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艺谋目标是一直拍好电影

2019-11-12采访哈莉鲲

东方电影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张艺谋尝试创作

采访、文 / 哈莉鲲

张艺谋导演在今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获得了东西方交流成就奖,颁奖时对张艺谋导演生涯的回顾短片中,有两部重要影片的片段,一部是80 年代由他主演的《老井》,另一部是90 年代由他执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巧合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是在山西拍摄,尤其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取景地乔家大院,更是距离平遥不过40 公里的路程。

创新,是他性格使然

正如张艺谋在《老井》中扮演的孙旺泉,他枯瘦如柴的身体背负着超出身体负荷的石板在山路上行走,这几乎成了中国电影发展上的一个隐喻,就是每个中国的艺术家、创作者都是在负重前行。

从张艺谋导演的职业生涯可见一斑,20 世纪80 年代他开始从事电影工作,从摄影师到演员再到导演、编剧、制片人……这样一个迄今长达30 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依然坚持在不同的时期尝试电影不同的可能性,不仅让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立足,更是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格局,让中国电影有崭新的时代代表。

因为张艺谋青年时的经历,他们这一代人总觉得不能虚度光阴,所以也造就了他身上“中国最忙碌导演”的符号,几乎每年都想拍新电影,如果一年中没有一个新电影项目在运作,就会觉得自己在虚度光阴。

拍电影,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总想要把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叙述方法用电影的方式表达给大家。直到现在,拍一部好电影依然是他心中最有吸引力的目标。如今,对他来说,拍电影早已是家常便饭,手到擒来,但想要拍出真正的好电影却越来越难,所以“好电影”也越发成了他心中非常神圣的词汇。

当然,每个人心目中对“好电影”的评判标准不同,但张艺谋总要用一个最高的、最全方位的“好”标准来对比自己,找出缺点,希望能继续进步。

#张艺谋在平遥

#电影《英雄》剧照

#电影《影》剧照

他总结自己的性格,一直以来都是希望“语不惊人死不休”,总是想有创新,在方方面面都表现出独特性,所以到今天为止,他都很愿意尝试不同风格的作品,跟不同的团队合作。有时候创新会体现在一种不顾一切的勇气中,尤其在当下,创新变得更加艰难。

当年他在导演处女作《红高粱》时,就想要不留后路的创新,创新到“极端”,无论是画面色彩、音乐,还是整体感觉。作曲家赵季平最早给《红高粱》配的音乐是用一把唢呐演奏的,但张艺谋觉得不过瘾,愣是要用几十把唢呐放一起吹。他说服赵季平:“咱就要吵”,所以最后电影中就是四十几把唢呐齐吹,像是一种很刺耳的呐喊,对影片的情感的烘托也更有力,就是要这种观众在之前的观影经历中未曾体验过的感觉。

欲成高票房,先挨得住骂

在《红高粱》之后,张艺谋立刻想要尝试与之完全不同的一种创作类型,也就是在当时还没有成型的所谓“商业电影”《代号美洲豹》。这部电影在当年来看算不上成功,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没有普遍的“娱乐化”,甚至连“娱乐”这个词都没有,电影或者其他形式的创作都要有深刻的内涵和思考。所以那部理念超前的电影一出来,评论界一片骂声,觉得商业电影没有思想,对张艺谋拍这样的影片很失望。许多年以来,张艺谋还会因为那部影片的影响而感觉“很没面子”,所以多少年都对此事只字不提。但如今的他,再想起来这部影片时,也客观了许多。影片中的画面语言,与手持摄影机、照片、字幕多元素的配合,加以快速剪接的方式,到现在看起来也觉得很时髦。

《英雄》的出现在那时也是一种“破天荒”的尝试与创新,虽然在张艺谋看来那完全是“无心插柳”。张艺谋一直很喜欢武侠小说,也跟许多男生一样,幻想着做武艺高强的英雄,仗剑走天涯,所以拍一部武侠电影,也是他一直以来所期待的。

