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弘扬传承红色基因的调研报告

2019-11-12省档案馆副馆长苏东亮

山东档案 2019年5期
关键词:档案馆山东省山东

省档案馆副馆长 苏东亮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018年 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对传承红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山东是革命老区,是块历经血与火洗礼的红色热土。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方面走在前列成为新时代山东的文化使命担当。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山东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了大量的红色档案,这些是红色基因的 “母资源”“大宝藏”。独特的红色资源,赋予我们独特的使命担当。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优势,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档案馆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到省内5个市15个县(市、区)30多个基层档案部门进行实地调研,面向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广泛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国家综合档案馆红色档案馆藏情况,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对策措施。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红色档案基本情况

红色档案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共产党领导的机关、组织和个人在各种对敌斗争和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在各级档案馆馆藏中红色档案即指革命历史档案。革命战争年代,山东依靠地方力量发展了全国唯一以省为建制的抗日根据地,其党政军群建立及发展的档案量大类多,较为完备,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目前,山东省共163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其中省级1个,市级16个,县(市、区)级146个。

(一)红色档案的馆际分布情况

图表1 山东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情况统计

截止到2017年,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共有红色档案160373卷,13429件(见图表1)。就馆际分布来讲,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档案馆,数量最多、最系统、最全面,比较重要的如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档案、民主政权建设档案、山东省战时邮政档案、北海银行档案、山东人民支前档案、山东干部南下档案等;16市档案馆次之,较为重要的如济南市档案馆藏济南战役和济南接管时期档案,青岛市档案馆藏《青岛调查》档案,淄博市档案馆藏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档案,烟台市档案馆藏地雷战档案,临沂市档案馆藏沂蒙及滨海地委、专员公署档案;县(市、区)档案馆红色档案数量较少,但也不乏很有价值的档案,如临朐县档案馆藏拥军支前军鞋账档案、莱西市档案馆藏土地改革档案等。

(二)红色档案的机构分布情况

从机构分布情况看,山东省级机构档案最多,涉及山东早期的党团组织、中共山东省委、中共北方局山东分局、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山东省政府、山东军区、山东纵队、一一五师、华东军区、华东军政委员会、省及华东局直属党政军群机关档案等;各战略区档案次之,涉及滨海、胶东、鲁中、鲁南、鲁中南、清河、冀鲁边、渤海等战略区的党政军群、区直各部门形成的档案;区属以下党政军群机关团体档案最少。

(三)红色档案的时间分布情况

分抗日战争前、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三个时间段来看。抗日战争前档案数量极少,基本集中于山东省档案馆,但省档案馆所存档案原件较少,大多数是中央档案馆的抄件;抗日战争时期档案数量较为可观(见图表2)。根据对全省抗日战争档案的摸底清查情况可知,全省共有43个国家综合档案馆有抗日战争档案,包括1个省档案馆、13个市级档案馆、29个县(市、区)档案馆,涉及178个全宗,14568卷,92133件,847176页;解放战争时期档案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主体,数量最多,涵盖范围最广。

图表2 山东省红色档案时间分布情况统计

二、档案馆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始终高度重视立足档案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工作,主要在红色档案资政襄政、公布、接收征集、开发利用、发挥教育基地功能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动服务,积极发挥红色档案资政襄政作用

2018年3月,山东省档案馆利用红色档案编报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档案资政参考》三期,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常委、秘书长王清宪做出批示。刘家义书记对档案部门编写资政参考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专门把做好档案资政参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提出来,要求档案部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长期坚持下去,并对做好档案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等提出明确要求。省档案馆坚决予以贯彻落实,组织召开全省档案资政参考编纂工作座谈会,建立全省编报“一盘棋”机制,推动全省档案资政参考工作遍地开花。仅2018年9月至今,省档案馆编报8期《档案资政参考》,14个市档案馆编报了25期富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政参考》,档案资政襄政作用得到加强。

(二)找准节点,积极依托红色档案主动发声亮剑

近年来,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围绕重大纪念日、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找准关键节点,采取档案公布、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与报纸媒体开办专栏等形式积极利用红色档案主动发声亮剑。最典型的是省档案馆在日本无条件投降日、“九·一八事变”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先后举办日本战犯山东罪行档案公布、“齐鲁烽火——档案里的山东抗战”、革命烈士追思厅、“国家公祭日——山东十七市联动”、日本战犯山东罪行笔供、抗日英烈追思厅等档案公布“六部曲”,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有力回击了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丑恶言行,有效配合了对日外交斗争大局。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主要新闻媒体累计报道5万多条。近五年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找准节点,利用红色档案,积极讲好红色故事,与报刊杂志合作办专栏、专刊220余个,档案系统官方网站制作红色专题350余个,通过报纸、杂志、官方微信平台、官方微博等发表讲述红色故事、解读档案文章1500余篇,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形成一定宣传声势。

