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比较阅读鉴赏策略微探

2019-11-11陈海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鉴赏比较诗歌

陈海星

【摘 要】本文阐述了比较阅读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比较阅读鉴赏策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关键词】诗歌;鉴赏;比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比较阅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是进行诗歌教育的有效途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可见比较阅读的重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笔对诗歌教学进行比较阅读的一些尝试,总结出几点鉴赏策略,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比较诗中的形象

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就在于把不具体的思想寓于主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不管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有形象,可以把它看成是诗中的主人公。因为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我们从形象中能体会作者的价值取向。首先是叙事诗的教学,如同样写爱情的《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與坚持就可以进行比较。其次是抒情诗的教学,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和李白的《行路难》,也可以找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然后比较写作缘由、情感、语言风格,以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进入课堂教学时,最好能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形象。

二、比较诗人的经历

经历不同,关注事物的角度也不同,所以表达的内容和道理也是不一样的。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乌江》,这三首诗都是围绕项羽乌江自刎这一题材进行的创作,但是在侧重点上各有不同。杜牧诗对项羽不肯过江的做法是持以否定的态度的,他认为真正的男子汉是应该能屈能伸的,是应该能拿得起来放得下的,如果只能成功,而不能失败忍辱那不是真正的英雄。而且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能做到忍辱负重,重整旗鼓,也许可以做到东山再起。这种观点的提出和杜牧一生仕途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有关系。李清照对项羽是赞扬的,她认为人要讲求气节,不可以苟且的活着,活着要活的轰轰烈烈,即使死也要死得气壮山河。这种认识与李清照所处时代分不开,当时金兵南下,南宋苟且偷安,靖康之变之恨让清照发出如此慷慨之音。王安石则抛开了对项羽的个人好恶,从战争规律,历史规律的角度来评价项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项羽的失败是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民心就失去了有力的形势。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有他看问题的高度和远度。他更能从历史的规律的角度来看待和总结项羽乌江自刎之事。

三、比较诗人的心境和处事风格

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在面对同一种遭遇的时候,处理的方式,表达的情绪也是不同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表现壮志难酬,但这两首诗又有更深层次的不同。辛弃疾诗歌的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他自己有满腔抱负,可是无人问津的悲凉,让我们感觉到即使是死去了也是抱憾而终的。而苏轼的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最后的动作是祭祀江月,与江月同醉,与世间永恒之物同饮同在,而且发出了人生如梦,转瞬即逝的感慨,不要过于困囿于内心的不安不平之中。由此可见,苏轼最后将心中的愁绪放下了,而辛弃疾没有放下。这也就表现出了苏轼性格当中的豁达和乐观。

四、比较诗人的情感

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写诗的最终目的,我们可以在把握诗歌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代诗圣杜甫,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同一时期的诗歌,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如:其中《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在这同一时期,他也写了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自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通过诗人的情感比较,我们更能准确地把握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当然,不同的作者也能找到他们相通的情感,进行比较教学。这样,我们就能把握住诗人的情感,把它作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

五、比较诗人的背景、身世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以婉约派的词风,表达自己愁绪的作品。这两首词都写到了“风”“黄花”“愁”,但是具体的表达内容又有什么不同呢?1、风:《醉花阴》的是“帘卷西风”,《声声慢》的是“晚来风急”。“帘卷西风”的“风”是微风,是晴朗夜空下的习习凉风,拂着帘子后羞涩的少女,撩动着她的相思之情。“晚来风急”的“风”则是雨前之风,是让人瑟瑟发抖的寒风,是毫不留情的烈风,裹卷着一位孤身一人的老年妇女。它让人只有恐惧,而没有希望。2、黄花:《醉花阴》的是“人比黄花瘦”,而《声声慢》是“满地黄花堆积”。“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富贵雍容,但也是盛开着的,也是挂在枝头的,也是鲜活的。就像当时的作者,虽然由于相思而憔悴,但依然有着生命的张力。“满地黄花堆积”的“黄花”是枯萎凋零的,是溅落一地的,是衰败落魄的,是没有任何生命和希望可谈的。就像作者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景一样。

3、愁:《醉花阴》中的是“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中的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是淡淡的愁绪,是佳节思念丈夫,孤单寂寞的一种愁绪。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是一种惨烈之痛,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痛楚,是亡国之痛,是沦落之苦,之孀居之悲。所以,通过对比,可以感知出,虽然同为愁,但《醉花阴》是带着希望的,是有追求的,是活泼热情的,而《醉花阴》是无企盼,无着落的。由此可见,比较阅读是在比较作者的背景、身世。

总之,比较阅读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较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比较的篇目也不必拘泥于教材所选。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较,相信会对诗歌教学起到很好的帮助。

猜你喜欢

鉴赏比较诗歌
诗歌岛·八面来风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