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

2019-11-12段秋霞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夹脊外伤性阳极

段秋霞

外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压砸坠落或交通事故等所致,可遗留不同程度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等功能障碍[1]。目前临床针对SCI运动功能障碍多以康复治疗为主,然而常规康复训练存在起效缓慢、恢复时间长、成功率较低等缺陷,无法满足患者治愈需求。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深入,SCI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夹脊电针疗法有利于调节病变血液循环、抑制疼痛神经传导;等速肌力训练可调节关节内循环,提高关节活动度;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能改变脊髓神经网络兴奋度,促进神经重塑。基于此,该研究选取96例外伤性SCI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经分组对比,探究阳极tDC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及夹脊电针疗法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外伤性SCI运动功能障碍患者96例,依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 17 例;年龄 29~65 岁,平均(38.96±3.47)岁;病程13.4~21.3 d,平均(17.33±1.35) d;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5例A级,10例B级,20例 C级,13例D级;SCI发生原因:29例交通事故,13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观察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 27~66 岁,平均(39.11±2.97)岁;病程 13.0~21.7 d,平均(16.97±1.16) d;ASIA 分级:6 例 A 级,11例B级,19例C级,12例D级;SCI发生原因:28例交通事故,14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两组基本资料(年龄、SCI发生原因、性别、ASIA分级、病程)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均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SCI;伴有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病程<30d;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痉挛、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者;并发颅脑外伤者;凝血功能紊乱或明显出血倾向者;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恶性肿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心源性休克、意识不清或精神行为异常者。

1.3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等速肌力训练及夹脊电针疗法治疗,主要包括:(1)夹脊电针疗法:选择病变节段脊髓上下脊柱2侧夹脊穴,取俯卧位,对夹脊穴局部皮肤行常规消毒,沿脊椎方向将三毫针(0.40 mm×125 mm)刺入(约 1.5~2.0 cm)。后夹脊穴应用电针仪(型号:XYD-Ⅲ公司:翔宇医疗)连接电极(2 根),使用连续波,电刺激强度控制在50 Hz,留针30 min/次,1次/d。(2)等速肌力训练:应用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型号:viva2 公司:德国 MOTOmed),行 90°端坐位,屈髋屈膝,并使用固定带固定躯干、训练双侧肢体。 肌力训练速度控制在 60°/s、90°/s、120°/s,每种运动速度收缩10次,间歇1次/min,收缩30次为1个训练单位。每收缩30次间歇180 s,结合肌肉适应状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至60~90次,5次/W,后增加肌力、耐力速度至180°/s,同时监督患者持续进行5 s最大力伸膝、屈膝动作,15 次/组,间歇 20 s/组,5次/W。连续干预12 W。

1.3.2 观察组 对照组所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阳极tDCs疗法:使用生理盐水润湿刺激部位,应用tDCs治疗仪 (型号:PM850型,购自美国Activa公司)从左至右逐一阳性刺激2侧运动皮质区。后于运动皮质区放置阳极电极,对侧眼眶上缘放置阴极电极,刺激电极大小控制在5.0 cm×7.0 cm,电流强度1.2 mA,20 min/d,1次/d,并应用弹力绷带分别对电极行固定处理连续干预4 W。

1.4观察指标(1)两组运动功能:以ASIA运动功能评分法对干预前、干预12 W后进行评估,最高分100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障碍越轻。(2)两组功能独立性,以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 Ⅲ)[2]从自我照顾(0~20 分)、呼吸和括约肌管理(0~40 分)、移动能力(0~40分)3个维度对干预前、干预12 W后进行评估,总计0~100分,分值与功能独立性呈正相关。(3)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干预前、干预12 W后进行评测,最高分100分,得分越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4)2 组步行能力,以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3]对干预前、干预12 W后进行评估,其中0级:无站立、步行能力;20级:无任何帮助下独立步行>10 m,级别越低,步行能力越差。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取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ASIA运动功能评分两组干预前ASI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 W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ASIA运动功能评分比较(x±s,分)

2.2步行能力两组干预前WISCIⅡ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干预 12 W 后WISCIⅡ级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步行能力指数(WISCIⅡ)比较(x±s,级)

2.3SCIM Ⅲ、ADL评分两组干预前SCIMⅢ、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2 W后SCIMⅢ、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 3。

表3 两组 SCIM Ⅲ、ADL评分(x±s,分)

3 讨论

运动障碍是外伤性SCI最为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随病情迁延可引发异位性骨化、肌肉萎缩、关节痉挛等诸多并发症[4]。物理因子、肢体运动疗法、针灸等是目前临床治疗外伤性SCI运动障碍的主要康复训练方法,其中等速肌力训练能提高肌肉最大承受阻力,最大限度调节主动肌与拮抗肌协调性,改善膝关节肌群肌力,提高关节稳定性;而夹脊电针疗法利用规律脉冲电刺激,能促进节律性收缩与松弛,调节组织细胞代谢与营养[5,6]。 但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夹脊电针疗法主要针对外周肌肉、韧带、关节等组织,无法修复大脑运动皮质、脊髓束损坏结构。

相关研究发现,实施肢体康复治疗的同时加以脑部康复训练,可达到标本兼治效果,获取最佳功能康复结局[7]。阳极tDCS通过恒定微电流,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支配特定皮质部位神经活动,同时阳极tDCS刺激能增强皮质兴奋性,改善脊髓运动神经传导,重组神经网络功能,修复脑区结构功能,减轻运动功能障碍。且乔娜等[8]研究指出,阳极tCDS应用于帕金森病早期患者,能显著改善步行功能,增强行走稳定性。该研究针对外伤性SCI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阳极tDC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及夹脊电针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2 W后ASIA运动功能评分、WISCIⅡ级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三者联合能缓解运动障碍,改善步行功能。这可能与阳极tDC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及夹脊电针疗法能显著增强下肢肌力、肌耐力,减轻局部肌肉疲劳有关。另外,阳极tCDS能促进脑缺血神经元病理改变,保护中枢神经源性神经,缩短神经功能恢复时间,与等速肌力训练、夹脊电针疗法联合,能降低患者对步行设备依赖性,改善步速,增强室内外移动能力,进一步改善功能独立性。该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干预12 W后SCIMⅢ、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阳极tDC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及夹脊电针疗法应用于外伤性SCI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增强受伤部位的功能独立性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阳极tDCs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及夹脊电针疗法应用于外伤性SCI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能缓解运动障碍,改善步行功能,增强功能独立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夹脊外伤性阳极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降低回转式阳极炉天然气炉前单耗的生产实践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水下采油树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方法应用
浸渍涂布法制备阳极支撑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海船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计算探讨
外伤性歪鼻的手术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