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阅读助力高年段语言形式仿写
2019-11-11冯耀玲
冯耀玲
【摘 要】根据教材课文文本段落、篇章构段方式的特点,结合相相同或相似结构方式课外文章一篇,引导学生发现其语言形式特点,体会言语的奥妙,感受写作手法的精妙,同时激活语言材料积累加以恰当运用,提高学生语言形式仿写与语言材料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语言形式;发现;衔接;归纳;规律;理解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型教学程式,提倡新型的教学观,就是将质疑的环节引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
而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培养一些高科技创造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特点?怎样激发他们对文本结构特点的研究,因读文而有所发现,因发现而获得言语技能呢?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尽最大的努力让教师在课堂上起到辅助作用?下面通过六年级备课组研讨《桃花心木》的教学过程来说说。(前言若从学生素养发展出发,从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目标出发会更好,才能更好地接入语言形式仿写与语言材料运用的主题)
一、深入文本教学解读,挖掘文本语言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而高年段语言形式仿写特指小学课文中的段式、篇章仿写,包含语言材料、语言结构与表达方法的语言形式理解和经历学生建模、迁移练笔、脱模创造过程的语言形式仿写过程。针对这一要求,首先解读教材文章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同时还要解读与课内文章又相类似语言表达特点的课外阅读。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说道:“甚解岂难解?潜心会文本。作者思有路,入境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1]可见准确到位理解和把握文本,就是阅读教学首要条件。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有必要深入走进文本,遵循文章思路、意境、语言、结构等方面考虑设计教学环节。作为教者,我们必须弄清楚文本先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这篇课文通过种树人如何种树,如何让桃花心木苗学会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寻找水源、拼命扎根从而长成百年大树。文本开头通过桃花心木成长事情来说明人也要在不确定的成长环境下学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锻炼出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成才的道理。文本大篇幅地论述种树人如何奇怪地种桃花心木苗,以及解释奇怪行为的缘由。之后,用精简的话语说明人生的道理。中间用上一句过渡语或过渡段把这事情与说明的道理有机地连接起来。这种篇章结构形如流水,作者表达情感非常自然。学生从而了解到作者的意图是通过具体的事或物来给我们说明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深入分析文本语言特点及篇章机构后,怎样在课堂上让学生习得语言的方法呢?下面我就针对课堂的环节来说明。
二、根据学段目标,确定语言形式训练点,选择恰当教学策略
以“语用”为核心的语用教学有一套体现自身特点的常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型,那就是“发现—领悟—模仿—类推—创造”。语文教学专家人认为:学生对文章的初读感受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语言内容的理解、文章情感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要发现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写作意图。深刻把握文本语言表达形式更容易把握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根据不同的文体各具不同的语言特点,寻找、挖掘、发现其中语言形式,改变以往内容理解、情感分析得传统教学模式。怎样让学生发现文本以事说理的语言表达特点呢?我设计了两大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一)发现语言特色,感受结构特点
1.划分层次,详略得当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够引导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理论说明:阅读教学,纵观全局,紧抓中心,把握文章主旨,并遵循作者思路,找出课文中部分之间的联系,根据文本线索设计教学环节和语言训练点。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尝试在文本中寻找事情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龙去脉。其次让学生在这基础上概括出事情的主要内容,以及事情所表达的人生道理。根据文本的内容明确所表述段落范围,划分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层次结构。
2.过渡句段美化文本结构
语言结构主要包括词与词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段与段的关系等三种。理解了句、段、篇的结构特点,特别是那样别具匠心的语言结构,感悟精妙语言组织、优美的篇章结构,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們知道一篇好的文章不但内容要具体、语言精妙,还要结构条理清晰。说到结构,小学文章大多数是“总—分—总”篇章结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地去引导学生学习并加以运用。虽说这个总分结构他们在习作中有意识加以运用,但我们老师还是觉得他们的文章缺点什么似的。对,那就是我们学生写的作文里面,每个版块缺乏链接语,也就是过渡句或者是过渡段。根据这情况,又结合本课语言表达特点。
3.联系生活,感悟写法
经常我们会有这样的迷惑:在阅读教学中,这文段或者整篇文章明明给学生梳理了文段或者篇章结构特点,并且归纳总结其形式。但在单元习作中学生根本没有用上这一方式。反思这问题,发现原来问题出现在这里。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很多只局限于文本,即从书本到书本,很少根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需要去学到语用知识。他们没有发生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现,没有抒发情感的需要。而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听、说、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写,无非让学生把文本学到知识运用于习作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板书。
板书设计
不确定
会找水源 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