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之初

2019-11-12

绿洲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宝小家伙女儿

我们对父辈的认识,成家之前只有记忆,有了孩子才有认识,有了第三代才开始懂得。

一个人再孝顺,报答不了父母的万分之一。而对父母的亏欠部分,成为一笔死账,一股脑转移到下一代身上。28年前我们开始往女儿身上“转账”,眼下将轮到她的下一代了。

女儿与兵团人之后于2012年8月10日登记结婚,两个月后在南航明珠酒店举行婚礼。那一刻,我把女儿的手放到小伙子手上,说了一句话:“我们见证了你们美好的今天,更希望见证你们美好的未来!”

年底某日,妻告我女儿有了。那天,我们冒出莫名的兴奋。

之后,开始长达数月的孕期之旅。

女儿到医院看医生,医生说预产期约在8月23日前后。

婚后,两人尝试在北京路住处自己开伙。据说,女儿还做点西餐,如批萨,意大利面条之类。还能做出几样小菜,做好后还在朋友圈晒晒,但持续时间不长,就开始打游击了。有较长时间住在家里,我几乎每天都做俄罗斯深海鱼头。女儿在成都上学几年,养成吃辣的习惯,我就做剁椒口味。亲家擅做肉食,抓饭也很拿手。每逢周末,就让他们过去。

孕期例行检查没中断过。女婿忙,顾不上。经常是我陪女儿去医院,有时妻子和亲家母也陪她去。

七月的一天,女儿感觉腹部不适。我和妻一起陪她去医院。那里一如往常,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赶巴扎似的。每个窗口都是长队,好不容易走进候诊室,又是黑压压一片。妻和女儿进去了,我在室外走廊上等着。

过了很久,妻和女儿出来了。我问怎么样?妻和女儿都眼含泪光。医生说有早产迹象,最好住院。妻给亲家母打电话,亲家母很快赶来。紧接着妻给一位熟人求助,联系产房大夫。大夫很热心,安排人又做了相关检查,说胎心还好。她说可以住院,但考虑产房不太安静,也可以回家休息,有情况随时联系。于是当晚回家静养。

之后二十多天,全家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每周去一趟医院,情况尚好。

整个孕期女儿都在为小宝宝网购,衣物,奶瓶,澡盆等等,三天两头有快递光顾,书房摆了一大堆。

8月17日这天,不知转了哪根筋,我给妻和女儿学“中国好声音”上哈林的怪相,她们都大笑不止,前仰后合。说学得太像了。我照着镜子看看,也觉得很像。

女婿下班回来吃罢饭,女儿说回北京路做做准备。话音刚落,窗外雷声大作,随之雨也来了。我说算了,今晚别回了,明天再说。

翌日晨六时许,妻把我叫醒,说女儿有动静了。我当即下地做荷包蛋,妻收拾随身物品,女婿回北京路取必需用品,随后直奔医院。事先妻又给那位熟人打电话,没床。生产的人太多。临到中午才倒出一个床位。

人住下就放心许多。

亲家也来了。

几家人在等候一位新成员的降临。

18日等了一天,没有情况。妻和亲家母守候,我回家做饭。

19日又等了一天。同室的那位维吾尔族大姐说,她和女儿在这七八天了,还不知哪天生,都把人急死了。聊起来才知道她们是库车的,因女儿是“熊猫血”,血型不好配才从千里之外跑过来。

夜晚11点多,女婿让我们回来,他盯着,有事叫我们。

凌晨一点多电话来了。女婿说疼得厉害。我和妻赶紧爬起来,立马赶往医院。与前两天明显不同,女儿阵痛加剧,频率也在加快。

同室的维吾尔族大姐送女儿进产房了。回来时满脸泪花。

终于轮到女儿了。我和妻在产房外走廊上等候。女婿已陪了两天,累了,趁机眯一会儿。

等待的滋味是难以言说的。都是等待,它和候机等车是那么不同。候机等车也着急却没有任何压力,而此刻心一直悬着。像被什么东西牵扯,没着没落的,落不到实处。

约摸凌晨四五点钟,那位维吾尔族大姐见到了女儿和孙女,脸上有了喜气。

产房哭叫声仍在继续,且一阵紧似一阵,一波胜过一波。我也很久没好好睡一觉了,有些迷糊,在杂乱无章的尖叫声中无法分辨哪一声是女儿的。

我们仍在等候。在这熬人的时候我们什么都做不了。上一回等候是29年前女儿出生的那个夜晚。那天陪妻去医院,妇产科说医院有规定,家人晚上不能陪护。我就真听了她们的话,结果第二天早上女儿出生时我不在她们身边。为此,妻抱怨了几十年。说那天她在医院的过道上走了一晚上。想想也是,医院那叫什么狗屁规定?人间还有什么事比新生命诞生更紧要么?孕育生命的人正在痛苦之时却不准家人陪护,这叫什么规定?也怪我自已太天真,太好糊弄,有人就没理这个,偷偷留下来了。留下来也就留下来了,也没见医院把他怎么的。

撕心裂肺的尖叫声还在持续。这样的叫声让你揪心,让你想到母亲,让你学会如何对待妻子,让你想到很多。我想,一位女性一生中只要有这么一次经历,就足以对得起家人一辈子。缺憾的是,她的疼痛男性永远无法体会。

