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讲好中国故事”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探究

2019-11-12

鸭绿江 2019年22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大学语言

杨 璐

一、文化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既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中作为通识教育必须课,既要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上世纪80年代,随着语言与文化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Kramasch曾指出:“语言表述着、承载着也象征着文化现实。语言与文化两者密不可分。”此后,国内学者也开始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语言、文化、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1980年许国璋提出要在英语教学中注意英语国家的文化,倡导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始终贯彻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但基于目前的教学内容,课程中关于文化的输入主要集中于西方国家的外来文化,如西方的节日、习俗、文学作品等,而对中国文化方面的输入却相对较少。文化内容输入的不均衡导致了我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现阶段国情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上的缺失,并由此产生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成为了我国对外发展的重要需求。一方面要把国外的先进思想、科技与方法引进来,另一方面还要将中国的文化介绍出去。因此,当下的国家发展形势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探究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符合时代发展,培养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人才更是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功能的缺失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在于单纯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其在今后学习与交往中能用国际通用语有效地进行沟通,以适应国内外发展的需要。就目前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所遇到的问题而言,尽管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体系,却无法使用目标语准确、流利地进行对外交流。更无法做到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准确、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

“失语症”一词原为医学界术语,最初是指脑的器质性病变。20世纪90年代,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浸入。国内学者结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中所遇到的障碍总结了“中国文学失语症”概念,并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至2014学者明确指出:“中国文化失语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能用准确流利的目标语适时主动,有效、对等地向外输出、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能力缺失的现象。”基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双向性,大学外语教学也不应仅局限于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更应该将语言作为媒介,用英语准确、生动地向外传播本民族文化。使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明文在世界文化圈中在彰显出“国际范儿”的同时,更要保留住中华民族特有的 “中国味儿”。

三、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

中国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讲什么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怎样展现好中国形象也做出深刻论述。随着中国的崛起与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是宣传思想战线的时代使命,也是大学英语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学英语课程在进行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要助于青年人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的发展和话语权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因此,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讲明白中国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融入中国文化,探索出新时代适应我国文化发展的大学外语课程的教学方式。把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理念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课外实活动中,使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考核方式上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策略,培养语言技能过硬、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对国际通用语和国外文化的学习,更要承担起对本民族文化传承与输出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导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文化。因此,将中国文化的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帮助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及国家现阶段发展状况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大学语言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