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底开采稀土有多难?

2019-11-12中国科学院周军

中学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海况制约深海

■ 中国科学院/周军

在科学家眼里,“工业味精”“工业黄金”……这些称呼如今已不能完全阐释稀土在当下和未来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稀土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能源、轻工、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特别是在军事方面,稀土的使用可以大幅提升雷达导航、导弹制导、战斗机等武器的性能。可以说,稀土的作用无处不在。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未来稀土材料在新能源领域也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各种高科技产品须臾也离不开稀土,各国都为寻找掌握更多稀土资源而绞尽脑汁。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稀土工业储量总计1.4亿吨。其中,我国稀土储量为55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近四成。

2018年4月10日,矿产资源贫乏的日本宣布在本国经济区海域深处发现了储量高达1600万吨的稀土资源矿,可供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就在日本“幻想”藉此转身成世界级“稀土供应商”的时候,专家们却很冷静地称:沉睡在海底的稀土看上去很美,但短期实现规模化开采挖掘并不容易。

目前,海底稀土资源开采技术上已然可行,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深海开采成本。不同于陆地的开采,深海开采需要专门的开采设备和运输存储设备,还需要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而且容易受到海况和气候等大环境的制约。

此外,人类对深海海底稀土的分布规律和储存状态认知条件也限制了这种大规模的开采。据了解,相对于陆地开采,海洋开采——尤其是国际海域的海底资源开采,还有着比较复杂的国际规则制约,从探测开始到落实具体开采行动,需要相当长的周期才能实现。

日本此次宣布发现的海底稀土资源虽然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内,开采可不受国际规则制约,但资源所在海域平均水深5000米左右,短期无法开采利用。海底地质结构复杂,海况复杂,开采难度极大,以现有技术能力,即便能够进行采矿,开采成本也很高。此外,海底采矿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污染问题。稀土中所含的重金属或有害元素一旦混入水体中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还会给渔业和海洋环境带来灾难。

要从数千米深的水下稀泥中分离稀土矿物的成本很高,日本的深海开采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日本仍然离不开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

猜你喜欢

海况制约深海
向深海进发
典型海况下舰载发射箱结构强度仿真分析
深海特“潜”队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恶劣海况下海洋石油116内转塔式FPSO装配载优化
极端海况下软质海崖大规模蚀退计算模型研究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极限海况下单点系泊系统缆索动张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