终于捱到天光大亮。女婿说,要在10点前出生就好了。他话音刚落,就听到产房门口有人喊他的名字,让他过去签字。

谢天谢地,女儿顺产。一名女孩,2920克。

我当外公了。

事后,想起三天前的那个晚上,我逗她们娘俩笑的情景,女儿仍忍俊不禁。说这个孩子是笑出来的,就叫她笑笑吧。

女婿回来了,说看到小家伙了,老舔舌头,可能想吃东西了。我们问怎么还不出来呀?他说不知道,可能再等一会吧。

中午12点多,产房门终于打开。我们见到女儿和小宝宝。接下来要转到11楼再住几天。哎呀,小家伙眼睛睁得好大,精神头很足。

到11楼后,亲家母忙着从楼下搬东西,妻在照料女儿,我给小家伙冲了点糖水,她一口咬住奶嘴,吱咯吱咯一会儿就喝完了。

转过身医生进来了。她说现在不能喂水,第一口一定要吃母乳。没办法,我已经喂了,她一直不松口。

此时月嫂来电话,就在产科楼下大厅。我赶紧去接月嫂。这时亲家公来了,他比我小,还在上班。他在一个忙碌的岗位上,尤其近几年来他所在部门要干的事格外多。

楼下保安说,月嫂可以上去,其他人没陪护证不能上。没办法,我们在外边聊了一会儿。

女儿是第三天出院的。月子有月嫂和姥姥一块伺候。白天亲家母也来,她不惜力,啥都干,也啥都买。

转眼就满月了。那天,几家亲友一起喝酒。亲家公的父母,妹妹,亲家母的哥哥,六七家人聚首,四代人同堂,为新生命贺喜。

满月后,月嫂走了。我也来到一线,直接“参战”。

“十一”长假。亲家把小家伙接到南湖新居。亲家母说,小宝太聪明了。醒来后先左看看,右瞅瞅,尔后往头顶看,一眼就看到我了。后来就不左看右看了,直接往头顶看。她不太哭,老爱笑。有时逗她笑,有时睡了也笑,可能梦到什么了?

这真有点神奇,刚出生不久的月娃子怎么会做梦呢?我也听到了,有时睡梦中笑得咯咯的。

我开始体会隔代亲的味道了。这“隔代亲”三字,道尽亲情之奇妙。莫说隔代了,单说自己的孩子,不到那个时候你绝无那份心得。记得30多年前的一个春节,我和妻应邀到一位同事家吃饭。这位同事是山东滕州人,两口中年得女,对小女疼爱有加。我说“大姐,你们太娇惯了。”她长叹一声道:“小矫,你们还没孩子,到时候就知道了。”

回头想想,她说得真对。后来我自己有孩子了,比她有过之而无不及。眼下有第三代了,此等体会尤深。你看这小家伙,怎么看怎么顺眼。她表达诉求的方式与众不同,别人饿了困了非哭即闹,她不。她只是轻轻“哎哎”几声。她好像见过大世面,宠辱不惊。两只眼晴经常看天花板,看壁纸,像是在辨识什么,又像在寻觅什么。不论看什么,都似乎心中有数。

她四肢尤其灵活。当熟睡醒来,她双手常如招财猫一样不停地在空中划圈,双腿高高翘起,像体操运动员那样,手和腿都很有劲。

笑笑50多天时,赶上古尔邦节。亲家母放假,接她过去住几天。其间,妻去了一趟,回来说笑笑会说话了。她的意思是小家伙会看着大人“啊”了。而且会听话了。大人说话,她会目不转睛地盯着。

笑笑两个月那天,我们把她接回来了。她果然会听大人讲话,也深沉许多。一觉醒来,她时常会“嗨”一声,好像欧美人那样打招呼。也会主动向人表达想说话的意思,有时“啊啊”的。某日,她竟像黄鹂鸟一样吐出一长串“啊”,太奇妙了。

小宝床头有个小苹果,是爷爷送的。出生那天早上,爷爷从家属院的果树上摘下这个红透的小果子,结果保安没让进。下午又来了,这才把小苹果放在小家伙枕头旁边。这小苹果寓意很好,出院时就带回来了。其实小宝的小玩意挺多。满月时爷爷从敦煌给她带回一件吉祥物,是个小葫芦,上面还写着祝福的话。后来到北京开会,在候机楼又买了一只胡萝卜大小的小熊,四肢可以合拢,有叭叭响声的那种。我则寻到一种大提琴造型的音乐盒,上弦后有清脆的乐声。笑笑对乐声很敏感,闻声她眼睛一亮,好像发现了新世界,很兴奋。

那天女婿要去天津学习,临行前包饺子。亲家来了。面对爷爷奶奶,笑笑格外热情地多“说”了几句。爷爷“啊”一声,她也“啊”一声,说得很流畅。临走时,爷爷意犹未尽,又和她“聊”了一会儿,她“应答如流”。奶奶说,你看她的眼神好像什么都明白。

妻说,她真给面子。

某日,友人张自力的同窗好友栾梅健来了,自力约我和周涛诸兄一聚。栾梅健供职复旦大学文学院,评论界俊才,谈锋甚健。那会儿,不知怎么把话题扯到孩子的名字上去了。周涛来了谈兴。他说他也当外公了。外孙女出生后女儿求他起个名字,他翻了一晚上字典,所起的名字女儿都不满意。他女婿姓吴,外孙女5月20日出生。老伴随口说,就叫吴爱妮吧。女儿当即认可,好好好,这个名字好。周涛说,名字越贱越好。

回家路上我想起周涛所说,越想越好玩。回到家就给妻和女儿女婿说,给小家伙改个名吧?女儿问怎么改?我说叫臭蛋蛋吧。女儿说不好听,一个女孩叫这个名太难听了。我说那就算她的外号吧。

当晚,小家伙解手的时候,我随口编了几句顺口流:

臭蛋蛋,拉黄金,一拉就是大半斤。

我当即哼唱,乐得大家哈哈笑,小宝也笑了。

我常常喜欢哼着小曲抱她入睡。久而久之,你不哼曲她就不乐意。所以,你还得哼。哼着哼着她就睡了。

小家伙的语言能力又有进步。她70天早晨,我和妻把她解手,她突然发出“哒”的音,随后又发出“哥”的音。这叫人惊喜。

说到解手,前些天她是不管不顾的,只管在尿不湿里拉尿,现在不了。天一亮就等人把,一把就有结果。妻说她爱干净,甜欢人。有些孩子比她大也做不到这点。

过了两天,她又发出“二姐”的声音。她是“咿咿呀呀”说话时不经意间带出来的。说给妻和女儿女婿听,大家都觉得好玩。

她睡觉醒来,精神饱满,不停伸懒腰。给她捋捋胳膊抻抻腿,她很配合,很享受。

80多天前后的某个晚上,小家伙打开“话匣子”,可谓妙语连珠。那天九点多本该睡了,可她偏偏不睡,等着别人跟她说话。别人不说。她自说自话地咿咿呀呀没个完,突然发出“哎——哎”两个音,若谱曲有点像“5一5”,后面一个高音跨了8度。有时她的话音像曼陀铃,真是妙不可言。

惊喜是每天都有的。84天小宝发“哥”的音更加清晰。那天晚上,她还发出“爸”的音,连发两声。过了几天,妻抱她,我给她唱歌,她突然笑了。是大人的那种笑,似“哼哼哼哼”,之后又连续笑了好几声。这叫我很惊奇,也很开心。89天能侧身了。把她放在床上,我躺在旁边,她突然侧过身来,说“哥——”。这一声拖了长音,像小溪流水。

三个月她改用大奶嘴了。一顿能吃140毫升,不到10分钟就吃完了。晚上给她唱《运动员进行曲》,她笑得咯咯的。

满百天该体检了。

同往常一样,我们像走进小羊群。这个哭,那个叫,你拥我挤,太热。小宝东看看,西瞅瞅,似乎见怪不怪,看了一会自顾睡去。一会儿醒了,她还是左瞅瞅,右看看,随后又丢盹了。

终于该打针了,此刻她表现很不一般,不哭不闹,针拔出来才“唉唉”了两声。打针的阿姨绐她点赞,好棒!

体检记录:身长61厘米,体重6.3公斤,脑围40厘米,脖子挺得直且久。

俗话说,三翻六坐九爬爬。还有一说是三翻六坐七滾八爬。翻会了,坐也会了,滚也滾了,下面该爬了。

八个月她没动静。前头看到玩具,会翻滾着接近目标。有时会像背朝地的甲壳虫那样,两条小腿在空中乱蹬,蹬得人心急。

过了些日子,小家伙终于摆出爬的架式。我赶快招呼家人过来见证这一时刻。妻跑过来,女儿和女婿都跑过来。只见小家伙昂起头,目视前方,酷似起跑线上蓄势待发的短跑选手。大家齐声在床头鼓劲:爬呀,快爬呀!

结果谁也没想到,她沒向前爬,而往后退去。退了几步停下了。把她挪个地方,继续鼓劲:爬呀,快爬呀!结果照旧,她劲还是往后使。眼神分明在说:我尽力了!还要我怎样?

随后几天,小宝每天照爬不误,且爬且退,每爬必退。我跟妻嘀咕:这娃娃是不是不会爬呀?

那天抱孩子出去晒太阳,碰见楼下的朱奶奶。她是个豁达开朗的人,一见孩子就开怀大笑,笑得人暖洋洋的。她说,带孩子和陪老人就是不一样,孩子每天都给人希望。累是累,心里乐。她问孩子会不会爬?我迟疑了一会儿,说她倒着爬。她哈哈大笑,说不急,快了。

朱奶奶说对了,当天晚上小宝就有表现。那一刻,她好像突然来了灵感,在“起跑线.”上,她先是把一只胳膊横在眼前,而后紧蹬双腿,整个身体居然前行了。那样子很像匍匐前进,虽说动作有点笨拙,一家人还是心花怒放。

又过几天,小宝的爬行突飞猛进,出现质的飞跃。这回是四肢并用,浑身使劲,前行更有效,更协调。飞跃出现在一瞬间,我的惊喜无以言表。

小宝终于会爬了。

喜讯随即传给爷爷奶奶,他们下班后就赶过来了。

小宝九个月能扶着沙发站起来,一岁两个月会绊绊拉拉走。也可以说能栽栽歪歪满地跑了。与此同时,会叫爸爸妈妈了,会问爷爷好奶奶好了。一岁四个月,女儿女婿带她去看太爷太太,她会说“太太好”。把老太太乐得不知怎么好。

她还很爱“哎哟”,带山东腔。后来发现,她哎哟的内涵很丰富。有时是表现无奈,有时有“怎么这样”之意,有时是不耐烦,有时是不情愿。比如你让她睡觉不想睡,她就“哎哟”。

到一岁半时会说长些的句子了。比如“爸爸妈妈爱宝宝”,“爸爸爱妈妈”。她经常会指着座机说:“打”。问给谁打?她说妈妈。打完之后放下电话,还说打。问给谁打?说奶奶。于是又给上班的奶奶在电话上说几句。有一次奶奶到国外去了,对她说奶奶不在。她说给爷爷打。我们说不知爷爷电话,她说问奶奶。她时常在床上会絮絮叨叨,姑奶奶好。姑爷爷好。太太好。舅爷爷好。大爷爷的孙女和她玩过一次,她就把名字记住了。问她叫啥?她说叫童童。

小家伙对数的认识也在进步,从1可以数到10。一岁八个月可咿咿呀呀背唐诗了。“床前明月光……”,“鹅鹅鹅……”,“春眠不觉晓……”等等。一岁九个月能背《三字经》前十几句。

此间,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每次从卧室出来经过客厅时,小宝总要指着墙上一幅字。那是一位书法家朋友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看她感兴趣,就随意点几个眼前能够得着的字教她:“这是何,这是中,这是弓,这是月……”隔三差五有空就叫她认一认。每次叫她认教过的字,我们说出一个字,她用手指一个。过了一些日子,她大约能点对十几个字。

还有一些现象也叫大人费解,还不到两岁,她就时常留意家庭成员的诸多情况。

一天午睡醒来,她坐在床上喃喃自语:“姥爷不上班,爷爷上班,楼丽霞(奶奶)上班,小熊不上班。”

我趁机问她:爷爷厉害还是奶奶厉害?

