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9-11-12陆玘月

报刊精萃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定势权威玻璃

陆玘月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2 小学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指为了解决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角度去国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的思维方式。它能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迅速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聚合思维指是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从中找出一个最佳答案的集中式思维。创新思维主要解决人是否善于创新的问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创设思维空间,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1、引导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如《新型玻璃》一课,教师可以开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想象幷设计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其中包括玻璃名称、功能、特点等。其次,开一个“新型玻璃产品发布会”,学生纷纷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多种多样的新型玻璃:音乐玻璃、空调玻璃、芳香玻璃、五彩变色玻璃、天气预报玻璃、录相玻璃、……

2、引导多向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常规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方式的最大区别是:常规思维是定势的、线性的,而发散思维在理解、表达时,在思考问题时,思路宽阔,不局限于某一点、某一方面,思维不是线性的,而是沿着多条路径思考。

(1)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考虑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它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教师应提倡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注重求异思维。求异,即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是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僵化了的操作程序,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有一句名言说:“在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说明了文章的阅读需要通过读者的想象、思维、情感的参与来进行再创造。

二、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把握事物本质,发展学生聚合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一)拓宽知识,深化理解,孕育学生聚合思维。卡尔梅柯娃曾说,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做支柱,思维不可能是创造性的。思维的新颖、独特不是单靠异想天开所能得到的,应该是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结果。规律反映的是事物的普遍性,每个事物反映规律的具体方式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性,新颖、独特性正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根据它的具体条件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结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就不可能有新颖性和独特性,也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要想孕育学生的聚合思维,就要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认识客观事物,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参考书,收集好的词、句、段,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上网查询资料等多种方法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不断深化理解知识,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加工、完善、纵向加深。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反思长才干”。火热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发展语言的广阔天地,社会实践活动又使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因而,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感知、去体验,从而丰富语文知识。

(二)开放学习,回归中心,引导学生聚合思维。学生聚合思维的培养和运用必须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二是要严格遵循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是要实事求是,充分地考虑当时、当地的客观情况;四是要以坚实的、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没有对客观规律的充分认识,没有牢靠的知识和经验做基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只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聚合思维。

三、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突破权威束缚,发展学生批判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教师的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如一位教师在上《草船借箭》一课时,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诸葛亮明明是利用大雾骗了曹操的箭,课题却写成‘借箭’,应该是《草船骗箭》。”不论这位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他这种根据课文内容对课题进行批判性质疑的精神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老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这种批判精神和质疑的积极性,利用教材中的争议点,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多争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描写伽利略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在教学与生活中,我们也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才能得到发展。要改变过去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观念下形成的权威式的教学关系。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疑问,在学习上提供选择的机会,废止“一言堂”。在教学《海滨小城》时,教师根据教参的提示,指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两段,但是全班有大部分同学都不同意这样分段,他们的意见是应分为三段,第一段写海滨,第二段写小城,第三段概括海滨小城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戴上权威的面具,压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告诉学生:你们的分法也有道理,两种分法都没错,因为语文不像数学,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只要说得出道理,就说明你已经运用一定方法理解了课文,那么语文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这样教学,教师的任务就不是让学生找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凭借教材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之成为全面发展、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公开向学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要求,即欢迎提意见,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理解;允许讲错、答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这些,都为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勇于摘下“权威”的面具,做为平等的人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马卡连科曾深有体会地告诉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我们有权力拒绝创造吗?不能够,我们绝对不能拒绝教育工作中的创造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创设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把握事物本质,发展学生聚合思维;要引导学生突破权威的束缚,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猜你喜欢

定势权威玻璃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