(三)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红色档案接收征集工作

近年来,全省各级国家档案馆积极开展红色档案接收征集工作,把散存在各机关、部门、个人与国外的红色档案,通过接收、复制、交换、捐赠、有偿转让等方式收进档案馆。山东省档案馆赴十几个省征集到山东干部南下档案900余件,成为全国馆藏南下档案最系统、最全面的档案馆,依托丰富档案出版图书3种,拍摄专题片1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市级档案馆中,济南市档案馆开展的“档案里的硝烟——济南抗战记忆”档案征集活动,枣庄市档案馆开展的铁道游击队档案征集活动,烟台市档案馆开展的“胶东红色文化”档案征集活动、红色收藏家档案捐赠活动、老党员和老将军口述档案征集活动等都卓有成效;县(市、区)档案馆中,临朐县档案馆联合市县两级五个部门开展“红色记忆·口述档案”征集活动,在市、县电视台制作播出25集访谈节目,其中2集被“学习强国”APP山东学习平台采用。

(四)规范用心,积极做好红色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近年来,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以服务群众为己任,用心用情,注重规范,优化流程,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山东省档案馆在全省档案系统组织开展档案利用“最佳服务窗口”和“最佳服务明星”创建活动,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近五年来接待查询利用人次一直呈上升趋势,总计人次近百万。(见图表3)。各级各部门及各界人士开展的与“红色”相关的学术研究、修史编志、举办展览、制作专题片等几乎都要到档案馆查阅红色档案。在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筹建过程中,相关展厅所用档案近一半来源于山东省档案馆馆藏红色档案,加之其他档案馆也积极提供相关档案,为发挥基地作用,弘扬沂蒙精神做出了一定贡献。青岛市档案馆已经实现与省档案馆、青岛各区市档案馆、上海浦东档案馆间的红色档案共享和联动查阅服务。

(五)依托展览,积极发挥档案馆教育基地功能

近年来,全省各级国家档案馆,举办展览两千余次,数量极其可观且地方特色鲜明,近80万人次参观展览(见图表4)。从统计数据看,2015年举办展览数有760个之多,2016年以后展览数量虽逐年下降,但参观人数却逐年上升,说明展览的质量有所提高,吸引力逐渐增强,充分发挥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作用。

近日,山东省档案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文献展开展,为山东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学习平台和载体;2015年山东省档案馆举办山东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展览,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省政协主席刘伟和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体到省档案馆参观,开展三个月先后有40位在职副省级领导,320多个单位370多批次逾2万人前来参观,获得媒体广泛关注;2017年山东省档案馆举办“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专题展览,成为贯彻落实省委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创新载体。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省政协主席刘伟等省领导到馆参观展览,先后有330个单位近13000人参观展览,10余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持续性、全方位的报道;济南市举办“济南档案精品图片展”,观众累计超过12万人次;滨州市组织开展档案馆里过“六一”主题活动,德州市举办公益性档案夏令营活动,都取得不错效果。

(六)深入挖掘,积极推进红色档案资源开发

近年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在出版图书,与媒体合作办节目、拍专题片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在图书出版方面,2014—2018年共有362种公开出版物发行。2015年有95种出版物,属较多年份,其他年份保持在60多种,数量较为稳定(见图表5),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红色档案文化精品:由山东省档案馆牵头编纂的《抗战档案史料汇编(山东卷)》为国家档案局在全国部署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山东样本;山东省档案馆联合各市档案馆编纂的《山东档案精品集》(1-18)系统梳理了各级档案馆所存红色档案精品情况;山东省档案馆编《图说山东抗战》出版后参加2015年北京国际书展被列为全国重点推荐图书;东营市档案馆编《清河平原的记忆》被评为东营市第二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在摄制专题片方面,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积极进行了尝试,影响较大的有:2014年山东省档案馆与山东电视台合作拍摄的电视栏目《山东往事》荣获“山东广播电视大奖十佳栏目奖”第一名;2016年山东省档案馆与山东电视台联合推出25集系列专栏“档案中的山东抗战”;2017年山东省档案馆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纪录片《人民的选择——革命战争时代的山东支前》,在山东卫视、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青岛市档案馆与青岛电视台合作拍摄《抗战岁月·青岛记忆》《青岛密码》两部抗战专题片,社会反响不错。

三、档案馆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些成效,但与新形势下党中央的要求相比,与省委“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相比,与档案馆的光荣使命和资源优势相比,所做还很不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

