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提高利率的手段管理通胀预期
2019-11-12钮文新
钮文新
10月22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继续上涨,其中隔夜利率上涨11.7个基点,7天期上涨9.8个基点,一年期也有微幅上翘达到3.057%水平。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看,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小幅上涨,尽管尚未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但此时此刻出现这样的变化,有些奇怪。
央行此前做出了一些稳定货币市场利率的动作。比如10月16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没涨没跌,保持了此前3.3%的水平。再比如10月21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这同样是在当日无逆回购到期的情况下所实施的操作。大致相当于净投放过程。
為什么央行净投放流动性,而货币市场利率依然上升?市场普遍认为:10月面临缴税大月,叠加专项债提前发行,流动性缺口仍然较大。
央行2000亿元MLF维系3.3%利率不变,这似乎也给商业银行贷款报价利率基准(LPR)10月最新一轮报价提供了一个暗示。果然,10月21日,第三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报价结果显示:本次LPR报价维系上期结果未变,一改前两次微幅降低的情况。
实际上,笔者从银行业内得到的信息是:最近,银行贷款利率总体有所上翘。这与货币市场利率上浮相关,但还有一些其他因素。银行人士认为,除长期资金短缺以外,企业利润下滑也让银行普遍产生“谨慎心理”,优质资产(优质贷款客户)越来越少,这迫使银行业务重心向“低端”倾斜,试图寻找更多“风险相对较低,但有能力承担较高利率负担”的企业。这实际是银行“加大风险偏好,降低风险要求,提高利率收益”,并以此争取更多的赢利机会。
利率上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当下中国经济而言,利率上行不是什么好事。而且,它可能会使国人产生误解,毕竟中国9月份的CPI达到3%。实际上,一些经济学家也因此嘟囔“通胀有所抬头”,似乎央行需要因此而收紧货币。笔者同意央行货政司司长孙国峰的观点: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者是通缩的基础,但是也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但需要指出的是,“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形成恶性循环”最好的方法是“解释”,明确告知市场“中国当下CPI上涨关键是猪肉及其相关食品,而绝非货币因素”所致。笔者认为,与此同时,还要反对“以提高利率的手段去管理通胀预期”。
9月份数据对于中国全年经济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时间点上的数据。市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都需要依此对未来政策走向做出正确判断。这时候,各职能部门应当多给出一些解释,让市场更加“精确”地理解。
不过,这次CPI达到3%的涨幅,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进步:没有人大呼小唤、笼而统之地扬言“通货膨胀”,而大都以理性的态度谈论CPI上涨的“结构性因素”。当然,这与权威部门的及时发声密切相关。
编辑:周琦 zhouqi@ceweekly.cn
编审:姚冬琴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