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匠精神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2019-11-11蒋位哲

知识文库 2019年22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蒋位哲

随着目前国家的综合实力在不断的增长,国际社会上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体制性的改革。尤其是对于高校的人才教育和教学质量上需求更高。对于学校来说也更加注重教师内部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看重的。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带动学生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们领会到工匠精神,选择正确的就业观和教育观,良好的发挥自己的实力。需要在思政教育课程开展时为学生们树立起正确职业理念。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有助于顺应国家发展的趋势,强化对于国家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1 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为了确保我国人力资源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在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尤其是注重工作能力的提升,高等院校中工作能力是考查学生们的标准。高等院校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强学生们的实训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的提高,需要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实操能力,让学生们参加多种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职业岗位能力和水平,从而带动国家综合实力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来说思政教育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除了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价值观念更重要是职业道德上的价值观念。老师在合理的帮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教育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们传递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尤其是在学生们日常的岗位就业中,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爱岗敬业认识到工匠的内涵,培养学生们工匠精神的价值。

2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2.1工匠精神的内涵

对我国社会来说,工匠被普遍定义为具有专门技艺的手艺人,既包括一些皮匠、木匠等手工业的劳作者。由于我国长时间的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体制下,重农轻商的思想日常严重。所以接近于商业的工匠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到了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使得工匠范围在不断的扩张,这除了一些一线的生产工人之外,还包括一些专门的技师和工程师。已经成为了现如今国家经济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节,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工匠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同时它也是对于当前新时代下工作者提出的普遍要求。

2.2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可以更通俗的理解为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对于工作的追求,是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加精细化、精准化,从而形成一种固定的价值取向。工匠精神和人们的价值观、与人们的生活态度都是有相互联系的。工匠精神包括爱岗奉献精神是从学习知识到实践能力的不断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不断的培养学生们的记忆能力,让学生们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学生们的实操能力,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术。另外工匠精神也指的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学生们日常工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于工作的敷衍完成,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将工作做到更好更完美。另外在工匠精神的传承中,重要的是尊师重道的传承,首先要让学生们保持清楚的道德观念,清晰的认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师傅对于学生们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始终保持着对于师傅的尊敬,传承工匠精神,契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理念,以此来奠定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发展。

3 高校思政教育中对于学生们工匠精神培养的价值

3.1有助于高校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观念

高等院校在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巩固,经历了漫长的求学阶段。学生们普遍在生活上和对于接触社会上能力较为缺乏,同时他们也难以形成固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观念和社会现实生活相互脱节。这就使得很多课程的教授只浮于形式,但是难以取得相应的成效性。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也为了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职业精神。因此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融入职业精神的教育,这就是相当于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了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中,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社会价值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念,掌握基本的从业观念和从业认知,更好的适应毕业之后的工作,在走向社会中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3.2有助于高校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学业,而忽视了对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甚至在很多企業中也存在着只注重才能而不注重人才道德素养的培养,用人倾向的错误,从而使部分学生存在了多财寡德的现象,无法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融入到了工匠精神的理念,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观念,同时也可以纠正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错误理念。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要将想道德教育和学生们的知识能力相融合,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们更好的敬业奉献精神,有助于帮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自己的岗位之中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国家,为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3有助于国民经济实现高效的转型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制造业在蓬勃的发展,甚至超过了欧美等西方国家,成为了当前世界上大的制造国家。但是随着印度、非洲、东南亚等一些地区的崛起,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为了保证我国竞争实力的不断增强,也为了保证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在经济建设发展时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同时也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了将我国建造成全球的强国,就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性不断转变。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就要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新时代下就需要巩固对于计算机人才和专业的技工人才的培养。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大型的机械制作工艺不断趋于成熟,这就使得很多工种难以获得丰厚的报酬,为了追求个性化的差异,也为了帮助人类的建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强对于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固提高。

4 工匠精神培育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方法措施

4.1提升教师的水平能力

为了将工匠精神更好的融入到高等院校的思政教学过程中,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作为高校来说要意识到老师对于学生们产生了重要影响,培养老师的职业素出发,给学生们做良好的榜样,来促进对于学生们的培养。首先学校需要对于所有的老师进行岗位的培训,尤其是思政教育课程的老师,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告诉老师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理念中,让每个老师在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另外更为了更好的帮助老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巩固自身的工匠精神。学校在对于老师进行考核的时候,还需要按照工匠精神的考核标准,对老师进行相应的评定,促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深入性的增强工匠精神的学习,使老师具备工匠精神,给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在引导学生们教学的时候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有效的开展思政教学。

4.2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理念

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培养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树立起学生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了使学生们产生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思政课的老师就需要发挥课程本身的意义,让学生们积极投入到课程中,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课程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优秀工匠精神的范例,让学生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树立榜样的力量。同时学校邀请专门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员为学生们进行讲课,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相关内容的学习,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4.3安排学生的实习培养

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的专业课内容进行学习。老师要带领学生们参加相应的实践教学,老师要对学生的相关专业进行培训,以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为基准。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且针对不同学生中存在的不同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学生自我反省的时候及时的进行引导和整改,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们进行外出实习,通过实践来对于學生们学习的专业进行相应的巩固。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具备责任意识,同时在实践中也要让提学生们提高自己的责任感。结合自己专业的技能来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同时学生们可以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和老员工的学习,不断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和他人之间的交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促使自己全方位的投入到工作中。

5 结束语

工匠精神对于我国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学校为主要阵地,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素养,可以定期给学生们安排必要的实习培训,来提升学生们的工匠精神。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