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合成·分解”中的重点现象
——第六届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双年展评述

2019-11-12徐玉玲

边疆文学(文艺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双年展水彩美术学院

徐玉玲

双年展,通常是指以城市命名,以时间设限的综合性美术展览。是推出世界各国新艺术成就的重要窗口,是各国各地重要的艺术节日。截至2017年,形成业内良好口碑的10个重要国际双年展是始于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始于1955年的卡塞尔文献展、始于1932年的惠特尼等。随着人们对文化、对艺术需求的提升,双年展也越来越多。2003年,国人创办了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北京双年展)。自此,各大城市、省份纷纷创办自己的双年展。而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能举办双年展,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资源,强有力的创作能力群体,形成有数量有品质的原创艺术面貌。其艺术成就,须与时代同呼吸,赢得社会认同,构建具有知名度的学术文化现象。在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这些条件都具备了。

一、美术学院双年展的延续

成立于1959年的云南艺术学院,是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它的前身是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科。云南艺术学院成立之初,美术类只开设了中国画、油画、雕塑三个专业。于2000年成立了美术学院,下设中国画书法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美术教育系、史论系。新世纪后增设了壁画系、新媒体艺术系。美术学院的双年展从1996到2000年举办了三届,期间中断了10余年,于2014年延续举办第四届。2016年的名为“绘本:云南民族文化背景下的美术创作暨美术学院第五届双年展”。

“合成·分解”是2018年的第六届双年展主题,参展作品包含油画、壁画、版画、国画、雕塑、水彩、插画、漆画、影像、摄影、装置10余个门类,共249件。这次展览的特别呈现是学术方面的交流,打破了以往展览一篇文章“一概而论”的常规梳理。从院长陈流的“水彩画研究”、曹悦副院长的“具象表现绘画”、张炜副院长的“中国元素当代油画创作与研究”3个硕士生工作室,到版画系张鸣、油画系刘晶、美术教育系陈晓明、中国画书法系满江红、壁画系苏晓旺、雕塑系张仲夏、新媒体艺术系何滢赟、史论系陇艺梅,8个系8位主任,1位院长2位副院长,做了11篇教学与创作的访谈稿,随画册和展览一起示人。从这个浩大专业的双年展学术工程中,让社会认识了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结构,让观展者了解到展览作品背后的学术支撑,让艺术爱好者看到“学院派”的传承与发展,让美术文化源流成为云南民众的知识常识,以体现云南艺术学院自由开放的学术态度。

展览的学术梳理,通过理论者对参展作品的观看方式,寻找学术视点分块评述。陇艺梅博士的“另一道风景”、马宁博士的“景深”、张婷硕士的“探索边缘——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教学实践与展望”3篇学术文论,从3个块面,在自己的视野范畴里做出了中肯评述。其中,陇艺梅教授依据参展作品,以沈沁、张婷、王晓赟、曹悦、张君霞、何滢赟、周思宇、李雪8位女性艺术家为例子,以女性理论研究者独特的视角,清雅的撰文笔调,评述了她们的作品特色及其创作学术方向。陇艺梅文尾的小概述文化的意味也很具女性特质:“美术学院的女教师们是安静、脚踏实地的一个艺术创作群体,在各自的艺术理想之中徜徉、探寻,合成之后,她们和她们所奉献的艺术,是美术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凸显的版画艺术与油画群体

远的不说,从新时期1980年在黄山成立中国版画家协会开始,云南先后出现的版画艺术家群体,以李忠翔、李秀、史一、陈永乐、郝平等代表性名家;之后涌现的郑旭、李晓明、郭游、张鸣、郭浩、贺昆、吕敏、魏启聪、李传康等名家;然后是更年轻的陈力、董劲峰、张晓春、张雁梅、吴婉希、李宏斌、李吉等青年艺术家;直至本次参展的实力派陈光勇、游宇、向卫星、王煜、戴雪生、宋威、徐中宏、周思宇、李斌等优秀艺术家;他们大部分是云南艺术学院的教师或毕业生,又或是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与云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云南版画艺术名家的涌现,繁荣了云南的版画艺术。他们一代一代传承有序,共同走过云南版画创作所经历的“风情热”“回归热”“寻根热”探索过程,创造了一个与现实结合的美丽、丰富、神奇、活的云南版画历史博物馆。那个镌刻在纸上的云岭高原,从雪峰到雨林,千姿百态般呈现了26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无法言表的意境之美。著名版画家晁楣先生曾说过:“云南版画的崛起,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版画创作的重大事件。云南版画家在表现云南本地区特定生活的艺术实践中,以可贵的独创精神,闯出了一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新路,展现了一种新风格、新气派。”