她说奶奶厉害。

又问奶奶怎么厉害?

她摆出一个叉腰的姿势,右手伸向前方,放声喊道:啊!啊!啊!

再问姥姥姥爷谁厉害?

她说姥爷。

岁月一天天往前走,小宝转眼两岁多了。

她养成一个习惯,晚饭后总要出去转转。问她到哪去?她说到学校。孩子的直觉是对的。我所在的小区,当初还可以,散步溜弯都有地可去。这些年来,车越来越多,房前屋后都停满了,连原先预留的活动场地都无法下脚。与我们一墙之隔的学校还算宽敞,拥有塑胶跑道和篮球场,还有直通教学楼的石板路面,可供活动的空间很大。小孩子在这里无拘无束,可随性而为,她当然喜欢来了。

学校有保安,一般是谢绝入内的。因妻退休前在这教过书,彼此熟悉,也就行个方便。

在去学校路上,我在前面走,她在后面跟,她后面跟着姥姥。她突然在身后冒出一句:“跟在后面走很没意思。”

我大惊,问她:“这是你说的吗?”

她说:“是呀!”

在学校操场上,她的玩法是很多的。她喜欢在地上捡瓶盖,捡起来再放到地上用脚踢。有时瓶盖原地转圈儿,转好一阵儿才停下。有时瓶盖走直线,能走好远。瓶盖转圈儿,她跟着转圈儿,瓶盖往前滚,她就一直跟上跑。有时跑着跑着就哈哈大笑。

学校门口有堆小石子,小宝也喜欢凑到跟前去来回扒拉,找一些光滑顺眼的小石子。边扒拉边自说自话,这个给姥姥作生日礼物,这个送奶奶。

我问为什么送石子?

她说,“你不懂。等你长大了,我也送你生日礼物。”

晚上这段时间有点难办。小宝不想早点躺下,总是想方设法多玩一会儿。我说,该洗澡了,她说我要画画。

你犟不过她,好吧,你画吧。她开始在写字板上涂抹。她的涂抹大概是一岁多开始的。开头,用笔顺时针方向在写字板上不停地转圈儿,涂完后“画作”是黑糊糊一团。现在画风有变,知道先画一个大圆圈儿,之后再在大圆圈里并排画两个小圆圈,随后又在这两小圆圈下面再画个小圆圈儿。整体看去有形状了。

我问画的啥?

她反问,看不出来吗?小娃娃呀!

我点赞:不简单哪,小宝会画画啦!

她回应道:当然啦,你不要轻视我。

我趁机说,小宝,该洗澡了。她说,再等一会儿嘛,我还要用油笔画。她说的油笔是一种软笔,在纸上轻轻一触就有颜色。用这种笔涂一会儿,满手沾得五抹六道,有时脸上也有。

终于该换地方了,她还有说头:到床上讲画书。

我对妻说,这孩子怎么不爱睡觉?

妻说,像根儿呀。

我无语。想想也是,我很少在十二点之前上床,经常是一拖再拖,直到二三点甚至三四点眼睛睁不开了,才想起要睡觉这件事。

小宝爱听故事。她最早听到的故事是奶奶讲的。

那天从奶奶家回来,临睡前她在被窝里念念叨叨: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循环往复,乐此不疲。她自己觉得好玩,讲着讲着哈哈大笑,睡意全无。

最初,给她买一些简短的小人书。诸如《小蚂蚁奇遇记》《小熊种树》《三个好乖乖》《营救小松鼠》《藏西瓜》《毛毛虫过河》《小羊的智慧》《一根拐杖》《小猴捞皮球》之类。这些小人书每册10页,每页二三句话,浅显易懂,也有趣味。小宝听着很有兴趣,注意力也集中。过些日子,这些故事小宝也能讲了。她讲故事基本上不走样。打开书,从第一行开始,她用手指依次点着每一个字,边点边说。给人感觉她好像认字似的。有几本她甚至做到一字不差,堪称“博闻强记”啊。之后又买了几批,内容大同小异。她对这些小人书的兴趣有增无减,但也并不是平分秋色。她时常有选择地挑出几本让大人讲,反复讲。如《毛毛虫过河》《粗鲁的老鼠》《藏西瓜》等。

后来,女儿买了一套荷兰插画大师迪克·布鲁纳的“米菲绘本系列”丛书。这套丛书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也是个小姑娘,小宝一看就喜欢。

这套丛书开本方形,装帧精美,语言朴素,绘图线条简单,故事充满童趣,很吸引孩子的眼球。计有《米菲住院》《米菲在雪中》《米菲在美术馆》《米菲过生日》《米菲哭了》《米菲在海边》等多本。每本都不乏有趣的语言和细节。

小宝喜欢米菲的形象,两只大耳朵直直溜溜,两只小眼睛特有精神,穿着花衣服漂漂亮亮,凡此种种她都喜欢。她也喜欢其中的语言,一听就懂。对那些有趣的句子,她甚至念念不忘。比如《兔爷爷和兔奶奶》中说,“爷爷是个好木匠,木工活做了一辈子。他有凿子,钳子和锯子,还有两把小锤子。”再比如《米菲在雪中》,为无家可归的小鸟做了一个小房子,晚上睡觉前向窗外看了一眼说,“晚安,小鸟,好好睡觉梦甜甜。”

