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一句赞美,分量太轻

2019-11-12任美福

娘子关 2019年6期
关键词:烈士陵园陵园烈士

任美福

我把厚厚的长长的一叠文稿,一口气读完。如同当年看《太行丰碑》被感动被震撼的情景一样,我又一次被感动,被震撼了。

《追寻在太行山上》,十万多字,字字浸透了对太行抗日英烈的深情缅怀,在灵魂深处爆发出对今人、对后人的呼唤!而这个呼唤,来自一个退休老人义无反顾的壮行!他拼了生命的极限力量,用非凡的意志,战胜了自己衰老病弱的身体,战胜了跋山涉水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去追寻、去记录并唤醒人们珍惜和守护烈士们用生命凝练铸就的这份不朽的精神遗产。我怎么也觉得我笔下的文字是这样的苍白,难以写出他的可敬可爱,更难以写出我又一次被感动的心情。只觉得,我有好多话要说!

评梅女子文学社的女作家们,用深情的笔,褒扬他,赞美他。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苑桂生,他的精神已经和先烈的精神融为一体了。而评梅女子文学社的社员们,她们的文章写得真好,同样是因为,她们有着敬仰先烈的情怀,她们为老苑的精神而感动,她们有着崇尚英雄的精神世界。

当我看了苑桂生老人5年里长达两个万里长征的行程日记、看了他给市政府写的兴建娘子关保卫战纪念碑的建议信、看了他给国家民政部写的建议国家烈士公祭制度的呼唤信以及给全市青年朋友的一份公开信后,我的面前升腾起一个庄严、高大的形象!我对烈士肃然起敬,我对珍藏这份记忆的人,一样的肃然起敬!太行山上的英烈,永远的丰碑,伟大的精神!而老苑,他的精神也在其中!

我为烈士欣慰,为老苑的义举感动。

这种精神,这份责任,怎一个“赞”字了得?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觉得,说一句赞美,太轻太轻……

想起了从小至今的革命烈士情结,许多的回忆,涌动在内心深处的感情,都因老苑的壮举牵动出来。管不住自己的眼睛,潮湿,模糊,流淌……

我初得知老苑出版《太行丰碑》并了解了他的英雄壮举,是在他出版了《太行丰碑》几年之后。当时,我迫不及待地问他要来了这本书,一夜看完,一夜惊叹着,感动着。我随着他追寻太行抗日英烈的路线、记录,感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震荡。

这里,必须写出的一个情节是,我迫不及待地要在书里面寻找位于我的故乡的一个烈士陵园——昔阳县西寨乡庄窝烈士陵园。因为,那里面凝结着昔西县人民在血与火年代里的抗日悲壮史,也嵌入了一代人追寻烈士精神的记忆。

啊,我找到了!感谢苑桂生老人,把它记录进来了。

凝视着这个烈士陵园的照片,感慨万千。照片上,1968年重修的纪念碑已经斑驳不清。这个陵园是1945年初建,历经70 多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在我心里,保存着从儿时至今对这个烈士陵园一幕幕情景的记忆,也珍藏着在我出生之前它就发生过的许多故事。

在这里,我必须叙述一下这个烈士陵园的今昔故事及变迁。虽然,它只是苑桂生千寻烈士遗迹之一,但它是一个缩影。写出它来,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苑桂生,他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庄窝村北边那一块依山傍水的小盆地里,长眠着昔西县军民抗日战争牺牲的烈士127 名。有中共昔西县委牺牲的10 人,昔西县政府牺牲的16 人,昔西救联会牺牲的3人,子弟兵太行第二军分区昔西县区基干队牺牲的24人,第二十八团牺牲的47人,平昔寿独立营牺牲的10 人,武工二队牺牲的4人,第三十团马坊战役死难烈士13 人。他们,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清澈的潇河水由南向北潺潺流过,对面高峻挺秀的群山,山势是那样的秀丽奇特。2004年,我再次去凭吊时,一位老人如数家珍地把当年建烈士陵园的情景生动地讲述给我,陵址是当时太行二分区和昔西的党政领导亲自选定的风水宝地。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能将逝去岁月的血与火、泪与仇的痛史生动形象地讲出来了。

