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介词与维吾尔语后置词语法对比分析
2019-11-11杨志彬
杨志彬
汉语介词与维吾尔语后置词的对比研究属于对比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本文从分类、语法功能、语法特征、翻译过程的用法差异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对二者进行简要对比与分析,进一步探讨汉语介词与目的语后置词的使用特点及差异。
1 汉语介词特点
介词是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介词是虚词的一类。汉语介词不能重叠,常常充当语义成分的标记①。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通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的前面,与其组成介词短语,用来表示处所和方向、依据和工具、原因对象、施事、关涉对象的介词都属于虚词。例如:从、在、沿着、根据、通过、拿、因为、由、被、给、让、对于、跟、替。介词短语通常在句中作状语,个别也可以在句中作补语和定语等句子成分。例如:他[为实现梦想]努力拼搏。汉语介词“为”构成介词短语置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目的意义。张书记[关于此次学习精神]作了最后总结。汉语介词“关于构成介词短语置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有关事件。(从冠军颁奖典礼现场)发回的图片。汉语介词“从”构成介词短置于句首作定语,用来修饰限定中心词,表示处所意义。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汉语介词“于”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作补语,表示处所意义。
2 目的语后置词特点
目的语后置词是用在名词、代名词或名词化的词之后,表示该词与其他词之间关系的一种虚词。目的语虽形态发达,但后置词作为一种语法手段,其重要性并不比形态手段逊色。在许多情况下,后置词作为目的语重要的分析型语法手段,其作用是不能替换的。后置词在目的语中的使用频率高,用法易变、语义抽象、功能丰富,因此在目的语学习者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很多。本节主要探讨目的语虚词-后置词。
后置词必须和一定格位形式的名词性单位结合充当句子成分。根据这一特点可将后置词分为与主格结合的后置词、与向格结合的后置词与从格结合的后置词三类。
2.1 与主格结合的后置词:
后置词“yt?yn”与名词、代词、称名动名词、祈使式第三人称形式连用,可表示行为动作的目的。
例如: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人民。Bizni? barliq tiri?t?anliqimiz χalq yt?yn .
后置词“arqliq”表示动作是通过任何人,何种途径,何种方式实现的。例如:他乘火车去了上海。u ?a?χ?jg? pojiz arqliq bardi.
后置词“ystidin”与一些动补关系的复合动词连用,表示行为动作涉及到的对象。例如:我要投诉你。M?n seni? ystidin ?rz qilm?n.
2.2 与向格结合的后置词有:
后置词“q?d?r”表示时间、距离、范围等的截至界限。例如:我乘飞机从喀什到乌鲁木齐。q??q?rdin yrum?ig? q?d?r ajropilanda bardim.
后置词“qari?anda”表示两事物的比较关系。例如:他的个头
比我高一些。Ma?a qari?anda uni? boji eɡizr?k.
2.3 与从格结合的后置词:
后置词“q?tijn?z?r”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同,对应汉语中“不管”、“无论”、“不论”的意义。例如:不管明天是否下雨,我都要去上课。?t? jam?ur je?i? ja?masliqidin q?tijn?z?r, man ?uqum m?kt?pk? waqitida bariman.
后置词“k?r?”表示在比较选择中舍弃的动作。例如:与其闲逛,不如看会儿书。Bikar jyrg?ndin k?r?,bir d?m kitap oqujli.
3 语法功能对比
3.1 语法结构形式基本相同。
汉语介词和目的语后置词都属于虛词,二者語法功能相似或相同,都必须与一定的实词相结合组成一个短语来表达某种意义和语法关系,且在句中都不能做语法成分,汉语中介词常与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结构,而目的语后置词通过词或短语组成后置词结构方可在句中表达语法关系。
3.2 语法功能有异有同
汉语介词和目的语后置词在句中都可作状语、定语。此外,汉语介词在句中还可作补语,而目的语则无补语这个语法成分,一般以名词带格形式的状语表达。例如:你一直住在这个城市吗? S?n mu?u ??h?rd? turams?n?
