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生书法教学中文化素养的提升

2019-11-12

鸭绿江 2019年22期
关键词:碑帖书法小学生

张 莉

中国书法因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标识,所以书法教学中要凸显出其中的文化特色、民族精神和意志。书法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作为炎黄子孙要具有怎样的气度和修养,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其实也就是在讲学生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理解有多深,也从侧面体现出这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书法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写好中国书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书法研究和探索的激情。

一、小学生书法教学凸显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能提高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能力

书法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批“小书法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规范、美观、正确的书写习惯,既是一种自律自尊的表现,也是为了让他们理解中国文字的魅力,把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因为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字形式,更体现了美学、历史文化以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所以在孩子接触到书法教育时,要及时拓宽他们对书法文化的理解范围,而不是仅仅强调书写能力的提升。其次,学习书法能更好地锻炼小学生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

2.能提升学生爱国激情和文化自信

文字起源于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同时人类文化也因文字传承和发展了下来。从夏商期间的甲骨文算起,中国书法经历了四五千年的发展演变,体现出极具灿烂的中华文明和旺盛的生命力。引导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背景文化,就不得不结合各时代的诗、词、歌、赋、书画作品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创作。因为书法文化是人文历史发展的结晶,所以教师要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不断地渗透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小学生了解了书法艺术的背景文化,也会被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所折服,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在我国,书法作品讲究的是书品与人品的统一,苏轼说过“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人的审美标准,以人品论书品,全方位品评书法艺术才是正确的审美标准。在当下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也难免被浮躁心理干扰,通过学习名家经典的学书故事和为人处世的原则,比如,王羲之的勤奋刻苦、颜真卿的威武不屈等等,逐渐引导学生学会修身立品,不断地完善自己和提升自己。

二、小学生书法教学提升文化素质教育的策略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了解书法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自己愿意去品、去悟,那么学生的书法造诣一定会得到提升。教师要开动脑筋,灵活运用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为他们打开书法文化的大门。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历史知识,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碑帖文化。所有的碑帖文字,都包含这一段传奇的历史故事,这些传奇足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引起他们的兴趣。如苏轼的《寒食帖》,教师在为学生介绍时,可以借助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展示碑帖图文或者还原故事。碑帖又被火烧过的痕迹,是因为他在活烧圆明园时,险被摧毁,后来在日本收藏家手中,几经翻转才被国人重金购回。通过这样的历史小故事不仅使学生了解文化发扬民族继承是很重要的,同时也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知道祖国强大是多么自豪的事情。

2.学校营造书法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环境

营造书法教学的氛围要注意软环境和硬件条件相结合。首先,硬件条件包括是学校要落实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方针,不能只喊口号,要贯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必须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书法教育结合德育、历史文化、文学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体系,所以书法教学不仅仅是专业的书法教师的责任,只有各科教师率先垂范,注意板书、批改作业的细节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那学生了解书法文化也不会太困难。

结论

总之,书法教育是一项综合的人文教育,小学阶段的书法教学重在培养兴趣,拓宽学生对书法文化的理解。不能只强调书写技巧和能力,因为单一的强调书写习惯,提高书法训练强度,会让学生产生压力,并且狭义地认为书法就是一项体力作业,不需要思考和探索,那样书法教育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小学生的书法学习既是经典艺术的传承,更是几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碑帖书法小学生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