有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昔西地处太行军区第二分区的腹地,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敌我斗争“晴雨表”。从日本鬼子铁蹄1937年10月30日踏进昔阳那天起,昔阳人民8年抗战,昔西县委、抗日县政府所处的环境最凶险、所经历的斗争最残酷。在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他们能生存下来、坚持斗争,直至取得最后胜利是一大奇迹。昔西是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在战争中受到重创的日寇以百倍的疯狂向我昔西革命根据地反扑,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企图扼杀昔西抗日革命政权。日寇的“扫荡”与我军民的“反扫荡”斗争在昔西形成“拉锯式”态势,达到了白热化,昔西的党政机关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和破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人民群众承受了空前的灾难。1940年9月10日,日本鬼子血洗昔西柳林背村,机枪屠杀群众64 人,山坡上尸体横陈,血流成河。当年12月7日又在临村堡沟村地道里残杀群众30人,被砍去头颅的母亲怀里还抱着被砍去头的婴儿……1941年5月17日,敌人偷袭昔西县委、抗日县政府驻地卷峪沟村,有50 多名革命同志遇难;同年12月9日,昔阳、和顺等据点的敌人合围我昔西抗日县政府驻地东五川村,又有多名革命干部牺牲或被捕。据统计,仅1941年5月至11月就有300余名军人、干部、群众惨遭杀害。1942年5月4日,昔阳、和顺等七个据点的敌人,在汉奸的勾引下兵分六路向昔西县委、抗日县政府临时驻地大东足、七截合击,县长李之实等六名军政干部在这次事件中壮烈牺牲。还有发生在1941年与1942年冬春之交的二十八团东五川突围战中壮烈殉国的英烈数百人;三次攻打马坊据点的战役中牺牲的英烈数十人。在历次战斗和遭袭事件中,太行二分区和昔西党政军领导亲眼看见自己的同志和战友倒在敌人的枪弹和屠刀下,心中留下无限的伤痛和仇恨。为这些以身殉国的英烈们筹建一个安身之处是他们当时的一大心愿。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对日发起攻势作战,抗日形势在全局上发生了有利于我们的变化。昔西县委为全面反攻奠定思想和物质基础,结合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在群众中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十二月上旬,昔西县委、抗日县政府在闹林沟召开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庄窝村附近为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死难烈士修建烈士陵园。根据会议要求,县委书记张国震为烈士墓撰写了碑文。会后开始筹建动工。1945年8月9日,昔西县委、抗日县政府在庄窝召开群众大会(也称万人反攻动员大会),庆祝烈士陵园落成。副县长李富五主持大会,县委书记张国震做大会报告。在烈士墓前立起纪念碑,各界群众敬献了花圈、挽幛。公祭大会上群情激愤、口号震天,有的痛哭流涕控诉日寇滔天罪行,有的慷慨陈词表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心。从此以后,每年的八月份,当地人民群众都要举行盛大集会,缅怀祭奠为抗战胜利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纪念昔阳解放。

1945年建造时,名称是“庄窝抗日死难烈士墓”,因烈士的就义情景十分惨烈,很长的岁月,人们都称它是“血泪墓”。最西端从南到北依次一字形排列着三个公墓,分别是“昔西死难同胞之公墓”“昔西对敌斗争中党政军民干部人员死难烈士之公墓”和“革命烈士三李、三烈之公墓”。墓前立有主碑两通,一通石碑镌刻着昔西县委原书记张国震撰写的碑文,另一通石碑镌刻着一百二十七位烈士的英名。朴素大方、高大庄严的大门墙垛上镌刻着张国震撰写的门联:“血染少山留痛史,泪倾漳河悼英魂。”大门两旁的照壁上分别镌刻着太行第二军分区的领导陶鲁笳的题词:“匆匆四年又一春,若度关山已见明;不问血债有多少,清水不灭恨长存。”赖若愚的题词:“千秋义气死犹生,壮志未酬恨怎平;慰我同胞泉下待,行看血债快能清。”原有宗的题词:“忠勇捐躯立奇功,燃烧五万复仇心;平灭魔鬼偿血债,愿以清水祭英魂。”