(一)在“收”方面,红色档案还需应收尽收

红色档案因其原始性、年代久远性、稀有性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我省各级档案馆保存的红色档案多为各级党政军群建设档案,很多特色档案、个人档案等还散落在各处或各人手中,没有做到“能收尽收”,更远没有做到“应收尽收”。在与山东省档案馆处室人员的座谈中,在红色档案征集工作上,40%的人认为征集的红色档案完整性差且类型单一;60%的人认为征集方式方法有待创新;60%的人认为公众的档案意识薄弱;40%的人认为口述档案亟待征集;80%的人认为由于红色档案价值高,无偿捐赠情况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县(市、区)档案馆存在征集经费不足的问题。

(二)在“管”方面,红色资源还需强力整合

在红色档案的管理方面,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发现,部分档案馆对红色档案家底还不是很清楚,档案还没有完全数字化;馆际间单打独斗较多,合作和交流不够,全省的红色档案信息系统需进一步整合,红色档案资源还未完全实现共享,存在 “信息孤岛”现象,既导致了查阅人员在获取信息时存在缺漏不全、需要多跑路等问题,同时也造成馆际之间行政资源的浪费;红色档案还未完全实现“双套”管理,异地备份,档案信息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三)在“用”方面,红色档案还需深度开发

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发现,红色档案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档案资政参考》编报工作还未全面铺开,其选题策划、编纂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在红色档案利用服务方面。未实现“一站式”查询利用,对用户体验和需求研究不够,反馈不够;三是在发挥档案馆教育基地功能方面。流动展、网上展、联合办展和走出去办展等开展的不够。部分展览质量不高,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不够,体验性、互动性项目少,展览的社会吸引力有待加强;四是在红色档案文化的开发方面。重大红色文化工程项目少,项目带动能力弱。编的多,研的少。传统出版物多,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编研的少。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少。

(四)在“宣传”方面,红色文化还需大力弘扬

红色档案文化宣传影响力不深、持续性不够、辐射面不广等问题还广泛存在。一是档案宣传策划能力待加强。对红色档案文化宣传规律和特点,探索研究不够。被动跟随宣传多,主动策划宣传少。个案宣传多,整体策划宣传少;二是在宣传节点的掌握上,在配合重点、契合热点、找准鼓点方面还需下力气;三是借势借力做得不够。档案系统内宣传多,系统外宣传少。档案部门单独宣传多,与其他业务部门联动宣传少。运用传统方法宣传多,采取创新方式宣传少。

四、档案馆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对策措施

根据中央相关指示精神和省委相关安排部署,结合调研情况,对档案馆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一)收好管好红色档案,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基础

把红色档案收好管好,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水之源泉”“木之根本”,必须扎实抓好。

1.加大红色档案征集工作力度。一是加大对红色档案征集工作重视力度。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方面加强顶层制度设计,解决基层缺钱缺人的问题;二是广泛撒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强征集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档案意识,调动公众积极性,取得社会各界对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的支持,长期向全社会征集红色档案。重点红色档案要做到长期规划与专题征集相结合,多渠道进行重点突破;三是创新征集路径。要从后台到前台,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运用多媒体开展档案征集;四是开展口述访谈活动。抢救性征集老党员、老干部口述档案,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生动教材。

2.加强红色档案保管保护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整改落实,全力补齐全省县级档案馆建设短板;二是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库房均采用先进的消防设施、温湿度调控设施、防盗报警设施、安全监控设施和符合规范要求的档案装具,为红色档案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三是深入推进红色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继续开展全省修裱技术实操培训,培养修裱人才。要列出专门经费,专款专用,对破损红色档案进行修裱,确保红色档案齐全完整。

3.加快信息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把“抓整合、促共享”作为管好红色档案的重要抓手。一是对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的红色档案资料进行摸底清查,对红色档案和红色期刊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建设全省红色档案数据库;二是积极争取省委宣传部项目支持,协调党史研究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整合全省红色档案资源,依托山东省档案目录中心,建立全省红色档案信息资料目录共享平台;三是进一步发挥山东省电子文件(档案)容灾备份中心作用,为全省红色档案数据提供备份服务,确保全省红色档案信息安全。

(二)开发好利用好红色档案,助推红色文化大繁荣

“用”是红色档案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服务大局、利用服务、展览展示、编研开发等,合力打造富有山东特色的红色档案文化品牌,助推红色文化大繁荣。