小宝喜欢这些话。平常看不出来,不知哪一天,碰到一个什么当口,她会突然把这些话都说出来,与原文一点不差。

小宝自小对玩具情有独钟。最早的一只小熊是爷爷出差,在机场候机时买的。

那只小熊一拃长,白色,四只小熊掌上带有磁铁,合拢时“啪”的一声,很吸引小家伙的注意力。由于小巧玲珑,又十分精巧,小宝一直很喜欢。

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就每天抱她在院子转悠,散散步,晒晒太阳。小区养狗的人很多,少则一二条,多达四五条。狗的种类也各式各样,从贵宾到黑贝什么都有。见到狗小宝眼睛就亮了。不会说话时她会用手定定指着狗:“嗯嗯嗯”。会说话后会随着狗跑,边跑边喊狗的名字。

狗虽多,但孩子能记住名字的也就那么几只。我家邻居在医院上班,她爱养狗。原先她养过一条狗,叫小白,个头不大,但很耐看。从入住之初就天天看到它,后来老了,走了。

那些天邻居很伤心,发誓再不养了。说太操心了。

大概不出两个月,又看到邻居带着两只狗在溜弯。我领着小宝在外头刚好碰上了。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是对门的。她们太忙,没空儿,叫我帮帮。我问狗叫啥名?她说叫佳佳。听到这里,小宝轻轻叫了声佳佳。

之后,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佳佳。佳佳有个跟班也在一旁窝着。每次见了这两只小狗,小宝都凑到跟前叫它。可能见人见得多了,佳佳和它的跟班总是爱理不理的,窝在那里晒太阳。有时叫得烦了,索性换个姿势,把头掉过去。小宝有点扫兴,但照旧不想离去。

某日,一只褐色小狗进入小宝视线。这只小狗体形更小,圆圆的小眼睛跟黑豆似的,但特别活泼,在草地上跳跳蹦蹦,来回撒欢儿。听到主人在远处喊巧克力,小宝更乐了,她也跟着喊了几声。可惜巧克力在草地上只玩了一会儿,就被主人带走了。望着巧克力远去的身影,小宝有些黯然。

我说走,姥爷给你买一只去。她一听“哇”地叫起来,兴高采烈随我到附近一家超市,买了一只小狗玩具。

平心而论,这只小狗做工平平,但手感尚好,摸上去很柔软。它腹部和四肢呈白色,头和脊背为淡灰。身上穿一件马夹。虽不精美,倒不失可爱。

我对小宝说,这个小狗好,它能一直陪你,睡觉都可以跟你在一起。她连说了两声“太好了!太好了!”有这只小狗相伴,那几天她干什么都情绪饱满,兴致盎然。她给小狗取名叫花花。

稍后不久,我又看到一只和花花一模一样的小狗,一看就比花花大一号,随即买回。对小宝说,这是花花的妈妈,你和它们在一起玩吧。

小宝开始接触大开本的画书了。这是翻译过来的一批读物,有波兰的《月亮的味道》,有美国的《独一无二的你》,有英国的《我爸爸》《我妈妈》,还有法国的《我能打败怪兽》等等。

小宝较早接触的是《月亮的味道》。这是波兰麦克·格雷涅茨的作品。说夜晚皓月当空,好多只小动物望着月亮,都想尝尝它的味道。月亮是什么味呢?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啊!

动物们有的伸长脖子,有的伸长了手,总是够不着。后来,有只小海龟一步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它下决心要摸一摸月亮。

在山顶上小海龟感觉离月亮近多了,可还是够不着。它叫来大象。大象站在小海龟背上,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一跳,还是够不着。于是又叫来长颈鹿。月亮一看长颈鹿来了,又轻轻往上一跳。还是够不着。长颈鹿叫来斑马。随后狮子,狐狸,猴子都相继参战了,猴子都闻到月亮的味道了,可还是够不着。猴子叫来了老鼠。月亮玩累了,看看这个小不点儿,就没动弹。结果,老鼠“咔嚓”咬下一片月亮。给每个伙伴分了一口,都说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故事到此已很精彩,没想到还有个意想不到的结尾:小鱼看到这一切,它闹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摘月亮,水里不是还有一个嘛,就在我旁边呀。

这个故事充满童趣,小宝特别爱听。只是她心存疑惑,水里怎么还有月亮?我说,那是天上的月亮在水里的倒影。

她问,什么叫倒影?

我说,现在给你说不明白,不急,慢慢你就知道了。

美国琳达·克兰兹创作的《独一无二的你》也很有看头。它的看点是即将长大的小鱼丹尼,随爸爸妈妈走向大海,开始自己的探索之旅。在他见识了这个世界的色彩斑斓后,妈妈告诉他要勇敢做自己。就在丹尼要独自游走的时候,他转身对父母说:“我会记住的。”妈妈在他额头上亲了一下说:“你是独一无二的。”

这本书的绘图十分独特,一群一群的小鱼,没有一条是相同的,奇装异彩,千差万别,都很可爱。

小宝问,鱼是这样吗?

还不等我回答,她说,真好玩!

有一天,我带她到红山公园玩。本来,住所附近有个小公园,那里也有一些活动场所,因去的次数太多,小宝有点腻了。红山公园活动范围大,树也长得好。

我们先在小船上玩。这种小船是脚蹬的那种,脚一蹬船就前行,倒着蹬,船就后退。小宝看出门道,她也要蹬。我说你的腿还不够长,脚够不上。她说,我已经长大了呀。我说那你试试吧。她试了一阵儿,确实双脚够不着,小船开始在水里打转儿。无奈之下她不得不说,还是姥爷蹬吧。

这时我突然发现水中有树的倒影,说小宝快看,那就是倒影!

