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9-11-11王东

知识文库 2019年22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应用型基地

王东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仅具备服装设计与工程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为切入点,结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旨在说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期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1 前言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符合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艺工结合专业特色,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服装设计和应用的基本能力,直接关系到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具备职业的高级专门技能,往往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由此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如何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是当前实践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优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思考。

2 概述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践作为支撑。要做好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有必要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和原则,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意义上看,我们可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对学生而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弥补理论知识的局限性,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对教师而言,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实践的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以及思维创造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原则

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原则上看,自主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连续性原则,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上应体现。其中,自主性原则是指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通过主动参与到画图、样板制作、裁剪、缝纫等实践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过程性原则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应以学生的实践过程为重点,实践活动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能,鼓励学生探究科学的实践方法。连续性原则是指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应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进度,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跟踪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3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体系弱化、实践教学师资不足和实习基地开发不够等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3.1 实践教学体系弱化

实践教学体系是开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但就目前而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实践教学内容枯燥,非实践教学时间不得自主学习,造成了服装设计资源的浪费,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个性化建设,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性得到限制。其中,在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班级实践教学方式,只在专业课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课时及学分安排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造成的,长此以往,不能达到实践教学育人以及创新的目的。

3.2 实践教学师资不足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仍然存在。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资源存在不稳定性,即便开展了实践教学,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于简单和草率,难以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而有些学历较高的教师,迫于课程繁重和科研压力,花费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也非常不利于服装设计与工程实践教学的开展。

3.3 实习基地开发不够

实习基地是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仍然坚固,实践教学环节较少,有些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完全割裂,致使学生不能在实验和实践中提升能力,加之实习基地开发不够普遍存在,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充分调动起来,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4 优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策略

4.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对教师而言,应理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适当加入实践教学内容,如《服装工艺》中的服装工艺基础制作,《服装结构设计》中的款式与纸样设计,《服饰配件 设计》中的服饰配件设计与制作,《手工印染工艺》 中的扎染蜡染设计作品的制作等,实践和理论融合发展,深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知识,将实践教学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坚持产、 学、赛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如实施工作室制,灵活安排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能够有目的和比较系统地学习。又或者是结合时装赛事开展實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国内的时装周及时装大赛等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4.2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让具备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充实到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具体做法上,要确保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的稳定性和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学院与企业、社会的合作,聘请服装设计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讲授实践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关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活动的培训,了解前言的服装设计动态。还可以通过到境外同类学校交流学习,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到服装企业挂职锻炼,提升职业素质、协调能力和工程 实践能力,增强行业背景。

4.3 开发学生实习基地

开发学生实习基地,通过大力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平台,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大有裨益。在具体做法上,学校可以从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方面入手,兼顾学生的在校时间和课外时间,灵活制定实践教学策略,一是在学校内部提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的场所和器材,不定期培训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应积极寻求与服装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和今后的就业做准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做好学生实习的指导,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的有效性。

5 结语

总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教师而言,应结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开发学生实习基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应用型基地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