本来《英雄》的剧本创作都已基本成型,就是改编讲述荆轲刺秦王这个传统故事,可那时候《卧虎藏龙》突然横空出世、石破天惊,让张艺谋和团队里的人都很沮丧:“咱还拍吗?人家这么成功了,咱现在拍怎么都是跟风,多没面子。”那时,张艺谋差一点放弃《英雄》的拍摄。

是制片人江志强劝他一定要拍,因为江老板刚好是《卧虎藏龙》的发行,他觉得现在武侠片的市场很好,所以劝张艺谋一定要拍下去。原本张艺谋当年的拍摄计划还是把这部电影当作“文艺片”来拍,有着像《罗生门》四段式、五段式那样的结构,讨论一个永远说不清楚的问题:该不该杀,天下是什么?完全是文艺片的主题方向。

但江老板很有商业眼光,向张艺谋推荐了梁朝伟、张曼玉、李连杰,连配角都给他找来了陈道明、甄子丹。张艺谋原本都不敢相信这些“大咖”都能来参演,但事实就是他们都来了。这个阵容是当时中国电影史上史无前例的。不仅如此,在拍摄中的美术、服化道等其他方面,江老板也都非常舍得花钱,请来了各行各业的顶级专家助阵,共同打造了这样一部超豪华阵容的大场面大制作影片。

#电影《英雄》工作照

在创作和拍摄风格上,张艺谋还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去拍,第一次拍动作片的他,尽量在动作表达上体现出一些中国文化的风韵,就像诗词一样,拍出风花雪月,一滴水、一片树叶、一支箭等等,都是张艺谋想要传达出的一种东方美感。

他怎么也没料到,《英雄》竟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大片”,开启了商业大片时代。当年中国全年总票房仅有8 亿多,而2.5 亿票房的《英雄》一下子就占据了其中四分之一,实属中国电影市场的“破天荒”。然而,随着高票房一起到来的还有数不尽的骂声和批评,说这部影片意识形态、价值观、思想都有问题,这让张艺谋感到了沮丧。

电影的创作过程早成了张艺谋导演生命的一部分。他常常开玩笑自嘲说:“像我们这些人啥也干不了,就只会拍电影。”那不是一种简单的追逐名利,而是发自心底的喜欢与依赖。

今天的电影发展更加开放多元,观众也更能容纳各种文化各种形态下的电影文化,如今的电影多数以“票房论成败”,张艺谋也不那么轻易就被负面评论所影响,拍电影还要继续,拍创新的好电影更要继续。

TALK 对话张艺谋

Q:近几年,您又在创作哪些不同的影片?

A: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我会有三部电影,《一秒钟》是我自己的一个青春记忆,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是我自己的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在这之后是《坚如磐石》,现在也拍完了,准备送审,我自己很喜欢,它是一个独特的警匪片,是我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我称它为硬警匪;今年年底我准备拍《悬崖之上》,我很希望拍出真正的冰天雪地,那种冬季的感觉。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故事有很大的悬疑感。

Q: 这么多作品几乎同时创作进行,对它们的选择和投入时间会有怎样的不同?

A:快和慢不是自己控制的,也不是想快就快的。我是赶上了,这几个剧本我一看还行,就开始了。《一秒钟》是我自己写的剧本,《悬崖之上》和《坚如磐石》都是别的公司拿给我的,我一看还不错,然后迅速调整,可能三个月、半年,就可以建组拍摄了。也是因为赶在一起了,我就都赶紧拍,反正只要是我看中了的剧本,迅速地调整就可以拍。如果慢下来的话,可能是因为剧本需要磨个两三年、三四年的,这样的情况也有,坦率地说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是碰上一个好剧本是很难的。所以,只要身体好,时间允许,我是愿意拼命工作的人,我就是喜欢拍电影。当然有很多导演自编自导,十年磨一剑,也没问题。但是我这个人闲不住,你让我十年磨一剑可能我没那么深刻,我就希望快拍。我觉得做导演最幸福的就是碰到一个好剧本,你稍做调整就能拍,最不耽误时间。

Q:这么快节奏的创作,会不会影响内容的打磨?