筹建陵园时,材料缺乏,当地老百姓拆了庙,修了陵园。他们感受到了,拯救他们于生死线上的,是这些勇于牺牲的人,而不是庙里的泥胎。

值得历史记载,值得庆幸、怀念的是,曾经的岁月里,烈士陵园大门东部后来扩建成一所庄窝血泪墓农业中学。1958年,西寨公社在陵园东院的南北修建了十五间南房、十五间北房,1965年,在界墙处增修了两栋西房,与陵园一墙之隔,办起了农业中学,逐步形成一个肃穆静雅,风景秀丽的校园。来自全公社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在这个校园用朗朗的读书声陪伴着长眠在地下的烈士们英魂不孤独。一批毕业一批又入学,校园里,一群又一群“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那个时期,那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真是耳濡目染。

校园里修筑了戏台,每年的8月13日烈士殉难日,在陵园外的校园戏台上唱戏三天,成为当地的一项传统民俗。县委、县革委、西寨公社党委革委、县剧团,一定要在唱戏第一天举行隆重的向烈士献花仪式。人头攒动,盛况壮观,学生们组成护陵队,插着牌子“看戏的同志莫踩花”,那么拥挤的看戏人,竟然踩不坏一朵为烈士种的花!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氛围,所有的人都在感受着敬仰烈士的教育,九泉之下的烈士们是欣慰的,他们不孤独,他们的英灵没有死亡!

1968年,一个当年与烈士们同生死共患难的老革命到庄窝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地下的战友们,当他看到荒草萋萋上的墓碑陈设依然那么陈旧,伤心了。战争年代,我们没有钱为烈士们修得好一点,新中国成立多年了依然如此寒微!他向县委提出了意见。昔阳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很重视,当即拨下维修专款维修烈士陵。当时我哥哥正在庄窝中学读初中,他和几个同学一个秋假没回家,给河南工匠孟师傅当小工,参加了全程维修劳动,对陵园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建。重新撰写了碑文,修筑了四棱柱体的烈士纪念碑,四面青石碑刻镶嵌在四棱柱体的纪念碑体上。纪念碑坐落在一米高的碑座上,碑座四周建了水刷石花墙,碑座的东、北、南三面均有五级台阶和汉白玉栏杆供瞻仰人行走。维修了陵园大门,用毛主席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代替了原有门联。唯不该废除了原有的石碑,不该消除了原来党政领导的题词。

1973年春,我刚入西寨高中一个月,全校便停课到各村担水抗旱。我劳动的地方正好在庄窝村,第一天就在烈士陵园旁的地里。我望着近在眼前的烈士陵园,盼望着快点休息好去看看。听到休息的指令,同学们飞一样跑进陵园,那是我今生第一次拜谒烈士陵园,是那么激动,那么神圣。我们把所有的碑文都读了,主碑的四面碑文,从日本鬼子铁蹄1937年10月30日踏进昔阳那天写到鬼子投降,记叙了老区人民的血泪苦难及抗日斗争的历史,叙述了“三李”“三烈”壮烈就义的悲壮情景,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劳动的指令下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当时墓园里面的石碑还很多,还有一块碑连一个抗日干部烈士脾气不好的缺点都刻在了碑文里。

陵园年久不维修,风雨剥蚀中必然破败。上世纪90年代,又有一个老革命带全家人去拜谒,看了陵园很破旧,很不高兴,他说,这些人算是白死了!回县后,便找了县领导,后来对围墙院落又做了修整。

那一代人,他们从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场上走过来,他们对死去的战友内心珍藏着一份永远的怀念,终生的牵挂。只要他们还在世,就总要回来凭吊这块安息着127 个战友的土地。

