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视角下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2019-11-12李绍啟

鸭绿江 2019年22期
关键词:聚集地临沧市传播方式

李绍啟

近年来旅游需求呈现井喷状态的同时游客出游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走马观花式到现在的主动积极参与,特别是与当地民俗文化有关的物品和节日是游客最喜欢体验和参与的项目,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象脚鼓制作技艺的传承现状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临沧市的9个乡镇,西双版纳自治州,德宏自治州等傣族主要聚集地,制作象脚鼓的历史约五百多年。其中代表性人物有临沧市青华村的俸传诗、德宏自治州线波喊亮等人。现存的制鼓人多为老一辈,年轻一辈基本上没有人继承这项技艺。

2011年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被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象脚鼓的制作技艺在近几年来获得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开始获得了一定的好转,但是其依然面临失传的困境。

二、象脚鼓制作技艺的传承困境

1.传承人缺失

象脚鼓的现存传承人数量已经不多,云南境内的傣族各聚集地擅长制作象脚鼓的民间手工艺人数量不足百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减少,加上现在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世代困扰着家乡发展的大山,在大山外开始了新的生活。而留在家乡的年轻人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这项传统的手工艺视而不见,不愿意去学习这一份属于本民族的文化。

所以可能随着这批手工艺人的消逝,象脚鼓这项传承技艺的手工制作办法将沉淀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2.市场困境

象脚鼓在傣文化中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地位,其作为一种小众乐器相对主流乐器来说流传的范围较小,在加上其制作的难度较大和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获取收入方面往往与其所付出的汗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而又因为其独特性,让其主要在云南、缅甸等有较多傣族生存活动的地方进行销售,造成了其市场销售空间狭小,进一步限制了象脚鼓的发展与传承。

3.传播方式单一

象脚鼓制作的传播方式较为单一,其传播的范围也紧紧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的范围之内小范围的传播,传播方式为师傅带徒弟,现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上也流传有其制作的方式但是并没有其精髓,所以象脚鼓制作还是延续着师傅带徒弟的传播形式。

三、象脚鼓的保护传承策略

1.政策扶持

由政府牵头组织进行,并充分发挥政府自身的功能,给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在各个方面进行大力支持。通过政策引导,使更多的傣族人参与到制作中去,同时,加大对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宣传,加强人们对保护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发挥出属于自己的光和热。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寻找新的市场,使其可以为人们带来新的财富。让其焕发新的活力。

2.传承人的培养

通过和高校进行合作,开展宣传类的课程,吸引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并组织相关的社团,由非遗传承人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学校相关社团进行指导交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年人返回家乡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积极安排各傣族聚集城市的象脚鼓手工艺人进行交流与学习,使各地的象脚鼓制作流派相互吸收完善。使其更加有利于传承人的培养。

扩宽传播渠道,改变其传播方式的单一性,通过媒体的网络平台,可以进行网上的一个教学传播,把每一个步骤都完完整整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传承人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建设文化小镇或博物馆

通过建设文化小镇来吸引游客来参观为象脚鼓找寻新的市场,增加其传承人的生活收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象脚鼓的制作中去。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可以使旅客认识和接触到最原生态的傣族文化,推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认同。

建设博物馆可以更好的向外宣传和保存象脚鼓的制作流程和宝贵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视频资料等,并更加容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保护传承机制,推动象脚鼓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研究,同时也可以留下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小结

象脚鼓制作技艺与傣族这一个民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渊源。这门历史悠久宝贵的传统技艺其中蕴含着傣族无数先辈的大量心血与汗水。但在现代文明技术的革新中慢慢被机械文明代替,这是一件非常值得惋惜的事。但是现在通过建立科学的保护对策,使之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起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悠远流长的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聚集地临沧市传播方式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招财猫聚集地(环球360)
“车粉儿”聚集地——探访彼得森汽车博物馆
坚守教育的美好——临沧市临翔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世良访谈
Killer App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