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老生共初三
2019-11-11杜权成
今年是我初中毕业第30个年头。想起初三,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当年,我在的班是86级3班,别称“863实验班”。我们学数学使用的是卢仲衡主编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材》。这套教材对于自觉性强、领悟力好的学生,无疑是福音:而对于那些基础差、自律性差的学生来说。如同天书。另外,初一、初二,我们班几个学科的老师更换频繁。这两大因素,导致一些学习掉队的学生辍学、留级或者转学。
到初三的时候,我们班在三个重点班中人数最少。于是11个复读生(他们自称老生)全部插到我们班。有人戏称我们班是“杂牌班”,我们却斗志昂扬。到了初三,能够坚守的新生,可谓大浪淘沙留下的精英;复读的老生都摩拳擦掌。我们班可谓强手云集。
开学之初,老生以学长自居,有种优越感和骄矜感。而我们新生呢,内心感到不悦,对老生有些敌对情绪,因为他们要和我们竞争有限的升学指标。一些老生在黑板上写下了霸气十足的口号,诸如“排除万难,要到襄樊”“细心大胆,要上中专”,这给了我们新生很大的压力,因为我们学校每年只有十几个学生能考上中专或者省市重点高中。那时候,中专很吃香,农村初中生大都梦想考上中专。我们主要在学习上较劲,特别是做数学老师留的拔高题时,双方简直是在竞赛,只要某一方的某个人先做出来,就会显摆一番,同一方没有做出的人也会与有荣焉。老生毕竟已学过一年,上半学期,他们出尽风头。但到了下半学期,新生后来居上,锐不可当。
经过半年的磨合,我们新生对老生的敌对情绪淡化了,我们的关系逐渐融洽了,比学赶帮超的势头却更猛了。老生乐为人师,对掌握的知识不再保密,我们新生也把独家资料拿出来与他们共享。老生学习“卡壳”时,会“不耻下问”。他们常常以前辈的口吻教导我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晚自习停电的时候,大家忙里偷闲,老生与新生,女生与男生,开展拉歌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分输赢,只图一乐。元旦晚会上,我们班自编自演的情景剧荣获最佳节目奖,这也是新生老生合作的成果。运动会上,我们班的学生齐心协力、力挫群雄,勇夺团体第一。
好景不长。中考前夕,突然传出了清退复读生的消息。11个老生伤心欲绝。班主任李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在校长的催促下,他耐心地逐个做工作,这11个学生才恋恋不舍地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熟悉的教室。我们新生忽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伤感和巨大的失落。朝夕相处,我们从隔膜到亲密无间,早已难舍难分。
那些老生回家后,心情抑郁,过了好久才走出心灵困境,踏上各自的人生路。那11个老生中,只有翠翠经过曲折的努力,上了高中,读了电大,当上教师。其他10个老生的求学生涯都终结于初中。
我们留下的36个新生发愤图强,最终,9个人考上了中专,9个人考上了高中。班长成为全县中考榜眼,上了南京地质中专,现在已经是高级T程师。忠军、云云和我则如愿以偿地考上了襄樊师范。我们的中考成绩令老师们很满意。我们这一届学生,还为学校赢得了荣誉。那一年的教师节,我们的班主任被评为“谷城县十佳班主任”,教数学的宋老师被评为“谷城县优秀教师”,教政治的袁老师荣获“谷城县教坛新秀”称号,还有三位老师被评为“五山镇优秀教师”。
回想初三,我感慨万千。感谢老师们孜孜不倦地教诲,感谢那些老生一路相伴和激励。岁月如歌,他们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依然那样清晰和亲切,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作者档案
简介:杜权成,湖北谷城县五山镇中心学校高级教师,湖北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语文教学20余年,曾经获得“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
爱好:读书、写作、书画、摄影、地方文化研究
中学时最喜欢的书:《三国演义》
中学时最喜欢的作家:孙犁
中学时最喜欢的学科:语文
中学时的职业梦想:作家
中学时最喜欢的格言: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
寄語初中生:也许目标离我们很远,但是我们每前进一步,就离目标更近一步。
初三印象:纯情时光,苦中有乐。