历史的车轮跨过二十一世纪,一代老革命许多离开了人世,在世的亦步入垂暮之年。然而,他们忘不了昔日殉难的战友,仍然牵挂着烈士的英灵。2002年春季,庄窝烈士陵园来了一位专程来祭拜的老人,他是当年浴血奋战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八路干部毛昌武。天津解放后太行老区干部接管天津市,他定居天津,原籍是昔阳县安坪乡毛家沟村人。他先后在天津市公安局、建委任职,创建过以自己家乡命名的“昔阳里”全国先进街道,参与了引滦入津工程的建设。这儿长眠着他当年的部下,牺牲的战友,他在墓前老泪纵横,痛哭战友,几度失控。看了陵园与学校后他很激动,他说,有这所学校在,烈士们就有人守护,陵园就能管理好。他看到学校设备差,桌凳破旧,决定自己花钱为烈士们维修墓园,给学校孩子们更换桌凳。他找了县民政局商量维修墓园,又把钱交给团县委给孩子们买课桌,2003年,由团县委书记石立军亲自将桌凳送往学校。当时的庄窝中学已经改为寄宿制小学,我哥哥任卷福在任西寨乡联合校长,他接待了这位祖籍在家乡的老革命家,事后又拍了桌凳送达的照片送给毛昌武,毛昌武才放了心。学校的孩子们给毛昌武写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2017年,九十多岁高龄的毛昌武去世了,他带着终生牵挂烈士的情结走了。如今,生活在幸福时代的人们,能够理解体味这种为革命理想生死相依的感情吗?

令人痛心的是,仅仅过去十年,当我2013年11月3日与我哥再度拜谒庄窝烈士陵园时,已是无比凄凉!学校早已撤销,陵园的附属建筑物荡然无存。最东端坐东朝西的大戏台、戏台两边朝东开的两端大门和门房,大院中间的花坛、校园的房房舍舍不翼而飞,片石无存;院内茂盛的两排大树寸枝不剩;原来戏台两侧建有庄严美观的苏联欧式风格两道大门,左面大门上方的石质匾额上刻有“瞻前”右边大门上方的石质匾额上刻有“仰后”,中间有精致的一幅大砖雕,亦片迹无存,再也看不到了!剩下一个空落落的场地,空无一人。

好在1945 初建的烈士陵园原围墙以内部分尚保存完好,剩余的陵区,县里整修过了。70年前留给老区人民的那幅著名的对联句,血柒少山留痛史,泪倾漳河悼英魂,清晰写在陵园门两侧。

好在国家重视了烈士陵园的管理,建立了公祭制度,2018年8月6日我去祭谒时,原陵园部分已经于2015年整理一新,陵园内不再是荒冢一堆,草没了,重新铺设了地面,砌筑了三个墓宝顶,围墙内璧上书写着烈士事迹。1968年的纪念碑拆除重修了,围墙外两个房室墙内挂着图板,记载着当年抗战史略及烈士英名及事迹,政府还在庄窝村派有专人清扫。

但遗憾的是,纪念碑基础及台阶,并非台石而用石板铺砌,这才修了几天,已经七裂八歪开缝了!没有了原来的石栏杆,缺失了一种典雅、庄严;陵园内原来许多的红砂石石碑,都不知去向;更无语的是,新建纪念碑碑文,没有了叙述三李三烈英勇就义过程的情节文字,我通读一遍,错别字太多了!室内的介绍更有错处,我不知该说什么好,面对这庄严的英雄纪念碑,真脸红、羞愧……

70年前修建陵园时种植的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庄窝烈士陵园,凝聚了老区人民几多情结和担当,寄托着昔阳人民对革命先烈无尽的缅怀和哀思。

