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师学生美术作品中美感的体现
2019-11-12朱春辉
朱春辉
[摘 要]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才能在作品中充分的表现美感,本文从审美能力与技能表现的结合问题;客观存在的认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感;形式美
幼儿园各种各样艺术作品的装饰物琳琅满目,但近观之后,我们发现所谓艺术作品对美感强调得不够,缺乏整体的美感和细节的深入刻画,笔者在教学中也做过很多探索,认为是一个综合性的既体现审美认知又存在客观认识的问题,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来解决。
一、审美能力与技能表现的结合问题
学生艺术作品的优与劣,取决于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一切可以称得上好的作品,都离不开这两种能力的支撑,二者缺一不可。审美的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美学问题,它指的是渗透在感知、感受、想象、情感等诸多因素并与它们融为一体的某种非确定性的认识。学生作品中美感的产生恰恰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艺术教育全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审美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增长艺术成长的力量,产生表现美的能力,使学生的艺术生命更加旺盛。当然,具备了审美能力,手上的表现力也不能放松,因此,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重视审美能力训练的同时表现技能也要持续提高。在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其一,形式美法则是学生在专业学习时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形式美是学生最能够直接感受到的一种美,如色彩、线条、形状等,通过形式美法則,在一种合规律的联系如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中呈现出来能够引起美的特质。形式美是决定画面美感的重要因素,但这只是对审美能力的初级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以后,并不等于获得审美能力,要有大量练习、实践的过程,才能将审美感受循序渐进地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其二,感官与情感化的培养训练必不可少。教师要掌握审美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从而使学生心情愉悦地接受美的教育,规律学习与情感化的培养一同进行,通过分析、欣赏优秀作品,讲评学生作业,教师进行演示、观看各类艺术展览等方法,储备知识能量,反复不断地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便会由模糊变得清晰,由贫乏变得丰富,由肤浅变得深入,逐渐才能将知识转换成能力。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在作品中呈现的就不仅是操作的熟练,而是将审美观念与艺术性融入其中,久而久之,作品中才能体现出我们所要求的美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后,反过来也会促进技能训练的快速发展,因为学生在作品中发现了美,慢慢地懂得了美的存在,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艺术的兴趣,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便会急待着将技能提高上去,技能提高了,就有能力充分的在作品中发挥表现力,将美感淋漓尽致的渗透在作品中。所以,审美能力与技能表现要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
二、客观存在的认识问题
每件艺术作品都应该有美感存在,无论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上都要体现“美”, 不然就称不上为艺术品,正因为学生在作业和作品中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她们的艺术实践活动变成了在完成一个任务,学生认为只要任务完成了就好,不去关注完成的效果如何。同样,观察幼儿园教师在制作教具或做环境布置时,也是把“美感”问题抛之脑后。那么,一件没有美感存在的作品,挂在那里有何意义。何况还是展现给幼儿的,笔者认为更应该精致、美观,起到表现美的作用,因为幼儿的审美能力就是从这里开始培养起来的,在他们成长的初期,让他们欣赏到健康的、有美感的、甚至是有个性的作品,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及身心成长是有重大意义的。
作品中“美感”的体现,应该从“精”和“美”两个方面来分析,精致是容易达到的,美观就有一定难度了。精致是一种态度,美观是一种的能力,精致和美观结合在一起才能在作品中产生美感。学生们 做到“精致”是可以达到的,但是现在没有达到的原因是他们心里的标准不够高,每个人都有自己作品完成的标准,这个标准的高和低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从教师的角度讲,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心里标准,使学生们慢慢的学会精细。从学生的角度讲,应该愿意去做到精致,有这样的心情,才能将作品制作的精致。“美观” 是审美能力加技艺的综合体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这一切的过程,只要努力,人人可以做得到,但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可问题就出在这里,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不愿意付出辛苦,宁愿降低心里标准,所以形成了现在的不良习气循环在幼教领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经常会了解到,她们认为反正是给幼儿看的,他们也不懂,不用太好。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正因为他们不懂,在他们的启蒙阶段才是最重要的,幼儿在认知阶段就接触到富有美感的作品,使他们的艺术素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国外的观念值得我们去借鉴,他们的幼儿教师对待艺术作品的态度是端正的,给幼儿观看的艺术作品制作的即精致又美观,这是我们应该尽快学习的。
无论在作业中、作品中还是在幼儿园艺术实践中,都应该努力的体现美感,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也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是陶冶情操的过程,对他人是传播美的一种情境。要改变现在的状况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和幼儿必须携手努力,有多高的标准就能达到多高的要求。让“美感”装在幼儿教师的心里,让幼儿们在美的氛围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