A:我现在的身份是职业导演,我们是用画面、用节奏、用电影语言讲故事的人,我们不是作家,虽然可以拍作者电影,但我们不是纯粹和典型意义上的作家,我们是另一种思维,一种形象思维。如果一个职业导演,大部分时间自编自导,那节奏会慢,应该发挥我们的强项,给我们提供好剧本,这样我就可以多拍几部电影。所以,你们知道中国现在最缺什么吗?我觉得最缺好编剧。真的,先天的问题,不成熟,其实我们有很多非常好的年轻导演,一代一代地成长,但我们最缺的是好编剧。

Q:为什么会缺好编剧?

A:现在因为市场好,电影数量高,再加上各个公司都在抢人,就连刚毕业的都签完了,根本找不着人,或者来了给你写两稿就走,没时间奉陪。基本上很难拿到一个好剧本,或者磨出一个好剧本了。其实很多导演精力很旺盛,有使不完的劲,有无数的冲动和愿望,就是希望碰到一个好剧本。我自己的创作是我愿意去碰剧本,不想去想一个东西,除了像《一秒钟》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一个小故事,我自己很快就把它写出来,还请了一个编剧帮忙。大部分时间就像逛商店,就是盲目地浏览,好比在网上看到一个东西觉得不错,价格也还可以,就把它买了,这就是我们导演的想法,看到一个东西不错,就拍了。我觉得这样子更自由,更有随意感,也更感性。让喜欢排在第一位,而不是处心积虑地安排自己,给自己弄一条路,不是的,就是随心所欲地去碰撞生活,让它给你一些启发和灵感,所以希望年轻的编剧们写出好剧本来给我们。

Q:所以您会一直坚持不断地拍、不断地挑战自己?

A:我尽量尝试让我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姿态。我很喜欢去挑战新的东西,有时候我觉得尝试不同的故事就像你在经历不同的人生一样,因为导演做一部作品,就是要根据那个故事的背景去补充很多知识,要了解很多细节,才可以做好那个电影。所以拍摄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时代背景对导演是特别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像《坚如磐石》是很都市、很冷峻的一种现实主义风格,画面也很独特;像年底拍的这个(《悬崖之上》)是一更新的谍战片,我很希望能在冰天雪地的一种氛围中去强调人和人的情感、人与人的关系,会有一种剑拔弩张的悬疑去体现人性的魅力。所以每一部电影都会不同,除了画面感觉,更重要的不同就是故事,是故事所传递出来的那种氛围和感觉不一样。人和人的故事是电影不变的主题,但是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氛围中,人性的方方面面也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轨道来,所以这就是关于讲“人的故事”的一种永远不能重复的独特性,也是吸引我拍电影的最主要的地方。

Q:对当下年轻导演的创作发展有怎样的看法?

A:每一个导演心中总是有一团燃烧的火,其实很多电影拍出来无人问津,连一日游、两日游都达不到,很多年轻导演不断地遭受挫折,但是他们心中的那团火不会熄灭,这就是电影。我觉得现在的年轻导演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中国电影的发展也特别需要更多的年轻导演,包括年轻的创作者、观众,因为电影是年轻的艺术,看电影的主要是年轻观众,所以很高兴看到年轻的观众和年轻的创作者形成了中国电影真正的中坚力量,中国电影很有希望。我们不仅要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更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电影强国,为人类奉献非常好的电影,希望这一天能早一点来。

#张艺谋在平遥

猜你喜欢

张艺谋尝试创作
Jazz
70岁那年会在干什么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张艺谋的抠门
张艺谋归去来兮
尝试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