回忆这个烈士陵园的今昔,你便会更深切体会苑桂生老人义举的用心所在。回望故乡这个烈士陵园70年的风雨沧桑,难道不是中华大地上许许多多烈士陵园同样的境况吗?有的烈士墓地成为一片废墟,淹没在蒿草之中,有的烈士墓碑竟然不知去向找不到了,有的竟然被平毁只剩下一个遗址。有些在烈士纪念碑旁边居住的人们,竟然什么都不知道,似乎,除了挣钱,他们什么都不关心。而烈士本应安静的陵园里,也建进了商业化的东西,有一年我独自一人在石家庄一个烈士陵园参观,不可思议的是,园内入口地段竟然有一个KTV歌舞厅,它与烈士陵园放在一起是多么不相称。

早在1980年,我在上大学期间去太原油泵油咀厂实习。有一天夜里,与厂里一个行政管干聊,他当时正摆弄相册,正欣赏首页的黑天鹅超级劈叉舞姿图片。当我与他聊到当今许多的事情对不起牺牲的先烈时,他却说了一句让我吃惊、更让我内心鄙视的话,我都不忍心在这儿写出那段对话,因为太寒心!

评梅女子文学社出版这本《追寻在太行山上》,是《太行丰碑》的姊妹篇,告慰先烈的英灵,警醒世人的麻木,意义深远。

史翠花写的开篇《让历史告诉未来》,大气恢宏,字字千钧,力透纸背。请看她振聋发聩的三问:

“他们叱咤战场不屈不挠的身影,会不会在人们的记忆中从鲜活走向淡薄?他们的英魂,是否只会是后人探向历史深处的一次漠然回望?他们在与敌厮杀中凝固的血,能否永会铸就一个民族不朽的血脉?”

问得好!!!

为了这个民族从苦难中走出来,有多少人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死亡,义无反顾,前赴后继。他们“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擦干净身上的血迹,又继续前进了”。他们“永远永远地倒在太行山上,他们再不能挺拔着坚毅之身叱咤于解放战争,再也听不到1949年10月1日从天安门城楼上传向世界的那个铿锵宣言,再也看不到新中国一路走一路繁衍的欣欣向荣,他们更不会享受到太平盛世儿女绕膝依依的天伦之乐。”

有许多的烈士,他们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纪念碑都没有一个。

看魏明写的《泪祭女英雄一诺值千金——深情凭吊九位太行抗战女英雄》一文,那些壮烈牺牲的女英雄们当年都才20来岁,她们在如花的年龄已经历了生死场的考验,宁死不屈,舍生取义。今天的二十来岁的女孩子们,还都是妈妈面前撒娇的宝贝呢。

而在和平盛世幸福地生活的人们,是如此的健忘,竟然淡忘了烈士们在血泊中的呼唤,竟然连他们安息的一块土地都被冷落,埋没!这是多么寒心、多么凄凉的现实!

不应该!不应该!!不应该!!!

死去的烈士九泉之下的灵魂何以安宁,任何有良知的后人都应深思。

评梅女子文学社的社员们——她们的文章饱含深情,用她们的深情的文字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忘记了先烈。尹丽萍的文章,写出了老苑和夫人相濡以沫的爱情和声,也正是这样的爱的力量,使老苑在追寻先烈的艰难路上获得了爱的有力支撑;郭广姝的文章,反映了老苑访碑路上的艰辛和克服千难万险的勇气和精神;葛燕红的文章,让你深层次地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踪迹;张芬林的文章,让你看到一个普通家庭对于抗战烈士的深情缅怀之情。“老苑举义旗,妻女上战场;亲友援兵多,佳话留太行。”文末两篇,郭爱华和文德芳的文章,文气委婉、豪放,感情真挚感人。用她们的笔,描绘出了一个真实、鲜明、完整、执着、可爱的老苑。苑桂生老人的行动感染并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对烈士精神的追寻、敬仰。

苑桂生老人,他对烈士们,内心凝练了一种宗教般的虔诚与信念。没有谁给他命令,压力,他的壮行来自内心深处的动力,一种崇高的精神支撑着他,为了一种信念,为了一种情感,为了不要忘却。他是一个普通人,却做了一件极不普通的事、一件无任何功利、还必须付出想象不到的艰苦的事。为了唤起民族的记忆,他决不轻视自己微弱的声音。建立国家烈士公祭制度的建议,他做了一件难以估量的功德事情。要有情怀,还要有信念、毅力,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值得我们赞美、敬仰的人。

相比之下,那些污蔑,诋毁,谩骂,捏造,亵渎,抹黑英雄的人是多么无聊、无耻!