我把小船停下,让周围水面平静下来,渐渐地树影清晰了。“哇!这是倒影。”她显然想起几天前动物们摘月亮的故事。过了一会儿我要往前走,她说不要弄碎它,再看一会儿。

在山顶,我们碰到一家玩钓鱼的。限竿限时,钓的鱼可以拿回家。这个玩法显然是逗孩子的。我坐下看着小宝钓,就一根小竿,她捏在手上不松手。没想到,不到五分钟她就钓上一条,之后又接连钓上三条。她玩的满身是水,却始终兴致勃勃。她一直攥着装鱼的小塑料袋,回家后分别倒进两个玻璃罐。看着亲手钓上来的几条小金鱼,在水里活蹦乱跳,她很开心。

周末回奶奶家,临走前她叮嘱:好好喂哟!我说好。

我是真好好喂了,还天天换水。想不到小鱼还是死了。

过了几天小宝回来,进门就问,“小鱼呢?”我说死了。她显然没懂我的意思,又问“你送人了吗?”我只好点点头,说咱家太冷了。

十一

小宝对玩具的兴趣一直不减。奶奶也给她买了一只小狗,褐色。这一玩具顿时让她想起小区草地上那只活蹦乱跳的巧克力,不仅颜色,模样也像。她脱口叫了声“巧克力”。这只小狗有些特别,一打开关小狗会往前走,一步两点头,边走边叫。之后不久,女儿买回一只一把抓的小兔子。这只小兔拿在手上毛绒绒的,什么也看不到,眼睛和嘴巴掩藏在绒毛下面,要不停地吹气才能看清。这些新奇的小玩艺很吸引小宝,但她也不忘老朋友,只是玩法常有新意。她会用方巾把花花围好,而后抱上挨个房子转悠。有时会给姥姥说,姥姥拿水来,花花要喝水了。水拿来她假装让它喝几口,然后用手忽闪忽闪地拍着小狗,嘴里轻轻嘟念:睡吧,小宝宝,快睡吧。妈妈陪你一块睡。

过一会儿,她把小狗轻轻放在枕头上,盖上小被子,蹑手蹑脚走出来,小声对我们说,说话小点声,花花睡了。我们冲她会意地点点头,玩去吧。

那一瞬,我蓦然感觉人的一切,在三岁前就完成了。成人的表演不过是在重复孩童而已。舞台上那点玩意儿哪个有如此逼真?

我们读过一本画书,叫《咕咚来了》。这本画书前前后后给小宝读过多次,她早已烂熟于心。那天,姥姥心血来潮,对小宝说,宝宝,咱们一块演个节目吧?

小宝问演什么?

姥姥说演《咕咚来了》。

耶!小宝高兴地跳起来。

这可能是众所周知的童话。一个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进湖里“咕咚”一声。小兔子不知是什么声音,吓得撒腿就跑。半路碰到狐狸问它跑啥?小兔子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于是狐狸也跟着一块跑起来。之后它们又遇到老虎,问它们跑什么?它们对老虎说,不好了,“咕咚”来了。听了这话老虎也跟着跑起来。其它小动物看到老虎都惊慌失措,都跟着跑起来。这一切被狮子看到了,问怎么回事?大家都说“咕咚”来了。狮子问“咕咚”是什么东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都说不出来。狮子说,去看看不就知道了。于是它带领大家一起来到湖边,正巧树上有个木瓜落到湖里,“咕咚”一声,大家都哈哈笑了。

小宝问,我演谁?

姥姥问她,你想演谁?

小宝说,我想演小白兔。

我和姥姥也做了分工,先排练了几遍,很快就正式演出了。主要是小宝的戏,她在前面跑,我们在后面跟。只听地板“咚咚咚咚”的,我们都有点吃不消了,她仍在反复说: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我们还排练过《粗鲁的老鼠》,小宝扮小老鼠,从对话中可以感觉出,她对人物的把握很有分寸。比如说小老鼠碰到小猪在前面,就说“谁给你这么大胆子,敢挡住我的去路?”说这句话的口气和腔调,都挺有味道。

她几乎没有空闲,有时独自躲进房间摆积木,有时玩做饭。哪天我包饺子,听到我剁馅,她咚咚咚跑过来要几个饺子皮,拿上擀面棍到客厅的茶几上忙起来。过一会儿又咚咚咚跑来了,问馅呢?我用胡萝卜切几个丁给她当馅。她在客厅边包边唱,一会就把几个饺子包好了。她把包好的饺子摆成一条线,让我看看。不要说,还真有模有样。

十二

小宝对小动物真是喜爱。那天晚饭后和楼上的淘淘在一起玩,都10点多了还不想回家,在大树下跑来跑去乐此不疲。我说该洗澡了,她说再玩10分钟,说话算话。她和淘淘扯下几片树叶,说用来包饺子,包好了拿来给我尝尝。我说好吃,咱们该回家了。她很不情愿,说再玩6分钟,这次真的说话算话。淘淘也跟着嗯嗯,他小两岁,还不太会说话,小姐姐说什么他全懂,他总是言听计从。

也巧,就在此时小宝有了新发现,她看到地上一只蚂蚱。她把蚂蚱装进矿泉水瓶,摘了几片榆树叶喂它。之后就带回家了。第二天一早她睁开眼就问蚂蚱在不在了?我说在在在,你要干啥?她说我要出去溜溜。我们都笑,她说笑什么,小动物就要溜溜,要不就憋坏了。说着拿上瓶子就来到门外的小院里。她说小菜可能蚂蚱更爱吃,于是她放下瓶子去拔菜。

这当儿瓶子倒了,蚂蚱立马窜出去了。等小宝拿着菜叶返回时,那蚂蚱已窜了几窜,蹦出几米远。小宝不甘心,赶紧撵出几步。眼看就到跟前了,不想那蚂蚱腾空而起,穿过围栏落进隔壁林带里去了。只见小宝眼睁睁看着瞬间发生的一幕,似乎还没回过神来,看着围栏那边愣神。这时她听到小猫的叫声。

