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弘扬红色文化拥有丰沃的土壤
2019-11-11张玉梅
张玉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新时代是实现青春梦想的舞台,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动更具多变性、选择性及独立性,因而,面向高校学生所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也势必会面临更高、更新的要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改革与建设进程中,所凝聚形成的爱国精神、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的总和。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艰苦奋斗作风,提高爱国主义情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等方面,都发挥出了显著的作用。故此,在立德树人的总体方向下,各类高校应加强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下面,是笔者结合个人体会,所提出的几点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提升路径。
1 运用多样化教育方法,创新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
单一、陈旧的教育方法,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红色文化教育也是如此。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注重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红色文化的结合面之时,应有意识使用各种可行的教育方法,以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工作影响力、吸引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体现和彰显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具体来讲,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工作中,最为基础的形式就是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这便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密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从中挖掘出可以与之契合的红色文化,使二者有机结合,巧妙运用红色文化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并且,学校应有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红色文化,比如,可选择在某些重大节日,围绕红色文化举办纪念晚会或是知识竞赛,在大学生生活中更进一步渗透红色文化,進而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提高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此外,高校也可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发组建一些红色文化社团,旨在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力。
2 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的网络环境
伴随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更为明显,开始由双向交互性影响逐渐替代传统的单向式影响。而在这一背景下,各类高校应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注重校园新媒体基础的建设。学校、学院、班级各级组织互相合作,逐渐建设起一个和谐、晴朗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网络环境。比如,由学校党团宣传部门带头,进行红色文化网站建设,各学院和班级则进行二级、三级门户平台的建立,旨在实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全校覆盖。同时,当前大学生几乎人人都配置有智能手机,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密切结合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公众号,或是研发相应的手机APP,为其定期推送一些含有红色文化精髓的文章。另外,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参与不只是一味地接收,其也是红色文化宣传的推送者。简而言之,通过对各类新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为高校学生构建出一个时刻能感受红色文化熏陶的网络环境。
3 借助先进的VR技术,增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这是一种能够体验与创建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带给用户更深入沉浸式的体验。山东广播电视台为了迎接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筹划制作了260集大型VR系列纪录片《红色记忆》,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这一点说明,通过综合运用VR技术,更好地传播了红色文化。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同样可以借助VR技术,为学生带去更为直观、鲜明的体验,以使红色文化的解读效果进一步加强,有效提升教育成效。VR技术下的全景视频资源,相较于真实的红色文化视频资料,融合了更多的信息量,生成了交互式的感知体验维度。大学生从VR技术中的三维视角,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真实情景,进而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感悟。所以,为了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成效,应着手开发基于VR技术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简单来讲,利用VR技术实则就是真实还原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的红色文化,为视频、图片、音频、文字等红色文化载体塑造一种全感官维度。近在眼前的VR视觉特效,必然会强烈地冲击学生的感官体验,有助于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更是对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缺乏的一种补充。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校园中渗透红色文化,并将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对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效果、应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以及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类高校应时刻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持续性、整体性、系统化地开展这项工作,从而培养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情怀深厚,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国梦使命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