生生活费在1000~2000之间,1000元以下和3000元以上的占比较小。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得知男生生活费居于1000-2000的概率大约为74%;女生占比大约为73%。可见,男生女生在生活费大小上没有很大的差异。此外,我们发现日常消费支出大于生活费的比率最大的是拥有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生活费越多,这个比率越大,生活费与这个比率呈正比关系。另外生活费居于1000-2000的男生或女生中有50%的人会出现生活费小于日常消费支出的可能。当这种现象出现时,这部分学生会不会采用网络借贷呢?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当生活费不能满足日常消费时,学生不会马上进行网络借贷,对他们而言,首选的方法是向父母要钱,这个比率最高,其次是通过勤工助学获得收入。在向父母要钱、勤工助学、向同学朋友借钱、其他方法和网络借贷选项上,网络借贷排在最后。大部分学生选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网络借贷。在对待网络借贷的态度上,男生与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选择网络借贷呢?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因素中,个人信息的保密性、网络公司信誉度、传统的消费理念和贷款过程的繁琐程度是影响程度排名靠前的因素,其中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最大。且男生与女生的影响因素大同小异,没有显著的差别。

关于近一年里是否使用過网络借贷的结果显示有48%左右的学生经常使用过,22%左右的学生偶尔使用过。关于网络借贷用途的结果显示购物和娱乐需求占比分别排第一和第二,购物需求占比达到86.36%,学习需求和创业需求的占比都为31.82%。同时,在贷款用途上,男女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在于用于购物和娱乐的需求靠前,但是女生用于学习的需要概率要远大于男生,男生用于交际的需求要远大于女生。不理性的购物需求是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最大原因。

2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男生与女生关于网络借贷认知和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得到:首先,男生与女生在关于网络借贷认知上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和女生都认为网络借贷不是最优选择;其次,男生和女生网络借贷的需求存在微小的差异,购物需求和娱乐需求均排在第一和第二,差异表现在学习需求女生大于男生;其三,选择网络借贷的顾虑因素中,男生和女生的差异不大,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是最大的顾虑。从3点来看,不理性购物需求是大学生网络借贷的主要原因,那么从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看:

(1)从学校层面,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教育;建立不良校园贷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校园贷排查整治机制;加强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借贷,合理利用网络借贷。

(2)从社会层面,加强校园贷业务整治力度;加强对违法犯罪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强风险警示和教育引导工作;做好舆情监测和引导工作对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借贷都有帮助。

作者简介:陈恩(1981—),男,浙江平阳人,心理学硕士,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思政教育、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 李艳艳,李微霞,许玉.大学生网贷的消费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57-58.

[2] 李醒.“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分期贷款消费心理探析[J].教育观察,2017,6(23):12-13.

[3] 朱金龙,罗文雯.大学生校园网贷问题初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3):171-173.

猜你喜欢

网络借贷问卷调查消费
国内消费
网络借贷平台中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分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