是小猫的叫声。这小区野猫多,先前阳台下有一堆杂物,其中就有一窝野猫。它们时常在草地林带窜来窜去,不知在忙些什么。那叫声若隐若现,不太清晰。小宝耳朵尖,眼睛一亮叫起来:猫咪!随后她不厌其烦地呼唤着“咪咪咪咪”。开始小猫东躲西藏,不肯露面。只闻其声,不见其身,很是隐秘。

小宝顾不了许多,只管呼唤。有一阵儿小猫跑了,之后停下,又回头走几步。小宝跟随,它又往前跑。如此走走停停,持续多时。不知是小宝手里的食物吸引了它,还是小宝稚嫩的声音打动了它?这说不准,小猫后来彻底停下脚步,并慢慢朝小宝走来,吃下小宝喂它的馒头。

现在看清了,这是一只漂亮的小猫。它身材修长,通体雪白,走起路来温文尔雅,站在那儿落落大方。尤其那双蓝眼睛,顾盼有神,令人惊艳。

看清面目,小宝更喜欢了。她一边把馒头剥成小碎块喂它,一边用树枝给它掻痒痒。呵护之情溢于言表。这小家伙还挺粘人,吃饱肚子仍围着小宝转圈儿。午休时它还在窗外喵喵叫着。

那天到奶奶家之前,小宝对我说,姥爷,一定要好好喂它。下次回来我还和它玩。

十三

窗外不知何时留下个洞口,那洞不大不小,刚好被麻雀瞧上了。它们对住处不讲究,随便叼几根毛毛草草,就开始生儿育女了。

似乎没过多久,窗外传来小鸟的叫声。探头看去,一个个小肉蛋齐刷刷把脑袋伸出洞外,张开桔黄大口要吃的。

那些日子,这成为一道风景。清早起床,小宝必去窗口看看。她边看边伸出手指:一,二,三,四。她数的没错,总共四只。这四只小家伙当中,有三只能争抢着露出脑袋,剩下的那只个头瘦小,缩在后面。探出头来的几只也不是平分秋色,其中一只总是抢得先机,每每多吃,个头大出一圈。

大约过去半个多月,三只大些的羽翼渐丰,那只小的仍毛发稀疏,叫声也怯弱无力,唧唧唧唧的。

某日中午,大鸟已竭尽全力觅食半天了,站在洞口歇息。小鸟仍喳喳叫个不停。小宝着急了,她说大鸟累了,小鸟还没吃饱,我们喂它吧。我说好。随之从厨房找来半桶已招虫的小米,都倒在窗台上。

食物近在咫尺,大鸟来了精神。它自己顾不上吃,只见它像疯了一样,在小米与鸟巢之间穿行。不多一会儿就把那滩小米搬个净光,它不顾一切喂小鸟的情景把小宝看呆了。哪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出乎意料。

刚喂完食,大鸟就引导孩子出窝了。只见它衔着最后一口米从洞口慢慢往后退,先是几只大些的跟出来了,随后那只小的也出来了,跟着往前走。大鸟扑楞扑楞飞了,在空中划下一个漂亮的弧又飞回来。冲孩子叫了几声,又飞了。

站在窗台上的小鸟们开始呼扇翅膀了,连最小的那只也在跃跃欲试。

大鸟再次飞回来。继续冲孩子叫起来,边叫边赶,好像在说:不要怕,快飞吧!

先是大鸟飞起来,紧随其后三只小鸟也飞起来,它们的第一次飞行并不远,先落在附近一棵树上,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第二次飞,一次比一次飞得远些。

奇怪的是大鸟再也没回来,窗台上只剩下那只羽翼未丰的小家伙。很遗憾,它尽管很不示弱,很不甘心地呼扇着小翅膀,但总归没能飞起来,最终落在一团灌木丛上。

小宝把这只小鸟捧回家,她说要好好养着。没想到这小东西不吃不喝也不叫,一直气鼓鼓的。小宝一时不知所措。

第二天,女儿带上小宝到水磨沟公园,把小鸟放了。小宝自然舍不得,但回家时情绪还好。她说那地方漂亮,又有山又有水,还有好多小伙伴,小鸟肯定玩得高兴。

十四

玩,是个永久有趣的话题。天下谁人不想玩呢?尤其是孩子。小宝老说玩不够,或许在她心里,玩是她的全部。

想想我儿时的玩场,是泡在河里捉鱼,爬在树上粘知了,是在草丛里捡鸟蛋,在打麦场上撒欢儿。想想时下城里孩子,不免心酸,他们见点泥土都难,有趣的东西太少了。

某日,我想起窗外那片三角地。这是二十年来我第一次这么想它。那是一片闲地,刚搬来时物业在上面撒了一点草籽,小草稀稀拉拉出了一些。只浇了几次,后来就不再管它,久而久之索性彻底忘了。小区没设公厕,于是三角地背阴处成为闲杂人等的方便去处。给物业反映过几次无果,心想只能靠自己了。

那些天,我一心只想这事。其间,物业来了一位新主任。此人务实,很支持。他找来几人清走三角地上树枝杂物,还拉起一道白色网状篱笆。一道篱笆,景象大变。他说,剩下的事你想办法吧。

好。这就做。

其实,十几年前我就开始试种一些草木。多年下来,陆续有丁香、刺梅、香椿等成活。因土层太薄阳光不足,长势不好。我请人从郊外拉来两车土,把整个三角地铺了一层。接着修了一条小路,铺了两条噴灌管线。随后撒上草籽,栽下果木苗,还栽了几棵草莓和葡萄。

半月之后小草长出嫩芽,小宝问:姥爷,这是你种的吗?我说是啊。

她说我也种。

我说好啊。于是她种下一颗花种,并插树枝作了记号。天天朝那里淋水,想起来就跑去看出苗没有。

过些天花籽终于出苗了,小宝像过年一样,在楼下大声喊淘淘,让他一块看这棵小花苗。她对淘淘说:这是我种的!