时至今日,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张鸣教授在访谈中说:“我同班的10个同学,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在做版画。后来我到央美进修是因为云南艺术学院版画专业被云南省教育厅列为第一批重点学科建设,但学院版画专业的课程和内容非常单一,只有一个‘木版’教学,既然是‘省级重点学科’,这样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是达不到要求的。学校就派我和其他一些教师分别到‘央美’‘国美’去学‘丝网’‘铜版’和‘石版’版画,回来建立工作室。”

新世纪的美术学院版画系,作为学院派大画种,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教学条件,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插画5个工作室。但在综合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版画创作如何创新教与学,是责任,也是挑战。在艺术生态多元化的当下,版画系本科教学立足于对传统的继承,以技术系统为原点去探索艺术语言、样式、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倡面向未来,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及创作轨迹的探索,帮助他们借助“版画的思维和手段”探索艺术的本质,解决艺术的问题。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游宇说,他一个重庆人来到昆明,为云南的蓝天白云,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形态的人文环境,以及良好的版画创作生态沉浸其中,致力于水印版画、石版画的教学与创作。还能借助版画这一媒介载体,表达呆在云南红土地上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让人很舒服。他很享受这种生存状态,有时还会因此醉在自己版画创作的思考和制作过程中。云南这样一个温和而平静的地方,与他的创作方向及所追求的作品意味不谋而合。

美术学院的油画系是1996年批准立项的云南省油画重点学科,到目前为止,油画专业在读本科生、进修生共236人。这样的教学规模,出现第六届双年展的入选群体依然亮人眼睛。且笔者之所以把版画和油画放在一起说,是认为版画和油画都在国际艺术语境中,属于学院派范畴,重点专业学科。在本次展览呈现中,版画参展作品版种齐全,且大部分都是优秀作品。而油画在美术学院属于大群体,参展作品丰富,代表性艺术家能力强,代表作品极具个性化。比如:唐志冈、武俊、邓安克、栾小杰、马云、杨一江、于克敏等年长的艺术家,参展作品既保持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又都有变化;中青年艺术家陈流、曹悦、张炜、高翔、和丽斌、陈晓鸣、王晓赟、刘晶、王继伟、张焰、彭飞、陈宗合、王建、邱剑、边小强、高洁、张珂、苏亚碧、张君霞、马思杰的新作皆各具面貌;苏捷、王雷鸣、苏家寿、苏家喜、梁冰钰、刘俊杰、韩胜男、任海洋、廖朓、侯宗才、后文芳等年轻画家也都是精心之作。

三、风景特色与雕塑的融合

笔者把雕塑与云南风景画放在一块儿说,肯定让人一看就觉得有点儿“二”。其实不然。

从艺术推广的角度理解,风景画的盛行,一是云南作为写生资源大省,自然风光因立体而独具特色;二是国家发展逐步把乡村改变为城市,消逝了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记忆,敏感的艺术家受自觉意识的驱使,去画自己熟悉的风景,去创作自己心中的风景;三是国人对艺术品的界定和选择,不会把与自己无关的人物画挂到家里,也很少选择观念或个性、沉重或灰暗格调的艺术作品装饰家园。那么,是云南色彩斑斓的风景画吸引了民众……

四季皆风景的云南,具有每个季节画家都可以到不同地方写生的自然条件。从笔者于2014年6月独立策展、出品的《风景之上》提出文化主题展开始,至2015至2017这3年间,油画写生大的展览昆明就有好几个。致使风景写生活动频繁,风景画在云南快具有“产品”之势了。但画画本身“量”与“质”是直接关系,加之艺术家离开画室,到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多一些单纯的写生,少一些冥思苦想,应该更加有利益身心健康和创作。笔者作为艺术推广人,以从业10余年来对云南艺术生态的感受,对文化消费的了解,觉得大众艺术的推广,对艺术种类和艺术价值的认识,从风景画开始很适合。

