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式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甲状腺癌患者的影响研究

2019-11-12陈娇龙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家属护理人员

陈娇龙

甲状腺癌主要因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是滤泡旁上皮细胞病变引起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该疾病也是属于头颈部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当前临床中治疗甲状腺癌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将原发病灶以及转移病灶部位进行切除,并在术后配合护理干预,可取得一定预后效果[1]。患者由于癌症疾病本身的困扰,手术易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低钙抽搐、手足麻木等并发症,加之对手术治疗并不了解,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可见针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能有效保障患者良好情绪,为手术顺利实施奠定基础[2~3]。此次研究将我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患者采取激励式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产生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18 年8 月-2019 年1 月到本医院进行甲状腺癌手术的80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女性32 例,男性8 例,年龄24~75 岁,平均年龄(48.78±5.46)岁;观察组患者女性30 例,男性10 例,年龄26~78 岁,平均年龄(50.14±3.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并在我科室行手术治疗;患者意识清楚;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甲状腺癌2 次及以上手术患者;合并存在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精神疾病障碍患者,无法正常交流沟通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1.3.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激励式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①岗前培训:由科室护士长牵头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激励式护理方案护理技能,学习后并进行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②体位护理: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对床头角度进行调整,患者取坐位时,引导其将双腿进行伸展,尽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在术前引导患者进行颈部拉伸训练,并对颈部位置进行按摩,每日2 次,每次10~25 min。③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心理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认真倾听患者内心想法,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对患者采取支持疗法和自我暗示法,加强患者内心调节能力。术后安排康复状态良好的患者,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让其产生共鸣感,消除患者内心孤独感。当患者发生面色苍白、心率加速以及语言发颤等不良应激反应时,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暗示性语言,可采取听音乐,观看视频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④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形式,如使用幻灯片、视频资料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现场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打消患者心中的顾虑,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告知患者术前检查的必要性,给患者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术前禁食禁饮,使用相关药物,并对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主要方式,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情况,麻醉手段等进行讲解,提前告知患者术后1~3 d内易发生高热、躁动以及脉速等并发症,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预防措施,取得其积极配合。⑤家庭关爱: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密切交流,对其讲解甲状腺疾病知识,导致术后积极并发症预防的关键性。引导患者家属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患者更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建立良好的治疗信心,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出院后的相关护理知识,让其对患者进行监督和鼓励,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按时前往医院进行复查,促进预后康复。⑥饮食护理: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和营养状况,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采取少食多餐的形式,多食用富含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食物,切勿食用生冷、油腻、刺激性以及辛辣食物,对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予以纠正。

1.4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此次研究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O-C30)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评估生理功能、角色功能、情绪状况、社会功能以及认知能力几个方面,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不良情绪采用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估,SDS最高41 分,得分越少代表状态越好;SAS最高50 分,50~59 分为轻度,60~69 分为中度,>69 分则为重度。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比较,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焦虑 抑郁 焦虑 抑郁观察组40 51.07±3.7847.52±3.55 43.04±2.56 38.51±2.40对照组40 50.56±4.0646.88±3.46 47.55±2.32 40.46±2.89 t 0.581 0.817 8.256 3.283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项目 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 t P生理功能 80.14±3.15 76.74±4.16 4.121 <0.05角色功能 81.45±3.86 74.32±4.81 7.312 <0.05情绪状况 80.78±4.37 73.72±4.22 7.350 <0.05社会功能 82.11±3.21 75.83±4.71 6.968 <0.05认知能力 80.51±3.37 74.32±4.58 6.885 <0.05

3 讨 论

甲状腺癌患者若及早诊断,并及早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患者存活率较高。当前临床治疗甲状腺癌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式[4~5]。因手术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应激创伤,患者由于癌症疾病的折磨,加上对手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患者内心压力巨大,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不良情绪,继而心理应激反应较大,导致患者血压上升,心率加速,加大并发症发生率。

激励式护理干预模式主要采取有动机性的、持续性的对患者进行激发的一种心理干预过程,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密切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础,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采取激励式护理措施,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以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效果。

护理人员通过采取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引起患者和家属对术后并发症的重视程度,并教会患者掌握相关护理措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7]。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同苏春华等研究报告结果类似[8]。可见对甲状腺癌手术患者采取激励式护理措施具有确切效果,此次研究所涉及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少,研究可能不够充分,还应再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激励式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家属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