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11-12刘慧芳

鸭绿江 2019年22期
关键词:奥尔夫创造力教学效果

刘慧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被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重视音乐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讲述,忽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导致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低下。而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将语言、舞蹈和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充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奥尔夫教学法概述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1930年左右创立,旨在重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巧,强调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和课堂教学,要求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奥尔夫教学法具有如下特点:①即兴创造性。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组织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②元素性。音乐教学涉及材料收集、艺术形式、音乐技能等元素。奥尔夫教学法多是选用原始自然、朴实无华的素材来表现元素,如传统大小调式和反复固定节奏等,能够通过明了简洁的方式表达丰富的音乐情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③综合性。音乐可以客观展现人内心的情绪与情感,而奥尔夫教学法集舞蹈动作、语言和说唱于一体,综合性较强,因此将其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客观的情绪以及内心的情感,增强教学效果。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加强创造性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目的与原则就是培养思维创作力,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科学利用元素性材料,为学生今后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教学-模仿-即兴表演-自主创作-艺术表演”,以此发挥学生内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例如:教师在传授《龙咚锵》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小学生结合歌曲内容来联想敲锣打鼓闹新春的场景,当学生学会和欣赏完该歌曲后,可安排学生利用锣、鼓等打击乐器来分角色进行即兴表演,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2、重视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创设科学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音乐知识,尽情展现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共鸣。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倾听播放的音乐作品,同时教师可结合音乐起舞,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想象空间,主动理解作品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肢体动作,师生共同起舞;最后教师引出课本内容,有效掌握音乐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以《蝈蝈和蛐蛐》为例,在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时,可以从儿歌的节奏出发,通过戏剧表演形式给学生戴上大公鸡、蛐蛐、蝈蝈的相关头饰,然后鼓励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来表演,继而学会该歌曲,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3、关注学生学习参与度

原始音乐是人们通过自行参与自我体验的音乐,这也是奥尔夫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音乐课程而言,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才能有效实现“体验教学”的目的;同时小学生的心理相对独特,对喜欢与否的态度极为明确,如果其在心理上不认同音乐教学,即便被动参与到活动中,也不会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教学中。

4、设计简单的游戏

奥尔夫教学法十分注重游戏教学,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节奏游戏,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来发挥自身的想象,尽情舞动肢体,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奥尔夫教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其思想精髓进行深入了解,加强创造性教学,重视情景教学法,关注学生学习参与度,设计简单的游戏,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发挥出该理论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创性、创造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奥尔夫创造力教学效果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