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师美术作品风格化创作的教学体验

2019-11-11沈云川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幼师美术创作

沈云川

【关键词】幼师;美术;创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J0-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作品,通常指向易于低龄儿童识别的画面和形象,以及易于让低龄儿童理解的象征或隐喻。

这样的美术作品虽然指向明确,但是在画面处理方面,依然因作者的个人喜好、表现手法的迥异,呈现出风格的多样性。比如常见的韩式风格、日式风格、童稚风格、美式风格等。学前教育的艺术作品,实际上会因个人审美的差异性,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一幅作品风格的统一性,对低龄儿童的审美和鉴别能力提升,是特别有帮助的。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风格”是创作中的一种统一的、可以辨识的印象,这种印象可以是与情感相关的,比如快乐、浪漫、忧郁;也可以是一种纯线条感觉,比如圆润、方正、飘逸、稚拙;也可以是一种技术风格,比如厚涂、薄染、刀刮……虽然这样的风格化创作仅仅是一种统一的印象,但是,如果能让学生理解到这种作品风格化的整体识别度,并通过恰当的方法使学生统一这种风格,她们就能创作出易于儿童鉴赏的作品。

在我个人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有益于学生理解风格化的创作,能运用自己有限的美术能力,创作出风格化的美术作品。

一、实现创意

在创作课的教学之初,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都是十八九岁的学生了,但是他们在创作上的表现还不如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只要让他画一个主题,他们马上就可以拿起画笔,在纸上歪歪扭扭的画出自己头脑中的想象,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却往往是说:老师,画不出来。

其实,“画不出来”只是一种假象,真实的原因,是他们对于创作的一种畏惧,这种畏惧的原因在于,他们头脑中的创意需要现实的方法去完成,他们缺乏将技术手段桥接到艺术创意的能力,所以不敢大胆创意。

理解了这个症结,解决问题就相对容易了,在第一次的创作教学中,我不谈其它,仅仅只讨论创意。比如《小溪》这个题目,我提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创意,一个是小溪从群山中蜿蜒流下的自然景致,小动物们在小溪边嬉闹的欢快景象;一个石头下一只大螃蟹为另一只小螃蟹喂食温馨景象;一个是溪边古树,一个少女在古树下画画的唯美景象;我只为这些创意都画了一个简略的构图。这些对一个主题的多样创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而简略的构图也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自信。在接下来的主题创作中,他们都纷纷拿起画笔,画出了自己的创意,不少学生的创意十分独特,以新颖的思路表现了创作命题。

最初的创作,虽然完全谈不上风格化,但是学生们由“不会画”到“敢于画”,这勇敢的第一步是十分关键的。这一步为以后的风格化创作做好了准备。

二、理解创作中的风格

能大胆创意,只是创作的开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竟是未来幼儿的老师,他们所具备的本领,应该是自己能独立进行优秀的儿童美术作品创作,同时还应当对幼儿的创作起到启示作用。这就要求他们自身的创作作品是优秀而完整的,是风格化的。

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要从理解风格化创作开始。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从他们已有的创意入手进行分析。比如一位同学以《小兔子的家》为主题,画出了一间房子的一角,里面挂着小兔子一家三口的照片的创意,这个创意很好,但是画面上的局部引用了来自不同途径的素材,一些局部是圆润的線条,一些部分是方硬粗犷的线条,有的部分用了彩色铅笔和蜡笔表现出色彩效果,有的部分填充了黑白效果。这些不同手法的堆积使画面显得花哨、杂乱。于是我把她的构图重新描了一遍,让她统一了线的风格,并用钢笔点或疏或密的装饰了这些线,摒弃色彩,将黑白不均匀的分布到画面上,形成疏密有致的呼应感,这样处理过后,画面的效果焕然一新,风格统一而完整。这样简单地技术处理所获得效果使学生深受震动。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法和多种技术手法相比较,单纯的技术手法显然胜过多样的技术堆积,这就让“风格”这个概念深深刻进了学生的脑海,使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懂得了“风格化”所带来的现实创作魅力。

有了这样的认识,对风格化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运用了大量学生的创意实例,或修改,或深化,用单纯的技术手法,表现一种具有视觉统一性的创作画面,这些课程让学生们对风格化创作有了崭新的认识,从而在他们心中种下了“风格化创作”的种子。

三、风格化创作的实践

风格化创作对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很大的提升,这种飞跃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优秀作品启发他们的思路。

(一)首先是技术的体验

在技术体验上,我让他们对主题的创意用一两个词汇进行简洁的归纳,比如:快乐、典雅、忧郁、热烈、动感……然后在自己现有的技术中选择一种技术去匹配这种感觉,这种感觉与技术的匹配,学生经过数次实验,通常能找到一种最佳的搭配方式,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创意所需要表现的感觉。比如一位学生的创作主题是《乡土》,最初她试图用彩色铅笔的褐色和黄色涂出一种渐变效果,表现出“厚重”的感觉,但是实践表明,彩色铅笔涂出来的效果显得轻淡,最终的效果像云彩那样轻飘飘的,并非他需要的“厚重”感。于是他改用粗黑线勾勒和干墨搽边,最终获得了类似于版画那样的风格明确,感觉准确的“厚重”效果。

(二)其次是风格表现

在风格表现上,我让他们尽可能的对一个主题进行多种风格的表现,并争取作品风格极端化,单纯化。比如《回家》这个主题,我就让他们提炼出至少三种感觉,一个学生就从中提炼出了“悲伤”“思念”“快乐”“团圆”四种感觉的创意,并对四种创意设计了不同的表现风格,其中“快乐”的主题运用了轻快的线描,结合水彩染色;“团圆”的主题运用了粗犷的线条,采用了环形构图,都很好的表现出了主题。

这些多样的实践,使学生不断地获得创作成功的喜悦,充分懂得了创作中的风格元素对于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性。风格化作为创意的桥梁,在创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运用,从此创意不再受技术的约束,想象能够天马行空,在画纸上自由飞翔,这不仅对于学生现有的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他们今后对幼儿的教育更具有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幼师美术创作
男幼师荒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创作随笔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