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文化研究对美育课程教学创新的意义

2019-11-12

鸭绿江 2019年18期
关键词:美育学习者理论

岳 芬 张 蕾

引言

地方文化研究既是目前学界关注的前沿焦点之一,也是本科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就审美教育类课程而言(该类课程主要包含美学基础课、美学概论课等专业基础课以及美育通识类公共课等),地方文化研究的成果、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思路对于推动教学创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地方文化研究和相应的文化体验引入美育课堂,应当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建构广域性的教学

地方文化研究的视域是十分广阔的,只要同地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的任何方面有关的现象、文本或活动都属于地方文化研究的内容。因而,地方文化研究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综合的研究范畴。地方文化研究对于审美教育视域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地方文化研究内容的丰富性方面。

就本地文化研究的内容来看,本地名人研究、历史传统研究、文化现象研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研究类型。这些内容同审美教育的关系都是十分密切的,例如,有些地方名人本身就是从事审美教育和审美研究的重要学者,他们具有双重身份特征,即兼具美学理论特质和本地名人效应。还有一些地方的审美历史悠久,文学艺术发达,这些地域也是艺术史、文学史以及美学史上的代表性地区。

通过对这类名人或地域的学习,可以加强学习者对本地文化的亲和感,促使学习者和研究者将自己的目光从大学课堂转移到本地文化中去,探索本地文化同审美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无论对于本地文化研究而言,还是对于审美教育的讲授和体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第一个大力提倡美育的学者、思想家”蔡元培先生是浙江绍兴人,绍兴本地历史文化研究必定能够对美育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在美育课堂上,当教授者讲到蔡元培的时候,来自浙江的学习者必定会对这位“同乡”产生某种亲和感,他们会在潜意识中对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和美学理论产生产生极大的兴趣。这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范围的拓展。

再如,常州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他是“当时国内顶级的语言学家”,其语言学理论对近代中国语言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美育课堂上,当教授者讲到赵元任的语言审美问题时,来自常州或江苏的学习者必定会对赵元任的生平家世产生兴趣,进而关注到他的语言学思想以及他的语言学理论对中国当代文学、文化产生的影响。原本同学习者保持着一定距离的审美理论家,瞬间成为学习者身边的“人”,教学不再是教和学的互动,而成为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结合。

尤其是当一些地方文化研究要素被纳入到审美课堂中之后,地方文化研究的广域性便能够极大地推动教学模式的丰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深入理解本地文化及其历史传统的前提下,再回到课本中的学习者,对于审美理论和美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

总之,地方研究自身的属性形成了广域性的特征,对倾向于吸收和借鉴地方文化研究成果的审美教学而言,这一特征极大地拓宽了教学的手段和视域。在地方文化研究成果、研究手段的影响下,美育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内容较为狭隘的理论教育。通过不断的创新,吸收地方文化研究经验的授课者得以建构一种同样具有广域性特质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理论的深入与教学的提升

地方文化研究的理论来自于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文学等多种学科,地方文化研究更像是一个集跨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多种研究范式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域性和多样性的研究。

就本地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而言,文化研究是目前最为流行、也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理论与文化实践现象的结合。无论是文学理论、艺术学理论还是其他学科的理论或交叉学科的思想,都可以应用于地方文化研究之中。

落实在审美教育类课堂上,美育课同样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地方文化研究刚好为此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平台。教授者可以将本地文化现象作为例证,来阐述审美理论。例如,地方戏曲研究就是重要的文化艺术审美现象,戏曲中的扮相、身段以及唱腔等艺术手段,还有“如版本目录、内容情节、演出形态、声腔源流、民俗风情、历史宗教、文化价值等等”都是地方戏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些元素也充分体现了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理念,学习者可以通过直观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美的价值观念和艺术美的基本内涵。

