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旅游服务类学生职业精神的结合
2019-11-12吴燕
吴 燕
一、培养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即一种职业精神,指工匠为使产品臻于完美不断修饰雕琢,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的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职业价值取向。“匠心筑梦”是“中国梦”和“工匠精神”的结合。在“中国梦”的时代召唤下,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行业标准。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应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多方对话,使学生形成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和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从而使其成长为“匠心筑梦”背景下的合格的“职场语文人”。
二、旅游服务类专业学生需具备的“工匠精神”
1.“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新时代“工匠精神”中提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就是要求工匠将工作不仅视为利益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对细节的渴望。旅游服务行业本身有很多量化的考核标准,但真正体现旅游服务精神内核的标准却是无形。它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一次又一次对完美服务的追求。旅游服务类从业人员必须秉持着这一理念,才能更加完善自身技能,让客人体验到更佳的服务,从而促进旅游服务类正向蓬勃发展。
2.“擅工尚巧”的创新精神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在执着、专注的基础上,更倡导创新与创造。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业酒店业都在迅速发展变革。无论是服务人员还是管理者,都将面临工作理念的更新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如个性服务、大数据、众筹等新概念的产生。这种情况下,中国匠人的创新精神可以激励从业者不断进取、广泛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在思考中不断创新,从而在本行业扎根前行。
3.“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
对真正的匠人而言,“技”不过是通往“道”的一种途径。匠人希望通过在对高超技艺的追求和磨练中逐渐领悟到“道”的真谛,从而理解生活和人生,达到“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中职旅游服务类专业要求“道技合一”更多指的是从业者在不断精进服务技能的同时,能做到遵规守纪、积极乐观、自信严谨。在这些精神的引导下,成为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人的同时,也能有效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成为一个独立而坚韧的社会个体。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与旅游服务类学生“工匠精神”结合策略
1.文本阅读与“工匠精神”的结合
课堂教学是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阵地,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均蕴含着工匠精神,教师应注重挖掘引导,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认识、理解并吸收这些精神,为专业实践打下基础。
《庖丁解牛》一文寓意丰富,学习本文是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一次生动感悟。笔者在烹饪班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然后带着问题“庖丁面对骨骼复杂的牛,为何能刀刀到位”,讨论诵读。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笔者结合学生专业,请他们谈一谈对专业学习的启示。笔者适时引导,让学生体悟学习如同解牛,不能使蛮力,要掌握规律善用技巧。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到新时代工匠精神与自身息息相关,更以此自我勉励,促进专业不断精进。
2.课堂活动与“工匠精神”的结合
语文课堂活动是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形式,主要包括提问、讨论、竞赛、辩论等。在中职语文课堂中,适当组织语文课堂活动能有效完成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渗透。
《项链》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其能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工匠精神核心组成部分,所以笔者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讨论。如“你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马蒂尔德这样做值得吗?”学生在云课堂中展开讨论,教师适时参与点评。学生体会到,诚信乃做人之本,尤其是旅游行业,作为服务业的窗口,更是需要具备这一基本的工匠精神。
3.作业设计与“工匠精神”的结合
中职语文作业具有灵活性、专业性的特点,教师在大纲的要求下,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专业特点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后,自主有效完成拓展,提升其自信严谨的品质。
《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佳作,笔者在与学生赏析完郁达夫笔下“清、静、悲凉”的秋景后,结合旅游服务专业学生实际,布置作业:分组完成导游词《旅中四季》,并将导游词和讲解视频上传至云平台,请专业老师加以点评。学生的审美素养得以提升,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自信精神也有所体现。
在产业转型的新时代,高素质的劳动人才成为国家社会的迫切需要。成为“匠心筑梦”背景下的合格职场人,成为了对中职旅游服务类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在这一过程中,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则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既是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渗透,更是实现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