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阴里的“八大碗”

2019-11-12王秋侠

连云港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红鱼鸡块汤汁

王秋侠

故乡位于苏鲁交界,“八大碗”的习俗由来已久。村子里能“讲古”的场面人,只有苗爷爷。他说满族富裕人家年、节、庆典、迎送、嫁娶之时,多以满汉全席里第三档次的“八大碗”宴请亲朋。古时候,很多山东人闯关东发财腾达后,衣锦还乡,就把这“八大碗”的饮食习俗带回故乡来。当然,带回来的“八大碗”是改良版的,不论是“八大碗”的碗,还是碗里的菜肴,都大不相同了。只有“八大碗”的碗数是相同的。

十里不同俗,何况隔着几千里的距离。再说了,每家每户的家境也不尽相同。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故乡历经三次行政区划,从山东省划归江苏省管辖。虽然行政隶属变了,但是山东人豪爽、实在、热情的好客之风,在故乡根深蒂固。在待客上,“八大碗”是最好的体现。碟子口径很小,深度也很浅,哪比得上大白瓷碗盛放菜肴待客,显得诚心实意周到体面呢?

苗爷爷年轻时吃过的“八大碗”,用的是粗瓷大黑碗。黑碗里的菜肴,一丁点荤腥都没有,全是豆角、秋米豆之类的蔬菜,晒干、洗净、裹上面粉在油锅里分类炸制好,一一放在碗里,然后熬制好一大锅汤汁,每碗浇上汤汁就可上桌了。那时候的“八大碗”里连个鸡蛋的影子都没有,“最硬”的菜是汤煮炸豆腐干。豆腐干,晒干、炸透、再入汤。苗爷爷说那个菜最好吃。

故乡宴席上的“八大碗”有红、白宴之分。白事上的“八大碗”,很简单,就是粉条炖肥猪肉片汤,肥肉片很小也很少,晶莹剔透,爽滑弹跳的地瓜粉丝,是供足了吃的。但是,哀乐哀号声中,纵是山珍海味,也寡然无味了。

小时候,冬日暖阳,村头含着烟袋倚着墙根的老人们晒着太阳寻开心。一位老爷爷抱起身边的小男孩,慢条斯理地打趣孩子:“想喝细粉汤吗?”“想!”嘴馋的孩子,大声应答。“喔,那回家去,找根绳来呵,把你爷爷……”说话的老爷爷放下怀里的小男孩,一边用手比划着去勒那男孩子爷爷的脖子,一边笑呵呵地对孩子说“把你爷爷勒死了,你家摆上“八大碗”,你就能喝上三天的细粉汤喽,俺们都去你家吃‘八大碗’。”

小男孩赶紧把那人从爷爷身边拽开,抱着爷爷的脖子大声哭喊:“俺不想喝细粉汤了哇,俺要俺爷爷啊,俺家没有‘八大碗’,俺家不要你们去啊!”

小男孩哭诉得鼻涕冒泡,众人开怀大笑。从此,小男孩不再吃粉丝汤,哪怕在自家平日的饭桌上。

祖孙亲情浓淡,一碗粉丝汤检验得妥妥的。

相比之下,喜宴上的“八大碗”,虽然说不上割烹纵意,但在欢乐喜庆的氛围里,男女老少,个个喜笑颜开,就显得无比丰盛,气象万千了。

秋收农忙过后,地了场光,办喜事的人家就开始筹办“八大碗”喜宴了。那会儿村里没有饭店,都是请村里的“大厨”在自家垒个大土灶,架上一口大锅,把喂了一年多的鸡猪羊宰了,攒了一季的鸡蛋悉数拿出来,新磨的白面全端出来……一个普通农家的家底,在喜宴上的“八大碗”里展露无遗。

在故乡坐席,以面朝大门为尊,以东为上位。带抽屉的方木桌,俗称“八仙桌”,一桌配八个小凳子,可供八个人入座。在这样的桌子上吃“八大碗”的,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者,尊为“大客”。一般的宾客,都是在不带抽屉的四方桌边,按照长幼尊卑或亲疏远近关系,依次入席就坐。若是父子,那么不能同席;若席间有伯叔师长,侄徒晚辈是不能对面而坐的.