通过这汉语和目的语例句对比可以发现,汉语介词“在”在目的语对应翻译中是通过 ??h?r添加时位格d?的形式给予表达。。
4 语法特征对比
(1)汉语介词和目的语后置词在句中都不能独立担任任何成分。
(2)汉语介词不能重叠,介词后面也不能添加动态助词“着、了、过”,例如“跑着、笑着、走了、哭了、路过”等,其中的“着、了、过”,只是构词附加成分,并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
(3)汉语介词和目的语后置词中都有来自其他词类或兼类的词。
汉语中大多数介词兼有动词的性质,均是由汉语动词虛化而来的。
例如: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4)目的语后置词无形态变化,无构词能力,而常有借用其他词类作后置词现象。
(5)目的语中兼有动词性质的后置词没有汉语多,但具有副词性质的后置词却比汉语多。
5 用法异同对比。
通常情况下,汉语中的介词在目的语中大部分都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后置词。反之,目的语后置词在汉语介词中也是这样。此外,因汉语介词和目的语后置词在用法上具有不对应性,故有时则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对应翻译。例如,有时汉语可不用介词而目的语则必须用后置词。汉语中表示与时间有关的名词做状语时不用介词,而目的语则一定要用后置词。
5.1 汉语介词在目的语中的表达差异。
汉语介词本身不能在句中单独担任语法成分,只有与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词化短语组成介词短语后,才可在句中表达相应的语法关系。本小节主要在前四章的基础上,以汉语介词“把”“被”“于”为例,进行归纳对比研究。
汉语“主-谓-宾”句式,若用了“把”,词序就会变为“主-把-宾-谓”格式了“把”所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汉语介词“把”在目的语中一般以在名词或动名后缀接表示宾语意义的附加成分“ni ”来表示。例如:请翻译下例句子。T?w?ndik ?yml?lerni t?r?im? qili?lar。
汉语介词“被”在目的语中一般用被动态附加成分(n/l)对应,但个别“被”字句,在目的语中可不用被动态,而需要灵活处理。例如: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qijin?iliq bizni qorqutalmajdu。
汉语介词“于”跟其他词组成介词短语,用在谓语前后可表示动作的对象方向、比较、起点或出发点,时间和范围等四种意义。例如:
①忠于党,忠于人民。Partijig?,χ?lqk? sadiq bolu?. 例句中汉语介词“于”表动作的对象方向,在目的语翻译一般中多用向格或从格表示。
②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h?lqni? m?p??ti h?mmidin muhim.例句中汉语介词“于”表示比较的用意,在目的语翻译中一般要用从格表示。
③这块毛料购于上海。bu ju? r?χtni ?a?χ?jdin al?an。
例句中汉语介词“于”表示起点或出发点,在目的语翻译中多用从格。
④他出生于农民家庭。u de?qan ailisd? tu?ul?an。
例句中汉语介词“于”表示时间和范围的意义,在目的语翻译中多用时位格,有时也用向格。
5.2 目的语后置词在汉语中的表达差异。
汉语介词与目的语后置词在意义、用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一部分汉语介词、目的语后置词可以彼此对应翻译,剩余的则需根据具体语境情况通过词汇手段或“格”的形式给予表达。
目的语后置词通常情况下无形态变化,只有与前面的词或短语组成后置词结构短语,才可以在句中表达相应的语法关系。例如:目的语后置词与名词、代词结合表示人的伴随或动作进行的状态及工具、手段等意思。目的语后置词与过去时形动词结合,可表示让步意义。目的语后置词与带从格的“?”动名词连用,在句中可作状语,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确定主张。目的语后置词与名词或代词结合,可表示行为动作的范围、依据。目的语后置词与带从格的过去式形动词连用,表示行为动作的对比或选择。目的语后置词与带向格的名词结合,在句中作可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对比或选择。
例如:①信要用钢笔写,不要用铅笔写。Χ?tni qerinda? bil?n jazmaj, q?l?m bil?n jezi? lazim。
通过汉语与目的语例句互译对比可分析出,目的语后置词“bil?n”与名词结合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及工具,在汉语中要用“要…不要…”等词语或句式与之相对应。
②那篇文章读是读了,就是没读懂。U maqalini uqu?an bil?n ?y??nmidim。
通过汉语与目的语例句互译对比可分析出,目的语后置词“bil?n”与过去时形动词结合,可表示让步关系,在汉语中要用“是…就是…”等词语或句式与之相对应。
③只要考前认真复习,无论期末考什么题都难不倒你。P?k?t imtihandin burun ?stajidil t?krar qilsi?izla,mawsumluq imtihanda n?midin imtihan beri?tin q?tin?z?r,sizɡ? t?s k?lm?jdu。
通過汉语与目的语例句互译对比可分析出,目的语后置词“q?tin?z?r”与带从格的“?”动名词连用,在句中可作状语,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确定主张,在汉语常用“只要…就…”等词语或句式与之相对应。
④与其在这等车,还不如步行呢!Bikar ma?ina saqlap tur?andin k?r?,me?ip tur?an jaχ?i。
通过汉语与目的语例句互译对比可分析出,目的语后置词“K?r?”与带从格的过去式形动词连用,表示行为动作的对比或选择,在汉语里常用“与其……不如”等词语或句式与之相对应。
⑤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H?r kimni? ?zig? jari?a i?i bar。
通过汉语与目的语例句互译对比可分析出,目的语后置词“jari?a”与带向格的名词结合,句中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对比或选择在汉语里常用“…都…”等词语或句式与之相对应。
6 结语
汉语介词和目的语后置词作为两种语言中最重要的虚词之一,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非常值得学习与研究。本文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两种语言的分类、语法功能、语法特征、翻译中的差异及其各自的特点。此外,汉语介词和目的语后置词在互译时也是比较复杂困难的,因此,很有必要对汉语介词和目的语后置词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深入了解,从而为语言学习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以便能够更好地将语言翻译理论运用到学习实践当中去。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