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和“探”
2019-11-11李宏瑞
李宏瑞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贵在“趣”和“探”——趣,即兴趣和乐趣,兴趣可以让学生走近数学,乐趣则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探,即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数学;兴趣;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
数学很重要,作为数学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教好数学呢?深厚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激励评价方式等都是必须的。此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趣”和“探”——趣,即兴趣和乐趣,兴趣可以让学生走近数学,乐趣则可以让学生爱上数学;探,即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趣”——
(一)创设情境,以情导趣。
创设情境对于每位老师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不一定要标新立异,但一定要眼中有人。同时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比如:在学习角的测量度数时,可以结合学生喜欢的游乐园滑梯不同角度的滑梯情境,研究哪种角度滑梯最合适等,学生兴趣高涨,很快投入到新的知识学习之中。又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创设7个小矮人或者7个葫芦娃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乘法口诀。
(二)创意教(学)具,以学融趣
单纯的听讲和练习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师精心设计和制作创意教具、学具,可以把趣味和学习很好地进行融合。比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一节时,我把老式电视机上的天线当作学具,形成不同角度并且角的两边也可以变长、变短,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展开,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很快明白了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口大小有关,与两边长短无关的数学道理。
(三)数学游戏,以玩延趣
第三,游戏无疑是学生最喜欢的,因此在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数学游戏当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得。在设计数学游戏时,我们一定要明确游戏是外衣,游戏的规则是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比如在数的大小比较中,设计“猜价格”游戏。在学生的猜测中,根据老师的提示不断调整所猜数据,从而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这一游戏看似在猜价格,实质是在灵活应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上课可以玩,还可以延伸到課后。
其次,更应该注重数学本身的魅力,让学生触及数学本质,总结数学规律,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与美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
(五)挖掘文化,以文增趣
挖掘数学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年月日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课本上的内容真的很简单,很多都是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知道的,让学生记忆相关的天数、大小月这些都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增添了关于年历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如今的公历也即格里历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而儒略历最初是古罗马凯撒大帝采用天文学家兼数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儒略历中,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闰年366日,平年365日。平年需要在某一月去掉一天,如何去?利用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创造年历,最后,结合相关故事,让学生了解年历中每月天数以及大小月的规定的来龙去脉,增添学习乐趣。
(六)运用魔术,以奇激趣
魔术以神奇的魅力让很多人为此着迷,而数学魔术则是建立在数学知识和规律的基础之上,以魔术的手段彰显其神奇的魅力,激发学生寻找隐藏在魔术背后的数学规律和知识。比如,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法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之后,我创设了“神奇的数字黑洞”这一魔术,让学生在惊叹之余,练习计算并且发现其中的规律。课后学生无不惊叹魔术奇妙,数学有趣。
(七)适度拓展,以思悟趣
所谓“以思悟趣”就是再思考的基础上感悟数学内在魅力,从内心深处对数学产生的兴趣。作为现代教师,不仅仅要会教书,而且一定要有课程意识,要能够开发一定的学科拓展课程。之前我研究过一个关于小学数学探究作业的课题,在这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被唤起的探究意识非常强烈,于是开始设计基于数学探究问题的拓展课程。比如,神奇的绳子,就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设计的一节拓展课。在课堂上让学生探究用同样长的绳子怎样围成的长方形(每边长度均为自然数)面积最大,学生在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中,进一步理解了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探”——
儿童天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自己探究和琢磨,因此,数学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要给学生创造自主观察、独立思考、质疑交流的平台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一、首先,保护学生好奇心,以奇引探
居里夫人说过: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也就是说,有了好奇心才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从而去不断探索,这样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在无疑处生疑时,就要求我们教师思考问题要基于学生的视角,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二、其次,引导学生善思好疑,以思促探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探索问题,在不断地质疑和反思中深化理解。比如,平均数一课,当学生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后,让学生观察平均数于这一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没有出现在这一组数据当中,为什么它能代表这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其实这也就是从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去理解平均数,再次让学生体会移多补少这一方法的意义。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不断交流之后,学生得出结论平均数虽然没有出现在这一组数据中,但是它和这组数据中的每一数都有关,可以代表这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三、设计探究问题,以问延探
设计探究问题不仅是在课堂上,而是要贯穿课堂内外。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进行了小学数学探究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设计了三四年级共四册的探究作业。通过探究作业,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什么才是探究呢?我的理解就是:为了思考的寻找和为了寻找的思考。也就是说注重学生思考探寻的过程,体现学生的思维个性,延伸学生对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