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药品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
2019-11-12王少生吕金艳
王少生,吕金艳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021008)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即品质管理圈,是由相同或相近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的一小圈活动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的方式,按照一定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1]。在现有医院管理体制下,医药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很多用药安全隐患[2]。因此,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加强品质管理,选择适合的整改方案并切实落实,确保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本院对药品管理工作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和完善医护工作的流程和操作标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共同参与质量和服务管理的良好工作氛围,提高了医护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有效提升了合理安全用药的质量控制。为此,笔者分析了用药安全品管圈在降低临床药品使用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
(1)品管圈成员 共8名成员。其中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员6名。品管圈成员学历为本科及硕士。品管圈成员确定后进行品管圈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品管圈原则、选题方法、分析工具等,遵照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方法开展此项活动。
(2)品管圈圈名与品管圈圈徽 品管圈取名为滴水圈,品管圈圈徽见图1(图1~4扫描文章标题处二维码)。图案以蓝色为背景,代表宽容和爱。图案中的水滴代表了医、药、护团队的每个成员,水滴虽小,但水滴石穿、滴水成河。图案底部的浪花代表大家乘风破浪,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品管圈圈徽含义为医、药、护三方相互协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患者保驾护航。
1.2 活动步骤
(1)主题选择 现场采用头脑风暴法,共征集8个主题,分别是“降低用药规范落实缺陷率”“提高药品使用正确率”“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合格率”“提高药品正确使用率”“降低药品使用缺陷率”“提高给药后再次复核信息执行率”“提高给药记录、特殊药物疗效观察次数”及“提高给药前查对医嘱与患者用药信息执行率”。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及“圈能力”,由8名圈员进行评分选取圈主题,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确立以评分最高的“降低药品使用缺陷率”为主题。
(2)拟定活动计划 本次品管圈活动周期为10个月,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步骤为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整理资料与发表。详细安排活动的时间及负责人员,实时汇报活动进度。
(3)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月30日,问题选定柏拉图,见图2。最终选定问题包括:用药相关知识宣教频次少、内容少;药品交接不严格,无交接记录;未按药品说明书存放、使用;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规范相关药品存放区域及要求。
(4)目标值设定 8名圈成员自我进行圈能力打分,分值1~5分,随后计算平均值,最终计算圈员能力为80.0%。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74-(74×79.1%×80.0%)≈27。
(5)原因分析 针对造成药品使用缺陷的原因,制作鱼骨图,见图3。
(6)对策拟定 全体品管圈成员拟定对策,依据可行性、经济性、品管圈能力等项目进行对策拟定。评价方式:优5分,可3分,差1分,品管圈成员共8名,以80/20定律选择为实行对策。
(7)对策实施 ①提高用药相关知识宣传频次,增加宣传内容:加强医护沟通,进一步规范医嘱下达,包括规范患者自备用药的医嘱下达,杜绝非紧急情况及特殊情况外下达口头医嘱,如执行口头医嘱需按规定完善相应记录;联系药剂师针对各临床科室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每季度邀请相应专科临床药师对指定科室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培训;规范药物宣教内容,包括制定科室常用药品宣教本方便查询,制作科室常用特殊用药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的小卡片;科室成立安全用药小组、药品知识学习纳入科室培训安排中,包括科室成立安全用药小组,每月负责检查安全用药隐患,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将药品知识学习纳入科室培训安排中,每季度培训1次,新药及特殊药随时培训。②严格药品交接,做好交接记录:备用药品专区放置(常备药、毒麻药、口服药、出院带药、外用药品)交接规范,具体包括科室备用药品落实责任人,指定专人管理,口服、毒麻药需专区放置,科室按药品分类、分区进行摆放,标识统一,精简常备用药数量,按基数交接,改善简化交接记录本,添加药品有效期交接单(标注近1个月将过期的药物,药盒粘贴标识);规范出院带药医嘱,具体包括避免非必要出院带药,如需带药,医师需提前开出院带药,并于患者出院前告知有出院带药,科室规范存放患者出院药品放置地点;注射药品由静脉药品调配中心配置,减少科室留存药物,具体包括静脉药品调配中心药品备齐,请病房药局及静脉药品调配中心共同商讨药品库存调配问题。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全院推行PDA身份核查,具体包括网络更新慢问题需信息工程部协助解决,重症、导管、手术室、急诊、产房、铁路输血人员需信息工程部协助实现PDA身份核查;与信息工程部沟通,统一临时医嘱及长期医嘱药物标签,解决自备注射药、自备口服药、输血无法打印标签,具体包括信息部在技术层面帮助解决,护理部下发明确通知,科护士长、品管小组每月进行追踪实际落实情况;明确每月科室质量安全分析会加入用药缺陷的事件和人员通报,并讨论制定整改措施。④规范相关药品存放区域及要求:科室设备出现问题,设备科能够及时快速维修,并有替代或备用仪器,具体包括与设备科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规定具体时限到达并完成设备维修,设备科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关于设备使用及保养等相关内容的检查及培训,对不能及时解决故障的设备,设备科应有替代设备;冰箱规范区域管理,统一购置容器,统一标识,具体包括对冰箱药品分区、标识进行规范,冰箱内盛放药品容器规范、一致,统一科室温湿度监测记录本;解决科室所有无包装存放单只药品问题,具体包括科室常备常用药品、固定基数,用后及时补充,单只药品与药局沟通及时装入药盒。
2 研究观察
2.1 研究评价 分析品管圈干预前后药品使用缺陷率变化情况,观察干预前后的无形成果。无形成果根据圈内人员解决问题、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进行评价,8名品管圈成员以自评方式进行评分,每项每人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结果
(1)有形成果 干预后,医嘱下达正确率和冰箱药品摆放规范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单只药品无包装存放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后效果比较[次(%)]
(2)无形成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8名品管圈成员对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及和谐度的自我评分为3.0~4.5分,与活动前的1.7~3.1分比较均呈现明显正向增长,尤其表现在团队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与自信心方面。见图4。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提升部门品质的手段之一[3-4],在全国各医院中广泛运用,可激发医务人员创造性思维及其积极性,提升医务人员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改善医患关系[5]。本研究将品管圈用于降低临床用药缺陷率,结果显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医院药品使用缺陷率,在促进医院合理规范用药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均高于活动前,提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挖掘、调动品管圈成员潜力。圈内成员通过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手法,发现、讨论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员参与到医疗护理管理中,形成了有效的质量改进机制,使持续质量改进成为一种习惯和坚持。
开展品管圈活动强化了护士用药安全、用药规范及责任意识,规范了医护人员用药行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锻炼了小组成员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为进一步推动医护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之,通过品管圈管理可降低临床用药缺陷率,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品管圈更是成为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治疗、服务满意度和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的有力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