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中职学校内科护理应用的体会
2019-11-11尹志强
【摘 要】目的:分析微课在中职学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所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2017级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教学方法分组,观察组学生(给予微课教学模式,n=4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法,n=40),对比2组学生内科护理学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客观题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学习意识、行为、策略、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强化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学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在中职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關键词】微课;中职学校;内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G434;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引言
如果追根溯源,微课发起于微博,微博信息互动性与参与性均比较强,能够为微课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通过观察发现,微课属于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目前应用范围广泛,将微课融入到中职学校内科护理学教学中,能够促进教育管理服务与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充分融合,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方向。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职学校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情况,现将具体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所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80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所选学生均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无中途辍学或休学者。观察组(n=40)男生2名,女生38名,年龄16-21岁,平均年龄(17.52±3.48)岁,入组前护理水平评分为(75.63±8.56)分。对照组(n=40)男生3名,女生37名,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7.86±2.14)岁,入组前护理水平评分为(75.59±8.64)分。研究内容符合相关要求,纳入标准[1]:(1)自愿参与研究者;(2)能够配合研究工作者;(3)学习依从性较高者。2组学生性别、年龄、入组前护理水平等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2.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利用多媒体等常规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教学,将内科学护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求其及时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观察组学生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为学生开展内科护理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合理设计微课
教师具有高度教学责任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大量内科护理学教学资料,包括视频、动画、音频等,结合内科护理学学生学习实际需要,按照相应教学计划,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剔除不合理内容后,确定微课教学方案,注意突出内科护理学教学特征及教学重点知识。结合特定疾病,制作相应的教学模块,如胃肠道内科疾病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知识、诊治要点及护理工作重点等。对微课中相应视频进行相应剪辑,严格控制时间,通常3-8min为宜,避免不相干内容出现在教学中,而是贴合教学实际设计问题,并将之在微课视频中加以展现。
(2)及时发布微课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微课视频主要制作方式包括录屏、外拍、软件合成等,例如,在开展《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教学时,采用录屏模式制作微视频,教师分别在视频开头、结尾两处配上音乐,使学生对学习增添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微课模式对课堂进行翻转,展开翻转课堂前,先向学生解释相应内容,详细讲解注意事项。然后分组学习,将全班学生分为8组,确定组长和副组长,要求其及时汇报组内成员学习情况。
(3)完善教学评价
教师将建立微课学习平台作为重点,针对重点内容,可要求内科护理学生将微课视频复制到自己的移动学习终端中,便于随时观看。教师发挥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小组成员针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交流。教师做好教学评价,采用问卷方式,对学生微课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定期开展考试,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准确判断。教师定期总结近期微课教学状况,自省自查,根据反思结果及时发现问题,深入挖掘潜在风险,进而提出整改措施,加以改进。
3.观察指标
对比2组学生客观题成绩,对2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包括学习意识、行为、策略、评价四个方面,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学生得分越高说明各项学习能力越强[2]。对比2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包括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氛围、知识掌握、师生交流、问题解决的满意度,取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说明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越高[3]。
4.数据统计
选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客观题成绩对比
观察组客观题成绩为(91.25±6.39)分,对照组学生客观题成绩为(90.98±6.43)分,2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2.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比较
观察组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学习意识、行为、策略、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检验结果证实,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学生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知识掌握、师生良好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t检验结果证实,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三、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成为重中之重,中职学校能够为临床输入大量护理专业人才,如何不断强化护理学生在内科护理专业能力,成为中职内科护理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微课教学模式在目前内科护理教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微课教学时间短,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将其运用在内科护理教学中,主题鲜明、内容精炼,利于学生接受[4]。与此同时,微课资源容量相对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将其作为辅助教学资源,一方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巩固学习;另一方面促进教师评课及反思,对教师开展和研究内科护理教学具有重要帮助。利用微课的交互性与参与性,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通过实践教学经验证实,微课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满足学生多种学习需求,与文献[5]报道内容基本相同,说明微课教学模式具有应用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唐艳妮,梁菁,韦海滔,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0):185-186.
[2]黄恋玉.手机APP移动学习平台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3):118-120.
[3]秦明.浅谈“互联网+”模式下的内科护理学教学[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9):181-183.
[4]杜何芬.关于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2):127-128.
[5]贾国倩.微课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01):60-63.
作者简介:尹志强,汉,1980年,男,四川德阳,本科,讲师,医学内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