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颗南国边陲的明珠
——布傣黑衣壮天琴文化艺术

2019-11-12李恩平

鸭绿江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天琴铜铃黑衣

李恩平

一、以“巫”之名——唤起天神庇佑

在中国南国边陲毗邻越南的一座古城——龙州,分布着这么一支独特的壮族分支——金龙布傣黑衣壮〔自称壮话:(根陀)音译壮族人〕。一年四季男着九纽黑衣长衫衣,头戴圆形菱角帽,九分大脚花边裤;女穿黑衣盘扣长袍,头戴红锦圈外包黑方燕尾巾,九分大脚花边丝绒裤。因此这个分支也称:布傣长袍黑衣壮。而在金龙这一土地上,布傣人世代依山而建,依水而傍,依那而生。有自己的稻作文化,巫文化(天琴文化)等,以青蛙,鹭鸟,水牛,铜鼓为图腾。其中以巫文化中的天琴文化最为独特耀眼。

“天琴”与“巫”是共生同存,因而“天琴”是布傣人独特的巫术仪式中的重要法器,有祈福辟邪,驱邪送鬼的作用。一般以仙公道婆焚香拜道才能“请”下神器“天琴”,仙公道婆手持天琴弹奏,口吟咒语喃唱,脚摇铜铃如马过山,这就是琴,人,铃三者合一的独特的祭祀形式。手上的天琴起着唤天功效,嘴里的咒语起着送福追福的功效,脚上的铜铃起着如骑着马,追魂追神,以便更快地通神通灵之效。从古壮族布傣黑衣壮到如今的布傣黑衣壮,正是因为这是一种布傣人世代的信仰,才使得巫乐“天琴”代代相传,世代相承。也是与“天”对话,与“神”通灵,与“灵”相连,弹不断的天歌,唱不断的天谣,跳不尽的天舞,天之琴,天之曲,天之谣,才有了流芳千年的天琴。

二、以‘巫’之名,弹响骆越千年的悠悠古韵

作为天琴艺人的重要法器,天琴承担着喻天职责,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不过,作为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天琴曲调节奏简洁明快、轻盈跳跃,音色清脆、优美,深受布傣人的喜爱。在板池屯,不论男女老少,个个爱听爱唱,就算不是天琴艺人,也能弹上一段,唱上一曲:阳春三月三,歌圩锣鼓端。

阿妹赶歌坡,阿哥赶壮山。春天来到百花开,虫蚁山林爬下来。蜜蜂蝴蝶来采蜜,木棉花红燕归来。天琴声声应妹心,山歌甜甜唤哥情。铜鼓敲起幸福画,铜铃摇出吉祥乐”。歌词中体现的就是骆越人独有的生活习性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与大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友好生存的画面。据村里老年人讲,20世纪50年代前,金龙当地基本上说话都是用 “唱”来表达,如“山歌不用钱来买,舌头一拐歌就来。天上小鸟也唱落,水底莲花也盛开”。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更是离不开天琴。大榕树下,竹林里,小河边,人们想唱就唱,自编自唱,把自己的心声通过歌声、琴声传达到情人耳中。

三、天琴的象征

一般来说,族群认同多以文化为基础,如共同的历史记忆和遭遇、语言、宗教、地域、习俗等。所以唯有深入民间,深入田间去寻访,采风,去聆听老艺人,村中人们的述说与演唱,才能更好地去深入了解,深层次地发现及发掘。一个族群的身份认同通常总是依附于某些实物或符号,人们以此找寻并展示认同的分辨特征。在这些具有分辨特征的实物上,才能有具有一定的标识性、特征性,也更能具有说服力。

这些特定的实物或符号积淀着某一族群世代相传和约定俗成的集体表象,具有特定文化的指示内涵,已经同族群形象合为一体,成为最能够体现某个族群特色的象征。所以在提起“巫”、“布傣黑衣壮”、“天琴”、“美女村”、“侬侗节”、“唱天”等等词语时,人们往往就会知道出自何处,源于何方。也正是因此,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对民族民间文化考察工作中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在祖国繁盛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熠熠生辉,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传承与发扬,保护与助力。传承非遗,弘扬非遗,守护非遗,助力非遗,是我们当代人要有效实行的重要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天琴铜铃黑衣
乡村振兴视角下天琴制作技艺传承与转化研究
阿公的天琴
天琴谣
悠悠天琴,千年壮魂
铜铃山中
转山转水转文成(组诗选一)
巨人今晚就要来
黑衣“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