淘淘立马叫爸爸上楼拿喷壶,他也要给花苗浇水。

这就苦了我喽。当初安喷灌装置时并没留放水龙头,一桶水不一会儿就霍霍没了,我只好提着空桶一趟趟往回跑。

不用说这里成为小宝的乐园。

那天,买回两棵筷子般粗枣树苗栽上了。小宝很新鲜,问我能长枣吗?我说能。其实能不能结果我心里也没底,哄她开心罢了。眼看要立秋了,结不结的随它吧。

一天在园子闲转,小宝突然叫起来,姥爷姥爷快来看,结枣啦!

我一看真是。花生米一样挂在枝条上,清风吹拂,微微点头。我蓦然呆了,一句话说不出来,只是傻笑,泪都笑出来了。小宝问笑什么,我说没什么,太神了。

十五

时光不歇,万物竞长。小宝也在长,入秋后她就三岁了。那些天,似乎她心智也在成长。她说,我小时候画不好,我现在画。

小时候?你现在长大了?是啊,她奇怪地看我一眼,我当然长大了。说着,就拿来画笔和白纸,在茶几上画起来。

她出手很快,噌噌几笔就画出一个小动物脑袋。这脑袋方方正正,胖胖乎乎,若不是有两只长耳朵,我以为是猪佬佬。

她说,当然是小白兔。

还别说,那两只眼睛向一侧斜视,俏皮有神,让人心动。弧状嘴巴,嘴角上翘,煞是有趣。

我忍不住夸她:行啊小宝!还想画什么?她说我还要画花。于是三笔两笔又画出一枝花。我说画得好。她说这有什么,我不想在纸上画了。那你想在哪画?

墙上。她说。

为什么?

墙大。

好好好,我说,反正明年要装修了,你随便画吧。

在姥姥床边的那面墙上,小宝画出一个小姑娘,长小辫儿,月牙眼。随后又画出一个,接连画出三个。

我问这都是谁呀?

她手指着那些小人,告诉我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我。

为什么爸爸还有小辫儿?

她说对啊,我喜欢小姑娘。

为什么?不为什么,就是喜欢。我也要生个小姑娘。

可是紧接着她就犯愁了,怎么生呢?

我对她说,这是你长大以后的事。

她点点头,说知道了。

于是又继续画。一面墙够得着的地方都画满了,她转移到另一面墙接着画。这次她不画小姑娘了,画小猫小狗小熊,画向日葵,硬是把两面墙涂得五麻六道,五光十色。

看着自己的作品,她心满意足,咯咯笑了一阵儿这才罢手。

十六

有一阵儿,小宝喜欢听些神神道道的故事。就像《公主苏菲亚》里的魔棒,《我能打败怪兽》里的鸡头蛇怪等等。

克里斯提昂·约里波瓦真是个怪才。他用一群鸡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童话世界。

小鸡们没吃的了,鸡舍正在闹饥荒!

什么叫闹饥荒?小宝不明白。

就是饿肚子,没吃的。

小鸡的爸爸妈妈全体出动找吃的,可一个个都没回来。

本来有一颗发霉的燕麦大家准备平分。偏偏一只小老鼠把这仅有的一颗燕麦抢走了。

此刻,远处来了一群鸡。小鸡们以为是爸爸妈妈,到跟前才知道不是。它们的食物也被抢了,只好出来逃荒。它们还告诉小鸡,它们的爸爸妈妈朝“雄鸡贼大胆”旅馆方向去了。

勇敢的小鸡们不再等下去了,它们要去找爸爸妈妈。它们历经艰辛,打败鸡头蛇怪,救出爸爸妈妈。鸡头蛇怪占据的城堡有很多粮食,从此它们过上好日子。

那天晚上,小宝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安稳。问她怎么了?她说头朝那边吧。

为什么?

她说灯影吓人,像鸡头蛇怪。

我们当即调了方向,她不再看到那个灯影,很快就入睡了。

一觉醒来,太阳升起。小宝睁开眼,很奇怪,咦?我怎么睡在这边?

穿衣服时,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映红了小宝的脸,也映红了那盏苹果灯。我问,你再看苹果灯好不好看?

她笑了,好看,像苹果一样。

感谢太阳,感谢阳光!

在孩子眼里,阳光下的白天和黑暗中的夜晚是那么不同。其实,在大人眼里何尝不是一样?

好了,起床吧!该吃饭了!

十七

吃完饭,她又想往外跑。往外跑她有条件,只坐公交车。她说,坐出租车不舒服,难受。

我问,火车敢不敢坐?

她说,火车是什么?

我告诉她,火车是一种长长的车,能坐很多人,跑得可快了。

有飞机快吗?

那倒没有。

飞机我都坐过,火车有什么?

那说好了,爷爷奶奶要带你去海口,到时我和姥姥去接你。要坐火车呦。

她说好。

她忽然问,姥爷,你怎么不坐飞机?

我说,姥爷恐高。

恐高是什么?

就是在空中不舒服。

噢。她似乎懂了。

几个月后,我们去海口接她。发现她在那玩得很嗨,新认识几个东北的小朋友,彼此都很开心。我说哪天哪天走,她脆快地说好啊。

那天,她自己背上书包,随我们去火车站。我们一起通过摆渡越过琼州海峡,而后在广州转车直达乌鲁木齐。几天几夜,她该吃吃,该睡睡,就像个小大人一样,顺利随我们抵达终点站。

她确实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

我想,那将是她新的开始。

猜你喜欢

小宝小家伙女儿
住在北极的小家伙们等
捉迷藏
当然是你掏钱
和女儿的日常
最后一名
精灵
鱼腿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