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支持体系建设

2019-11-11尹小石王玮玲樊琪

卷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建设

尹小石 王玮玲 樊琪

摘 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支持体系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动力来源。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支持体系现状出发,指出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中存在着资源不足、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创新创业制度不健全、实践活动平台缺乏等問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从完善创新创业资源和教育教学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打造实践服务平台、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支持体系;建设

基金项目:1.2016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2016100);2.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山西省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513)。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为我国各行各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应大力构建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从而有效缓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支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支持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给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发现高校在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的建设上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高校不断地去健全和完善。

1.1 创新创业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差

调查显示,59%被调查者认为其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不完善,32%的被调查者称其学校没有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制度。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高校虽制订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但普遍比较模糊,没有具体、明确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体系,而有的高校根本没有制定相关制度。另外,有的高校虽有制度,但制度缺乏可行性和执行力。

1.2 资源不足

一是创新创业专业教师缺乏。调查显示,45%的大学生认为其学校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50.85%的大学生认为其学校有专业的教师,但数量严重缺乏。许多高校增加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但让非专业教师教授创新创业课程,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是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缺乏。调查显示,7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基础设施不完备,18%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没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基础设施。对于许多普通院校来说,教室紧缺,设施陈旧,学生没有活动场地,理工类学生实验室短缺,给学生的实践活动造成许多不便。

三是创新创业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光有一腔热血,没有资金做后盾是不行的。通过调查了解到,6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资金严重不足,缺乏融资渠道。

1.3 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大多数高校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调查显示,68%的大学生称其所在学校只有理论课程,没有实践课程。二是课程体系不健全。63%的大学生称其所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只有选修课,没有必修课。三是教学计划不完备,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计划,学生接受的创新创业知识不系统。

1.4 管理机构不健全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而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是,管理机构中存在机构不健全、职能交叉重合等问题。60%的被调查者称其学校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构。而管理机构的不健全或缺乏,在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就会缺乏统筹管理,容易出现多个管理部门之间问责不清、权力不明的现象,也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

1.5 实践活动平台缺乏

很多高校只注重教授学生的理论知识,缺乏对学生的实践培养。调查结果显示,7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6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实践活动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实践活动组织少,且缺乏应有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仅局限于课内,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有的学校虽然会定期组织创新创业竞赛,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竞赛质量不高。

2 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之后,掀起“双创”教育的热潮,各高校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纷纷制定制度、举行创新创业比赛等,但在制度制定、活动组织、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足。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许多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但各高校在执行时缺乏质量保证,有的学校虽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但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的学校甚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都没有,更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政策,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受到阻碍。

2.2 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中可以看出,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组织层面没有制定统一规范的制度,教学层面缺乏专业的教师和系统的课程体系。绝大多数创新创业课程是由非专业教师来讲授,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各种创新创业比赛缺乏专业指导,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缺失,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

2.3 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理论和实践,而多数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甚至以理论代替实践,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远远不够。首先,高校在创新创业上经常出台政策、发布通知,忽视了学生才是创新创业活动主体的事实,忽视了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的调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只注重创新创业知识的灌输和教学任务的完成,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比较迷茫,信念不强,意志不坚。

2.4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团队缺乏

高校在创新创业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大多与创新创业的培养团队缺乏有关。由于没有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团队,就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政策,也无法设置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实施高效的课程教学。由于没有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团队,就无法在创新创业工作上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直接制约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质量。

3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完善创新创业制度并监督其实施

3.1.1 制定明确的创新创业制度

学校要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政策制度,使政策制度与培养目标相契合,在组织与责任、管理平台、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都需有合理安排,使相关组织和人员根据制度开展活动,使大学生创新创业得以顺利进行。

3.1.2 对制度进行可行性评估

高校在出台创新创业制度之前可请专业人士对制度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也可召开研讨会,邀请学校教师及社会创新创业人才对制度进行讨论,从学校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多方面考虑制度的实施途径及可行性,使制度更接地气,更加符合所在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实际。

3.1.3 对制度实施进行监督

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滥竽充数、应付差事的现象,因此,高校要建立监察小组,对创新创业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适时监督,监察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对制度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汇总和通报,使制度得以落地生根,确保制度的效果落实。

3.1.4 对制度效果进行评估

学校要定期对创新创业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制度的进展情况及效果,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制度继续执行或进行修改完善的依据。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才能不断完善,使高校的创新创业制度更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3.2 完善创新创业资源

3.2.1 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引进专业化人才。高校要建设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引入创新创业专门人才。学校可以面向社会发起招聘,引进社会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学校专兼职教师,与其他教师一起组建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另外,高校也可以聘用社会创新创业人才为学校创新创业顾问,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提供指导,不断丰富与更新教师的创新创业知识,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二是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高校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学习,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创新创业交流研讨会,把校内或校外教师聚集到一起,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交流,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另外,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实践平台,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准备。如可以组织教师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学习企业创新文化,感受企业先进理念。

3.2.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更新高校互联网教学设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高校应在已有校园网络的基础上,把创新创业传统教学方式与MOOC等现代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现代技术的无缝链接。

二是加大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力度。孵化基地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和社会竞争力有巨大的作用。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支撑。

3.2.3 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高校与政府建立密切联系,与政府共同需找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高校寻求政府帮助,向社会发起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倡议,鼓励社会成功人士与社会团体积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捐助,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高校和企业、融资机构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高校寻找企业或融资机构,让他们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来。也可以让企业或融资机构以参股方式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3.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3.3.1 科学设置创新创业课程

第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交叉设置。一方面设置一定的必修课程,讲授创新创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容易引起师生重视,如《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创业指导》、《创新创业教程》等。另一方面设置一定的选修课程,拓展创新创业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如《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创新创业支持》等。

第二,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举。理论课程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如创业基本概念与原理、创业政策、商业模式等。实践课程中开展一些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创业模拟、企业实习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2 完善教育教学内容

在设置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一是选择和编写符合实際的专业教材,让学生学到专业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创新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高校根据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使其成为教师开展课程教学的依据。

3.4 设置专业、独立的管理机构

高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构,对高校的创新创业制度、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等都进行系统管理。如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办公室,主要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制度等,在办公室下设置资源管理、课程管理、活动管理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在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对不同的任务进行合理分配,部门间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创新创业工作。

3.5 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

3.5.1 开展实践活动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大量开展实践活动,不断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实践形式包括课内和课外两种,在课内,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环节。在课外,高校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3.5.2 提供服务帮助和指导

组建专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的教师团队。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为有创新创业意愿和行动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

3.6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第一,组织创新创业活动。高校要通过组织各类科技竞赛、创业活动,来引领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各教学学院(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第二,做好宣传工作。要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宣传工作,通过校报、网站等途径,宣传创新创业政策,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优惠政策,适时把握创新创业信息。另外,要加强各类创新创业成功者的典型事迹宣传,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第三,开展讲座、报告会、交流会。通过请企业家来讲座、开设创新创业论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成功学生的交流会、报告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沛钰.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支持体系的构建[J].人才资源开发,2017,(14):67-68.

[2]陈爱雪.“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142-144.

[3]原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85-88.

[4]徐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1):125-126.

[5]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9):86-90.

作者简介

尹小石(1975-),男,湖南洞口人,硕士,忻州师范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玮玲(1994-),女,山西高平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學。

樊琪(1998-),女,山西昔阳人,忻州师范学院政治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大学生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