这是他的心结:

“圣洁之地被人变成了遗忘的角落,圣碑坍塌,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荒石。不少的年轻人不知道就在他们生活的土地上,有成千上万的抗日军民,曾在此与日本侵略者拼杀,在此流血牺牲;不少的年轻人不知道就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里,埋葬着许多没有留下姓名的殉国英烈的遗骨……这使他心中不由得泛起一阵莫名的酸楚和悲凉。”

这是他的心志:

“每当他看到那些巍然屹立的纪念碑时,他不禁热泪盈眶,总会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英魂深深地致敬,并一次次向他们承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那段历史,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弘扬那种民族精神,让英烈那动人心魄的事迹,不仅刻在丰碑之上,更扎根在更多的后人心中,我要向忘却挑战,我要为民族的记忆,做点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是他的警世之言:

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人道灾难的暴行正在被人们淡忘。正是这种淡忘,少数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他们忘记了手中的权力是千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心中没有人民,只有个人利益,不惜以身试法,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最终成了我们党的败类,国家和人民的罪人。正是这种淡忘,青少年一代缺乏正确荣辱观的引导和教育,只知道享受社会父母的给予,他们拜金追星贪图享受讲究吃穿,不知道千百万革命先烈才是今天生活的奠基人。

这段话,该是多么深刻!

每当发现不同寻常的墓碑,我总是久久伫立、思索。站到墓前,无声无息之中,镌刻在碑上的少量文字,一种永恒的气场,沉淀着浓厚的人生信息便散射出光芒。而最为震撼的,还是烈士墓地最使我敬仰。因为它们是舍生取义的,是人类最高境界的价值观。他们都没有走完人生路,而他们的灵魂却登上了多少代人都达不到的高度。

寒来暑往,河水依然清澈,青山依旧葱绿。只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当年掩埋先烈的前辈是清楚并担忧的,所以,他们刻石,期望一份珍贵的永恒。而刻石铭文,哪如刻骨铭心!那些与先烈一起出生入死活下来的战友,一次又一次凭吊墓地,看着沧海桑田变迁,朦胧中泪流满面,唯愿后人,留着这份记忆,不要忘却!不要忘却!一个民族,如果不知道怀念、凭吊、瞻仰,那一定是人类文明的退化!

从战争岁月走过来的先辈们,他们的思想感情,精神世界不会变质。当他们下世后,和平年代里的人们,就容易忘记容易丢了宝贵的精神。不得不反省,许多年来,革命传统教育确实缺失了。

烈士,是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

人类,常常是太健忘的。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常有重复上演的悲剧。

烈士的安息处,是一个警钟,提醒着后人不能忘记。

导师遗训岂敢忘,帝国主义是战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世界仍不安宁,世界并不太平,人类呼唤永久和平。

人类的良知,真知,良心,爱心,感恩心,都告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献出生命的烈士们。

而我们也必须记住一个朋友。一个为了维护烈士的尊严,为了唤醒人们对烈士的敬仰,为了永远传承烈士的精神而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的老人,一个坚定地要把人们淡忘了的血色记忆重绽光芒的老人。他是平凡世界里的非凡老人,他属于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讲到的五种人。

他叫苑桂生。

猜你喜欢

烈士陵园陵园烈士
赞少先队员清明祭扫革命先烈墓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各界群众夹道迎烈士归来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36年的守护者
谒赵县六市庄烈士陵园
赵祖昌
悼北伐阵亡烈士(二)
9年后甘肃再探秦西垂陵园
英德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