地方文化研究的对象也是十分丰富的,从历史到未来、从家族到群体、从个体的外在关联到内心世界的建构,无论是千年的时间跨度,还是空间的大范围转变,都能成为地方文化研究的内容。例如,在讲授建筑美学的内容时,教授者可以结合本地建筑进行讲解,让学习者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到建筑的审美特征和传统文化的思想流变。尤其是那些较好地保留了古代民居的城市,学习者能够借此充分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审美旨趣。

再如,讲授者还可以让学习者根据审美理论来阐述自己家乡的建筑,从审美理论的角度探讨家乡建筑的特色和优缺点。相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此种教学方式显然更加灵活,也更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情趣。根据审美教育的课堂实践情况来看,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远远高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尤其对于低年级的本科生而言,在他们尚未接触和理解美学理论发展史的情况下,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更容易让学习者接受,也更容易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

地方文化研究使审美教育不再是空洞的理论灌输,缩短了学习者和书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初学者对审美理论的抵触情绪。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文化研究拓宽了教授者的教学视野,教授者得以在地方文化研究的广袤世界中汲取养分,在这个独特的平台上发挥更大的教学效应。

总之,理论的深入能够带动教学的提升,科研始终是教学的重要基础,如果授课教师缺乏一定的科研能力,其教学必定会受到掣肘。但是,科研往往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科研甚至会挤占教学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而需要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地方文化研究,恰好可以为授课教师提供某种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让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共同进步。

三、丰富审美体验

同纯粹的理论研究相比,地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同地方社会的关联性较强,这也为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切身体验的机会。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说,审美的直观体验能够极大地提升美育的教学效果。就像艺术教育是为了“以弥合大众审美与高雅审美之间距离的工作”,将地方文化研究引入美育课堂,也是为了丰富学习者现实的审美体验,弥合美学理论与地方文化的距离。

一直以来,地方文化研究都是高校科研院所和地方政府、文化单位以及此类机构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高校服务地方、提升和丰富自身研究领域、实现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的重要途径。它推动学术研究从相对封闭、层次较高的理论世界中走出来,走进地方社会,而地方社会又为高校的学术探索提供了现实的例证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支撑。

对于审美教育而言,地方文化研究也是审美课堂教授者和学习者同地方社会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美育不是高校或个别科研院所研究者的专属,更不是“象牙塔”内束之高阁的摆设,而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美育本身也要求学习者将个人的社会实践体验和理论学习进行结合。美育的成败,不仅决定了学习者文化修养的高低,还会深刻地影响到地方文化的构成形态和发展层次。

反过来说,地方文化带来的审美体验对于美育课程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借助地方文化的审美现象,如园林、建筑、历史遗迹等,美育授课者可以带领学习者进入到这些地方文化的代表性空间中,走进地方文化社会,感受地方历史传统和地方文化风情。在感官上直接体验地方文化的审美内蕴,将来自于书本的间接经验、理论知识以及内在的审美感悟转化为真切而强烈的身体经验。

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种典型的、以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为基本特征的审美对象,它也是美学教育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例证,苏州园林又是苏州及江南文化的代表,对苏州园林的审美体验必定离不开对江南地方历史文化的理解。作为建筑、文化和审美的载体,苏州园林不仅是课本上的插图、审美理论的支撑物,更是一个可以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的场所。在讲授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时,教授者可以带领学习者进行实地考察,在讲解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阐释它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意蕴。

总之,地方文化研究为审美体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堂的范围得到无限延展,课堂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扩充。漫长的地方历史、广阔的现实社会成为新的课堂,学习者可以在书本之外体验到一个生动而丰富的审美世界,这个审美世界又是同课本中间接的审美经验分不开的,并且,现实的审美体验也让学习者更好地领悟审美理论和课堂知识的内涵。

结语

审美教育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几乎所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活动都可以纳入到审美教育的视界中。它既包含高屋建瓴的大部头理论,也绝不排斥看似“下里巴人”、实则寓理论于实践探索之中的地方文化研究。如何将这些丰富的现象和复杂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更多地转化为审美教育的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的手段,以促进审美教育的教学和改革,是从教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美育学习者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