1.找准切入点,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是发挥档案资政襄政作用。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从档案中的初心使命、重要红色历史、重大红色事件、弘扬沂蒙精神等方面进行选题策划,打造档案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优质高效的档案资政参考品牌;二是围绕党委政府重大纪念日、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找准切入点,积极利用红色档案主动发声。目前,全省上下都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部门就可以通过公布档案、解读档案、举办展览、策划专栏、拍摄记录片、开办电视栏目等形式实现主题教育与红色档案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

2.实现“一站式”,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一是依托全省红色档案数据库和利用服务平台,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统筹联动,实现“一站式”查询利用,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二是对利用者需求、体验、利用效果等进行研究,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为系统化、全方位、多角度的档案利用服务提供借鉴;三是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档案利用“最佳服务窗口”和“最佳服务明星”创建活动,提升窗口服务水平,打造档案利用服务品牌。

3.增强吸引力,发挥档案馆教育基地功能。一是将已办展览利用好。协调全省各级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联动展览活动。充分利用“红色影像”“光辉历程”“三严三实”“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等主题展览,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多点铺开,发挥档案馆教育基地作用;二是提升展览质量。各级档案馆举办展览要根据红色档案情况,突出地方特色,提升策划及办展能力,做到精雕细琢,推出精品;三是拓宽办展形式。既要举办固定陈列展,又要结合时事举办专题展、流动展、网上展,采用联合办展和走出去办展等形式扩大受众面,提升影响力;四是创新展览展示手段,有条件的档案馆可应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增加体验性、互动性项目,增强展览的社会吸引力。

4.采取多形式,开发红色文化精品力作。一是实施重大红色文化开发工程。要融入系统工程,做好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山东卷)的统筹指导及编纂工作,力争用10年时间,将各级档案馆馆藏抗日战争档案影印出版。山东省档案馆从2019年开始实施山东革命历史档案文献出版10年工程,持之以恒开展馆藏档案的汇编研究,努力把省档案馆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二是打造红色档案文化品牌。各级档案馆要树立品牌意识,需求意识、特色意识,积极开展红色档案编研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红色档案文化品牌;三是开发红色档案文创产品。与从事红色文创产品研发的企业主动对接,表达个性需求,集思广益,设计更多有档案特色、地域元素的红色档案文创产品。

(三)用活用好宣传媒体,扩大红色档案文化影响力

实干与宣传并重。有时候“酒好也怕巷子深”。掌握宣传之道,用好宣传之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档案文化教育功效,更好地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更好地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吸引力。

1.增强宣传意识,做好宣传策划。一要增强宣传意识。把红色档案文化宣传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强化人财物的保障,建立大宣传工作机制,为做好宣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二是讲好红色故事。前不久央视热播的《信·中国》展现了46封共产党人的书信,以一方舞台、一封书信、一段讲述、一次诉说,再现了理想的光辉与信仰的力量。我们要学习这种方式,增强宣传策划能力,把档案展览成果、编研成果、专题栏目等用百姓语言讲述、以艺术方式表现、借技术手段呈现红色故事,有力推动红色档案文化“上报纸”“上广播”“上舞台”“上荧屏”。三是重大选题提前策划。对可预测的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做好选题策划,要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预热,打好提前量。

2.找好关键节点,形成引爆效应。一是找准时机。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重要节庆活动为契机,要总结连续在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中成功演奏档案公布“六部曲”的经验,强化时效性意识,增强敏锐性、前瞻性,对党委政府工作重点、社会热点提高预判能力,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节点能够发声亮剑;二是善打“组合拳”。档案展览、编研出版、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平台,不同的载体面向的人群不一样,宣传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也要因时因势因人而异。要策划不同的宣传内容,在不同的载体打出“组合拳”,扩大宣传面;三是打好“整体战”。加强档案系统内部的部门横向与馆际纵向的联合与协作,重视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协作,确定好主题,集体发声,整体亮相,通过长篇幅的集中报道或者长周期的持续报道,唱好大合唱,使宣传效果叠加、累积,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感染力、渗透力。

3.善于借船出海,用好宣传媒体。一是巩固业内传统媒体。在档案系统专报专刊及官方网站宣传中走在前列,锁定系统受众,提升山东红色档案文化在档案系统的影响力;二是借助大众传媒。与当地电视、报刊、网络媒体加强合作,加大对红色档案文化的宣传报道力度,长期跟进活动,定期专版专片宣传,面向社会大众群体,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辐射面;三是用活自媒体。积极建设亲民的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于一体的自媒体平台,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现代传播元素,聚焦公众关注点和兴趣点进行推送,实现对大众人群红色文化的深度渗透。

猜你喜欢

档案馆山东省山东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太原市档案馆牵手百年胡氏荣茶共寻文化脉络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山东省即墨市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