乡俗繁杂中,“八大碗”隆重登场了。入席有规矩,落座吃席还是有规矩的,一桌中最受尊重的人不动筷子,别人是不能动筷子的。一般是,八道菜上齐后,他举杯开言,一桌人看他筷子落到哪道菜上,就吃哪道菜。

“八大碗”的第一道菜是炒鸡块。清苦岁月,几乎没有人家的炒鸡块是碗底不放蔬菜铺垫的。香气扑鼻的炒鸡块底下,常常放着土豆块,因为有醇厚的汤汁浸润,土豆块入口很糯,也很香。每逢吃喜宴之前,家里的大人们会再三嘱咐家里的小孩,炒鸡块的鸡头和两只鸡脚,是千万不能吃的——因为在“八大碗”的流水席里,鸡头、鸡脚是可以在下一个宴席上用的。贪嘴的小孩子,哪里知道大人们的心思呢。不给吃,就不吃呗,反正还有好几个菜吃呢。

第二道菜是炸红鱼。喜宴上的红鱼,有1斤左右。碗底垫的豆腐块,寓意:富余。村里有句夸人身材好的俗语,“一斤的红鱼,巧个子。”那样斤重的红鱼,油炸过后,在碗里露头露尾,外焦里嫩,好看又好吃。

第三道菜是炖方肉。那可是“八大碗”里的重要角色,色泽油亮,肥而不腻的一大碗方块大肉,一碗八大块,一桌八人每人一块,当然碗底也是垫着白菜帮的。用浸过浓酽汤汁的白菜帮,卷上一块颤巍巍的大方肉,粘稠、滑腻,入口满嘴生香,那是难以言喻的美好,即便短暂,却非常幸福。嘴馋的孩子,会故意把汤汁滴在破旧的棉袄袖头上,嗅那香味,至少让他内心狂喜半个多月!

第四道菜是五花肉片。村里爱吃肉的人说,吃猪肉的最高境界,就是煮熟的五花肉蘸盐,肉香里缠着缕缕咸香——过瘾!也有人说,这样大的肉片,最好放在煎饼里卷着吃!马上就有会过日子的大娘撂过话来:哎哟哟,那一顿饭还不得多吃三张煎饼呐。

第五道菜是煮方块豆腐。卤水豆腐打成大方块,放在油锅里炸至六面金黄,然后再放入汤里入盐入味。煮出来的豆腐,俗称“兜富”。

第六道菜粉皮白菜。故乡的岗岭坡地最适宜生长地瓜。地瓜粉做出来的粉皮滑爽弹牙,有嚼劲。那年月的大众菜,吃一口,连呼气吸气里都透着一股田野清风。

第七道菜是猪膘杂烩汤。猪肉皮烧制以后经过油炸,再入汤,又泡又有弹性,牙口好的叔父大爷们很得意这一口,配上散装高粱酒,吃肉喝酒,让舌头美得直翻筋斗。

第八道菜是四喜丸子。四个硕大的肉丸子寓意福禄寿喜,当然是人人喜欢,食指大动的了。众人举箸,夹一块轻轻一咬,香中带咸的滋味,瞬间充盈在舌间……

喜事临门,邻里乡亲相互道贺吃请。家家都是一样的“八大碗”,家家却都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永远不重复,却都一样的好吃。那里面有祝福、有寒暄、有亲情、有记忆,还有一份不老的思念。

吃“八大碗”的那些日子,总和寒冬相连,冰天雪地里,浓郁的菜香、酒香、鞭炮的火药香,大气磅礴地扑面而来,把街头巷尾层层浸染,熏得整个村子里都飘溢着美味。

此刻,隔着好几十年的光阴,似乎“八大碗”的醇香,正从故乡翻山越岭迢迢而来……

猜你喜欢

红鱼鸡块汤汁
黄油春笋鸡
鱼缸里的小世界
红鱼干,一口咸香鸿运来!
人性化防倾斜碗
聪明的小红鱼
绞尽脑汁
教你做炒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