古今中外,都有不朽的城市雕塑作品,成为一个时代或一个国家的代名词,又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一个城市的标识。本次参展的雕塑艺术家人数不多,如张仲夏、李坚、李小兵、陈长伟、胡钢、李文浩、孔维杰、杨小波、张吉洪、张英杰、罗燕、冯瑞瑞、李博威等,他们都有自己的创作面貌。雕塑作品更多是为公共空间而创作的,存在于公共空间,而成为公共艺术。笔者在这个板块主观臆断“雕塑与风景的融合”,是希望有一天大家都会看到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有无愧于时代的雕塑艺术屹立在蓝天白云中,让流动的风景与端庄凝固的雕塑艺术真正融为一体,装点和丰富城市的文化气质。以拉近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让您和我在风景中,在城市的公共艺术中,有一个美丽的相遇。

四、花鸟开在水彩的山水间

著名艺术家陈流早在油画创作方面已经成绩斐然,在教学中新近成立的“水彩画研究”工作室,拓展了美术学院的学科教学,并自己带头在油画与水彩的创作中相互交叉转换,画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带动了油画专业的彭飞、苏晓旺、王红云、王建、周立明、熊斌、刘俊杰、李红兵等一批青年教师画水彩。同时教授和影响了一批学生认识和喜欢水彩画,如王馨竹、崔高伟、谢云川、钟兵、潘斌、韩胜男等在读硕士生,均有良好的创作态势。

陈流在访谈中说:“水彩和油画都是西方传入中国的绘画表现形式,水彩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它出现的时间更早,油画相对晚一点。但水彩画其实与油画有很多思想和内涵的关联。水彩可以理解为油画创作的初期阶段,也就是草稿和样品阶段。”他个人两种媒材都很喜欢,觉得油画和水彩的创作,都可以给他带来不同的创作感受。他感觉总在同一种绘画语境里表达,容易疲倦,偶尔进行一些相互的转换,可以调整情绪和状态。他的体会是水彩有一种不可控性,就是水的流淌,会让你手忙脚乱。但当你训练得能够控制其流淌的状态以后,就会有一些意外的创作效果呈现出来。而油画正好相反,是可控的,并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可塑性。

青年艺术家苏晓旺也是穿梭在油画和水彩画之间的青年艺术家,他创作的《雨境前后》《那些年》《山花烂漫》等系列作品,从最早关注创作的形式美感与符号语言,到现在更加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以及对生命形态的一些思考变化,让他在水彩中成熟,在壁画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作为壁画系主任,苏晓旺在未来的艺术研究中,会注重向更加多元化的公共艺术空间发展。注重公共空间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性,突出壁画教学的公共空间优越性,把壁画创作推向更加宽广的公共艺术领域。

这次双年展的中国画书法系,出现了花鸟名家杨卫民教授画山水的个案。他认为北方画家那种“皴法”适合画北方的苍凉和光秃秃的山水,而他从小生长的地方,植被茂密,一山一景,应该用“写的”手法来画山水,才能画出应有的面貌和特质。张志平、孙建东、刘涌、陈乙源、李建东、虎勇、韩海、李金光、沈沁、田菁、彭竹清、杨辉、资长寿、王恒、张震等

艺术家都有新作品展出。特别是满江红、何阿平、潘道波等中间力量,在各自的参展作品现状中,创作的上升空间体现无余。让笔者看到了中国画的“花鸟”,开在了“水彩”的山水间,让冬季的第六届双年展厅姹紫嫣红。

五、说回合成与分解

“合成·分解”的展题,分开用现代汉语来讲,“合成”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化学名词,本意是由部分组成整体,有合力也是分力之意。合成的反义词就是分解,更多时候属于物理名词。语意是把整体分成部分,使分解构成成分或元素。我们试用分解来造一个句子: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然后逐步实施,其意正好暗合艺术创作的原理,以及艺术家创作的过程。

在美术理论中,合成可以说是创作构成中的组合或混合,分解则往往与物象重组共同出现,再重新组合起来,创造出新形象的手法。也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创作形式和创作结果。“合成·分解——第六届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双年展”的记叙,笔者借郭浩校长撰文的展览“前言”诠释:“‘合成是聚,分解是散’;‘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是火,我们一起发热,以艺术温暖心灵;是星,我们一起发光,用美好装点人生。”引用这般文艺又干净的“前言”来做结语,让读者看到校长郭浩回归参展艺术家郭浩,其纯粹与本真,透出云艺弟子特有的亲和与温情,如高原初冬安静的阳光,明丽灿然,映照云南原创艺术的异彩纷呈。

猜你喜欢

双年展水彩美术学院
徐惠水彩作品九则
与水彩对话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
有中国办展经验的,才能算国际化策展人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